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l01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医能不能够否定中医?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6-5-31 18:01:04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者 发表于 2016-5-31 16:04
这个问题似乎争议很大,为什么啊?面对中医,西医是不是就是个睁眼瞎啊?反过来看呢?中医能不能够否定西医 ...

同意。中医的出路和前途,在于中医现代化、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创建中西医结合的新中医。
32
发表于 2016-5-31 19:35:25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6-5-31 17:51
治未病在中医经典中并不只是一种思想,更不只是一种提法,需要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个人看法,欢迎讨论, ...

这个需要论述具体内容。就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两部分,您一一论述。

点评

中医经典中的“治未病”有着严格的定义,如果把“治未病”简单解读为一种思想、一种提法而且只是一种思想、一种提法的话,“治未病”也就只剩下一种思想、一种提法了。事实上,目前中医界对“治未病”的解读正是这样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4 17:27
33
发表于 2016-6-1 15:20:0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现代化、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提了几十年,化出了什么名堂?

点评

柴胡先生,我就我了解的介绍一下这几个口号的情况。1,中医现代化,是2006年国务院提出的中医发展规划,到现在也才五年多,不是几十年。现代化有具体任务和标准。我以前发出来过,您可以学习国务院文件。也可以发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5 23:30
提法没有错,错在搞研究的人从西医的观点看中医。结果就一事无成或表面上的现代化了。重复古人做过的医学实验才是根本。  发表于 2016-6-5 09:05
34
发表于 2016-6-3 21:18:30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一定要走相互否定的路呢?为什么一定要互扇嘴巴?没有必要嘛。为什么不相互扶持、取长补短呢。
我曾经发表过文章(花开两朵具芳香)。讲的就是西医中医要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
科学就像一座山,从山南可以登顶,从山北也可以登顶嘛。
有一天我们从其他星球也找到了文明,我们能保证和我们的文明一模一样吗?
关键是“科学的多元论”,而不是“一元论”。

点评

中西医结合是大势所趋,中西医各自独立江水不犯河水愿望是好的,也是有可能做到的,也是国家中西医并重的政策允许的。但是,中西医各自独立江水不犯河水不是这个帖子要讨论的话题。谢谢溪流总版主,同时借此也谢谢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4 17:39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5
发表于 2016-6-4 06:14:1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中西医融合先生。
36
 楼主| 发表于 2016-6-4 17:27:24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5-31 19:35
这个需要论述具体内容。就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两部分,您一一论述。

中医经典中的“治未病”有着严格的定义,如果把“治未病”简单解读为一种思想、一种提法而且只是一种思想、一种提法的话,“治未病”也就只剩下一种思想、一种提法了。事实上,目前中医界对“治未病”的解读正是这样。所以,提出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愈防复”。所以,把“治未病”等同于治疗亚健康。所以,全民保健养生。所以,有医生认为“治未病”中医不如西医。所以,保健医、养生医就成了“上医”。由于受所谓“医者意也”的影响,由于对中医经典理论的哲学的、文化的而不是科学的、医学的解读,从古至今的历代中医对中医经典理论的类似“治未病”这样的似是而非的解读比比皆是,不一而足。所以,中医界对中医经典理论到现在还争论不休。

当然,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治未病”的问题,而是所有关于中医理论的争论,都需要论述、论证、实验,求真务实,去伪存真,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点评

中医治未病的第一个是未病先防。在这一方面,可以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就有一句口号。 没有实际意义,不是没有实质内容。有实质内容,但没有意义。 《内经》时代提出治未病。很了不起。现在提出治未病,就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6-5 23:36
37
 楼主| 发表于 2016-6-4 17:39:38 | 只看该作者
溪流 发表于 2016-6-3 21:18
为什么一定要走相互否定的路呢?为什么一定要互扇嘴巴?没有必要嘛。为什么不相互扶持、取长补短呢。
我曾 ...

中西医结合是大势所趋,中西医各自独立江水不犯河水愿望是好的,也是有可能做到的,也是国家中西医并重的政策允许的。但是,中西医各自独立江水不犯河水不是这个帖子要讨论的话题。谢谢溪流总版主,同时借此也谢谢与溪流总版主有同样见解的千秋雪总版主和其他网友。
38
发表于 2016-6-4 17:48: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6-6-4 18:20 编辑
溪流 发表于 2016-6-3 21:18
为什么一定要走相互否定的路呢?为什么一定要互扇嘴巴?没有必要嘛。为什么不相互扶持、取长补短呢。
我曾 ...


先生说得好!但科学既可以是一元论,也可以是多元论。只不过一元论就像水源多元论就像发源于水源的诸多河流。有水源才能保证河流永远不会干涸。中医的科学属性就是这样体现出来的。中医的可持续发展性也是这样体现出来的。这个水源就是自然规律。而西医和西方科学的方法论违背了自然规律。这是西医和西方科学无法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也是西医和西方科学的软肋
39
发表于 2016-6-5 07:09:57 | 只看该作者
什么是科学的多元?科学的多元的客观依据是宇宙的无限性,是宇宙中任何一具体事务都具有无限多的方面和层面,我们没有能力全面的接触它,把握它。我们只能通过一定的渠道去接近、认识它。但是,任何认识渠道都是有限的,任何认识方法都是对世界的单一的选择,都是主客体的一种特殊的耦合关系,你选择了认识的这一面,就不能同时认识那一面。你建立的耦合关系进入这一层面,进不能同时进入哪一层面。这是因为世界是由各种对立互补的方面、层面组成的。这就形成了不同的认识方法。认识方法的不同,导致了认识结果的差异,所获得的规律也就不一样,从而形成不同的科学模型。但是,却都是对这一事物的正确认识。于是形成了形态各异的科学体系,这就是科学的多元性。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0
发表于 2016-6-5 08:30: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智海 于 2016-6-5 14:23 编辑
溪流 发表于 2016-6-5 07:09
什么是科学的多元?科学的多元的客观依据是宇宙的无限性,是宇宙中任何一具体事务都具有无限多的方面和层面 ...


先生说得好!先生说的宇宙的无限性展示了科学的一元论本质;宇宙中任何一具体事物都具有无限多的方面和层面既展示了科学的多元性,也展示了所有学科的指导思想、方法论、思维方式、理念都是由一元论提供的。当然,这个一元论提供的指导思想、方法论、思维方式、理念的操作是通过您说的我们只能通过一定的渠道去接近、认识它。但是,任何认识渠道都是有限的,任何认识方法都是对世界的单一的选择,都是主客体的一种特殊的耦合关系,你选择了认识的这一面,就不能同时认识那一面。你建立的耦合关系进入这一层面,进不能同时进入哪一层面。这是因为世界是由各种对立互补的方面、层面组成的。这就形成了不同的认识方法。认识方法的不同,导致了认识结果的差异,所获得的规律也就不一样,从而形成不同的科学模型。但是,却都是对这一事物的正确认识。于是形成了形态各异的科学体系,这就是科学的多元性来实现的。
先生的理论这么好,那么,先生医术高超也就不奇怪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30 01:02 , Processed in 0.25386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