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老教师、论坛资深会员llyyjj访谈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4-8-29 20:49:58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8-29 19:40
铁兄夸奖的过了,各位夸奖的我都不好意思了,谢谢了!

    06年我学会上网,看到的是新华网发展论坛充 ...

    后来到了中医的论坛,发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许多攻击中医的观点,是中医界给提供的,或者给提供了攻击的依据。比如,莫名其妙的“天人合一”,本来和中医八竿子打不着;再如,阴阳五行,本来是古代的哲学,楞被说成中医理论的核心……此类内容甚多,大家也都知道,不用一一列出。
------------------------------------
吵来吵去其实主要就是因为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点评

这几年把“中医文化”和“文化中医”混淆了。  发表于 2014-8-29 23:34
32
发表于 2014-8-29 21:00:30 | 只看该作者
答:先说第一个问题:
中医为什么不能废?为什么,为治病,人有病,就得治,只要治的好,病人管你是中医西医,这道理不能再简单了吧?有一次我给一位长辈开处方,开完后说,这药特别难喝,您忍着点,过几天好些了我给换方。这位长辈好开玩笑,说:不要说要难喝,只要给我把病治了,让我吃狗屎也行。

反过来说,中医如果不能治病,也用不着谁来废,自动就消除了,不怕你说的天花乱坠。自古至今,自动消除的东西(物质或技术、学问)还少吗?孔子的六艺起码废了两个了,谁也没说要废啊。
------------------------------
一招鲜吃遍天,这个“不能废除”的“中医”应该是指的中医诸如四诊合参啊辨证论治啊方证对应啊等等这些临床技术吧,至于天人合一啊阴阳五行啊道啊气啊五运六气啊藏府经络啊等等这些个云里雾里虚头巴脑知也知不道用也不会用玄而又玄的“理论”迟早得废了,“也用不着谁来废,自动就消除了,不怕你说的天花乱坠。”
33
发表于 2014-8-29 21:06:07 | 只看该作者
       李老师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向李老师学习。

点评

过奖,不敢当.  发表于 2014-8-29 21:56
34
发表于 2014-8-29 21:09:32 |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14-8-29 22:22: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4-8-29 22:31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4-8-29 20:21
还想说说“废除”中医的史事。

张功耀等人,讲起废除中医,说的煞有介事,莫名其妙地从孔夫子讲起,孔夫 ...


内容多,这系统可以用彩色字,彩色醒目,便于大家分辨内容

维基百科的介绍,和“废除中医”有关运动,一共搂起来,算12条,不要看写了那么多,我们分析一下:

(2),是曰本人在台湾搞的,不管怎么搞的,不了解也就不说了,和整个中医发展应该没有多少关系。

(3)是汪大燮做了北洋政府的教育总长,次年决定废止中医。一共十八年的北洋政府,前后总理就有二三十位,总长大概数也数不清,这位汪大燮也不知道当了几天总长,废止中医大概就口头说说。

(1)、(4)、(6)、(9)、(12),这六条,算六件事,都是说几个文人,说了一些中医如何如何不好的话,这几位,有知名学者,也有张功耀和方舟子两位胡捣鬼的文人,不管是什么人,他们的的学问和中医学八竿子打不着,他们的工作和卫生行政管理毫不相干,他们要说说中医,由着他们说说,对中医能有什么影响?不是张功耀翻出这些,中国人谁能想起这些事?

蹲公厕的时候,常能听到有人议论联合国的事,上述各位评论中医,不就和公厕里评论联合国一样?

(5)1925年中医界谋求将中医纳入学校体制,却因受医界抵制而流产。-------------这件事还多少算件事,不过也算不了什么事。中医没有纳入正学校体制,主要的原因也不会是什么“医界”抵制。当时中国内外交困,到处打仗,哪里顾得上这些事,再几年,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都流亡了,谁还顾得上办中医教育?

要说涉及中医存废,就(5)、(7)、(8)三条还多少算点事,不过,(7)条里,余云岫的提案出来就受到批判,也没有公布。
作为政府行为的,就是(5)里的民国政府废除中医案和(8)里的“王斌路线”,这两件事大家都了解,不多说了,反正是没有几天就纠正了。

罗列这些史事,就想说一句话,中医的存废,取决于中医自身。不要找别人的不是。

点评

关于废除中医的活动,再补充一个资料: 张功耀近日在韩国演讲: ……在这场大讨论中,我和王澄先生发起了一个签名运动,建议中国政府改变现有的医疗体制,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使之成为在政府的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31 19:37
对的。不过,真“不要找别人的不是”恐怕“救中医”就成不了个专业了,有些人就要失业了。 还有,按照这个思路,其实中医目前最需要的,不是什么存废史,而是改革史。应该从历史上论证中医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30 07:47
36
发表于 2014-8-29 22:28:45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4-8-29 20:39
大家都对李老师充满崇敬之情,而且参与的热情很高。我也希望把对您的访谈推向高潮,让更多的人进一步认识您 ...

老兄,“崇敬”一词,我岂能当得起!

您提的的问题,创新、继承、教育,这些问题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也是论坛里应该重点讨论的内容,一个帖子,话说的兴起,大家的意见就出来的多,有您这几次提议,大家一定会有高见发表,我也是有什么说什么。
37
发表于 2014-8-29 22:42:27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8-29 22:22
内容多,这系统可以用彩色字,彩色醒目,便于大家分辨内容

维基百科的介绍,和“废除中医”有关运动 ...

最后一句话说的太好了。
38
发表于 2014-8-30 07:47:35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8-29 22:22
内容多,这系统可以用彩色字,彩色醒目,便于大家分辨内容

维基百科的介绍,和“废除中医”有关运动 ...
罗列这些史事,就想说一句话,中医的存废,取决于中医自身。不要找别人的不是。

对的。不过,真“不要找别人的不是”恐怕“救中医”就成不了个专业了,有些人就要失业了。

还有,按照这个思路,其实中医目前最需要的,不是什么存废史,而是改革史。应该从历史上论证中医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创新改革,淘汰错误认识的过程,而绝非什么“回归经典”。

譬如最近讨论过的茯苓丸,比较一下就可发现,仲景时代,半夏茯苓合用并不普遍,到宋以后,以二陈汤的出现为标志,半夏茯苓(+陈皮?)治痰湿成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种创新如何发生?有什么特点?对历史上中医的创新多些深刻了解,必然对中医在现代社会如何生存发展有更多启示作用。

39
发表于 2014-8-30 10:01:2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0
发表于 2014-8-30 10:04:18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4-8-30 03:47
对的。不过,真“不要找别人的不是”恐怕“救中医”就成不了个专业了,有些人就要失业了。

还有, ...

应该从历史上论证中医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创新改革,淘汰错误认识的过程,而绝非什么“回归经典”。
————————————————————————————————————
说得好!千头万绪,但最终中医能发展才是硬道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5 02:00 , Processed in 0.06649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