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五积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评三七生阴阳对话录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7-6-15 02:12:12 | 只看该作者

【讨论】评三七生阴阳对话录

烧水有两种烧法,
1 水烧开了,没少多少水,壶还在,下次还能烧水。
2 水烧开了,放出来不少蒸汽,最后水烧干了,壶烧漏了,没得烧了。
诸位,你想怎么烧水呢?
32
发表于 2007-6-15 23:31:52 | 只看该作者

【讨论】评三七生阴阳对话录

回复五积散:
    引用“气为阳,血为阴,先生所言甚是,但是先生认为既主阴虚,又主阳虚,这点不敢苟同,要知气不等于阳,气损之极才能累及到阳”。
       这里五先生已经自乱阵脚了。 教材认为细脉既主气虚又主阳虚,才是把阴阳两大类混为一谈,犯了逻辑上的错误,而先生对于这一点也“不敢苟同”,可见教材的缺点显然可见。至于“气不等于阳”、“血也不等于阴”,当然是对的,但《内经》云“细则气衰”,先生认为不能说成“细则阳衰”,依先生之见,难道可以说成“细则血衰”,须知这样解释就等于说是“气衰等于血衰”或“气等于血”!
33
发表于 2007-6-16 00:11:22 | 只看该作者

【讨论】评三七生阴阳对话录


        在脉象性质问题上,一种脉象不能同时兼据阴阳两种性质,否则前人包括《素问》,《伤寒论/平脉篇》就不会把脉象分为两大类了,这是很清楚的事实。所以教材对于细脉的定义是很不准确的。当然这个问题只是教材的缺点之一,并不是全面否定教材的意思。
34
发表于 2007-6-16 09:38:47 | 只看该作者

【讨论】评三七生阴阳对话录

五兄谬许,万不敢当。多年切磋,终蒙印可,幸何如之!
未料陈年旧话又引出二位先生一番高论,关于脉象形势问题,兹再进略说,还请五先生与孙先生不吝赐教:
形属阴,大小粗细之类也;势属阳,洪牢微弱之类也。脉之所以能现形者,阳气推动阴血运行所致,阴从阳显也。是以形不可独存,必有势附之也。有形则必然有势,无势则不能见形,形不见则死矣,是以死人无脉。
细,形少之脉也,形少则阴亏,必然之理也。从阴察阳,细之势必弱,细而强者未之闻也。然脉虽以细名,尚有形可见,弱则隐没其中,其势尚小于其形也。治则当阳中求阴,多加热少加油,若多加油则阳愈损而及阴,其势必愈弱而形愈亏矣。
弱,势小之脉也,势小则阳损,必然之理也。从阳察阴,弱之形必细,弱而粗者未之见也。然脉虽以弱名,尚有势可察,细则潜藏其中,其形尚小于其势也。治则当阴中求阳,多加油少加热,若多加热则阴愈损而及阳,其形必愈细而势愈损矣。
《灵枢》谓: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又谓:如是者,则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如此者弗灸。不已者因而泻之,则五脏气坏矣。
可见阴阳两虚之难调。然分清形势先后,则阴阳可判,用药不难辨君臣矣。
35
发表于 2007-6-16 13:41:39 | 只看该作者

【讨论】评三七生阴阳对话录

三七先生分析有理,求阳从腑,求阴从脏,脏腑连属对立,求其平衡,则万无一失矣.
36
 楼主| 发表于 2007-6-16 16:51:06 | 只看该作者

【讨论】评三七生阴阳对话录

下面引用由孙曼之2007/06/15 11:31pm 发表的内容:
回复五积散:
    引用“气为阳,血为阴,先生所言甚是,但是先生认为既主阴虚,又主阳虚,这点不敢苟同,要知气不等于阳,气损之极才能累及到阳”。
       这里五先生已经自乱阵脚了。 教材认为细脉既主气虚又 ...
愚见,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如果孙老师能把15楼和17楼的问题给解释一下为最妥,彼之问题不能解决,此之问题也无法解决,请孙老师指教。
37
 楼主| 发表于 2007-6-16 17:07:18 | 只看该作者

【讨论】评三七生阴阳对话录

[这个贴子最后由五积散在 2007/06/16 05:08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孙曼之2007/06/16 00:11am 发表的内容:
        在脉象性质问题上,一种脉象不能同时兼据阴阳两种性质,否则前人包括《素问》,《伤寒论/平脉篇》就不会把脉象分为两大类了,这是很清楚的事实。
在中医里,没有绝对的概念,只有相对的概念。
举例说明:浮脉主表,外感六淫能导致浮脉,内伤不足,也能导致浮脉,盖浮脉同,所以浮脉则不同,脉法的研究,必须先要精通脉理,就是脉为何而浮?浮之理在何处?此乃学脉之最关键之处。就细而言,也要明白脉为何而细,这是最关键之处。
《内经》言脉细则气少,后世发挥为气血具虚,盖此等处有阴阳转化之关系,试问:气来源于何处?血少气能足乎?阴虚阳能不虚?所谓的阴虚阳亢,阳亢者非真亢也,此乃虚性之亢奋.......
实际上阴阳气血的转化关系也就如三七生所言的“形与势”的问题,七公谈脉,实际医理也包含其中,脉理,药理,医理,都是一脉贯通之事。
有些问题,确实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文字的描述也是有界限的。啰唆太多,怕越描越黑。
要不古人说,知其要者,一言了终.......确是如此。
38
发表于 2007-6-16 17:34:15 | 只看该作者

【讨论】评三七生阴阳对话录

治病首应察脉,继当寻因,然后论证,然后确定治法。
细脉往论多主冷气,亦主血脉不足后世主诸虚劳损,以阴虚为主,又主湿。脉之一途,千变万化,总在阴阳二字上求之。
话说细脉属阴,少阴肾之经,主脉微细,心烦但欲寐,或自利而渴。
若面红或赤,或红赤惧见,脉浮沉不一,细而微者,伤在少阴肾之经也,通脉四逆汤。
病人但两手脉细数,或有力,或无力,或关脉短及力小,胸膈塞闷,气段不能相接者,使可随脉证投温中首以治之。此一法甚活。
39
发表于 2007-6-17 02:26:59 | 只看该作者

【讨论】评三七生阴阳对话录

五积散老师,说少阴提纲证,不知道到底用意为何?
难道刘渡洲老,解释的还不够好吗?
少阴病则心肾不交,是以欲寐不寐,交以心肾则自然可以安然入睡了。阳动阴静,阳生阴长。心为阳,主神,并神出入者为之魂,肝主魂也,心阳下交于肾府,则魂也移交于下,相火因之收藏,自然成眠。
依次而看,此处为阳虚还是阴虚呢?
分明为阳虚,这个孙老师不是说的很清楚了吗?您还要如何回答?
40
发表于 2007-6-17 02:55:01 | 只看该作者

【讨论】评三七生阴阳对话录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此条所论,为阴阳具虚甚,血虚不能载阳,是以君以当归,以镇将脱之气血,当归甘温,配合之芍药大枣,引阳药入阴,同时又制阳药之辛散,疏通关节,通利血脉。您看此处到底是阴虚,还是阳虚呢?
您不会认为血虚都是阴虚吧?那无言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8-8 10:24 , Processed in 0.29684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