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伯乐失踪之谜——中医大师能否复制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3-8-7 22:35:45 | 只看该作者
姬领会 发表于 2013-8-7 08:12
呵呵,先生激动。
首先,我说明一下,我是搞纯中医的一个民间中医人。我的门诊面对患者的全是中草药,没 ...

第一,你所说的重复和我说的重复不是一个问题,你想搞的量化问题,其实一直存在,中药的用量古人基本上都给出了用量范围,为什么不严格量化?问题在于一,一样疾病的患者体质会有不同,性别会有不同,年龄会有不同,得病的原因也有不同,如果规定死了,那对治疗疾病是不利的,问题二,药材产地的不同,一样的药物产地不同,药效会相差很大。如果像西医那样绝对量化,那只会束缚医生的手脚。对于治疗疾病是没有好处的。其三,中药材和食物差不多,除了下品有毒的药材,上品中药材用三钱还是四钱,还是半两,并看不出明显的变化,用多少要看患者疾病的需要。
  三因治则是中医的重要法则,这点,你作为一个临床医生应该牢牢记住,三因治则就是告诉医生不可教条,要注重各种变化。质疑三因治则是很荒唐的,你在质疑的同时,其实每天都在使用这个原则,只是你不自知而已。

点评

呵呵,对于三因,我没有质疑,这点,我经常谈,不但在讲课时谈而且在我写的书里面更是谈,所以,这个,我不想多说什么。 关于药的处方量的问题,我的书里面专门有一节谈到中药的量与效的关系。 我们谈的可重复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8-8 07:54
32
发表于 2013-8-8 07:54:11 | 只看该作者
红莎草 发表于 2013-8-7 22:35
第一,你所说的重复和我说的重复不是一个问题,你想搞的量化问题,其实一直存在,中药的用量古人基本上都 ...

呵呵,对于三因,我没有质疑,这点,我经常谈,不但在讲课时谈而且在我写的书里面更是谈,所以,这个,我不想多说什么。
关于药的处方量的问题,我的书里面专门有一节谈到中药的量与效的关系。
我们谈的可重复性,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能反复的进行临床实践。比如师承,火神派的弟子,更多的用其师父所教,治疗同样的病症,应用同样的处方,虽然这个处方也许因为病症的不完全相同而有少许修改,但,这也算是一种复制。因为所谓的复制,就是“像”而不是“一样”。
33
发表于 2013-8-8 08:04:42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3-8-7 19:19
欢迎姬老师参与讨论。我的意思是,伯乐之后无伯乐。中医大师也不能复制。至于可重复性问题,有时可重复, ...

呵呵,刘先生刘老师言重了,学生岂敢为“老师”,折煞学生也。
您说的有时可重复,有时又不能重复,呵呵,就是“意会”的问题,就是领悟的问题,举个例子,以前不是说“虎父无犬子”吗?可偏偏就有遗传不到位的。
关于师承的“重复”问题,呵呵,遗传都有不到位的,从师父那里学到的东西,就更有不会用的。看看鬼谷子教的学生,传承的就很少。
34
发表于 2013-8-8 11:24:05 | 只看该作者
jyds123 发表于 2013-8-7 13:23
如果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医学经验的复制完全可以做到的,只是我们该去认真的思考一下,现代的中医理论到底 ...

现代人都要求说话要有依据,医学的趋势也是如此,循证医学也是顺应潮流而生的,中医本身是有科学依据的,但是现在的中医界本身在反中医,自己却没有意识到而已
35
发表于 2013-8-8 11:32:2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您的支持,留给中医翻盘的时间不是很多了,时间非常紧迫,如果还是一味的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吵闹不休,中医的前景将会更加的困难。
36
发表于 2013-8-8 11:44:11 | 只看该作者
红莎草 发表于 2013-8-7 21:37
先生可能不是临床中医,经方是古代中医的经验之方,是参考的依据,不是照搬的标准。现代中医是什么?哪些 ...

现代中医就是以您为代表的以哲学作为中医核心理论,非常注重医学经验的一批人,简而言之,是和古典中医(汉代及以前的中医)相对而言。至于仲景学说现在不是我的主要的研究方向,很多观点是直接引用的张仲景的粉丝的观点。依我看来,《伤寒杂病论》在临床医学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它代替不了《内经》。
37
 楼主| 发表于 2013-8-8 12:23:55 | 只看该作者
jyds123 发表于 2013-8-8 03:44
现代中医就是以您为代表的以哲学作为中医核心理论,非常注重医学经验的一批人,简而言之,是和古典中医( ...

说得对,伤寒论虽然好,他却不能取代内经。内经为中医奠定了理论基础,伤寒论则择重于临床。川耗子要烧掉内经以下的中医书籍;张有和先生认为中医不需要读内经,只推崇张仲景伤寒论。都有点盲人摸象味道。

点评

中医的基础理论的确来自《内经》,去神秘化是中医目前的唯一正确选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8-8 15:10
38
 楼主| 发表于 2013-8-8 12:28:02 | 只看该作者
姬领会 发表于 2013-8-8 00:04
呵呵,刘先生刘老师言重了,学生岂敢为“老师”,折煞学生也。
您说的有时可重复,有时又不能重复,呵呵 ...

姬老师是中医后起之秀,大有作为。中医疗效处于可重复不可重复之间。中医大师是不能复制,就像你教出来的学生不一定能超过你的水平一样。当然,中医大师之后有大师,却不能质疑。
39
发表于 2013-8-8 15:10:35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3-8-8 12:23
说得对,伤寒论虽然好,他却不能取代内经。内经为中医奠定了理论基础,伤寒论则择重于临床。川耗子要烧掉 ...

中医的基础理论的确来自《内经》,去神秘化是中医目前的唯一正确选择。
40
 楼主| 发表于 2013-8-8 17:53:50 | 只看该作者
jyds123 发表于 2013-8-8 07:10
中医的基础理论的确来自《内经》,去神秘化是中医目前的唯一正确选择。

有道理,怎样去神秘化?

点评

曾经看过先生的传记,发现先生还是比较重视脉诊的。回答先生的问题之前,想问先生一句话:您按的那支脉神秘吗?《内经》当中的脉不仅仅是寸口脉,还有人迎脉,三部九侯之脉,等等等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8-8 20:1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11-11 17:11 , Processed in 0.05753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