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8-10-24 00:34 编辑
刘明武《换个方法读内经》说:
九,一加八之和也。宫,人为规定的空间也。九宫,九块规定的空间也。
九宫,在平面上组成的是“井”字形加四周边框的一个周周正正的平面图。九宫,九块小正方形。九宫,中间一宫,周围八宫。
以天文为坐标,中华先贤创制出了循时而行的人文,创制出了时空物三位一体的时空观,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九宫。
一定的空间对应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时间对应一定的空间。用时间对应空间,用空间对应时间;时间与空间,统一在了九宫里。
九宫之理,源于洛书。九宫之名,源于《灵枢》,源于本篇。九宫之形,源于本篇。“始于一,终于九”的针刺之纲纪,实际上是九宫之数。九宫之理、九宫之数、九宫之形,都是表达远古天文历法的。
九宫,位于中央的一宫是核心是统领,位于四周八方的八宫是枝干是随从。中央之宫,司令之宫,统帅八宫。八宫,一对应于八节,二对应于八方。八宫,实质上是中央之宫演化出的时间与空间。八风者,一宫一风,八宫八风。八风,一对应于八节,二对应于八方。八节者,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也,简称之为两分两至加四立。八方者,东南西北四方加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隅也。由于立九宫而后知八方的风向,所以名“九宫八风”也。”
金栋按:“九宫之理,源于洛书”,刘明武先生《换个方法读内经》考证认为“在彝族文化里,十月太阳历是用洛书表达的”。彝族洛书图形与朱熹《周易本义》卷首九图之一“洛书”图形吻合。古代医家言之,当始于张介宾《类经图翼》。《类经图翼·二卷·运气下》有“九宫八风图”和“九宫星野图”,其中在“九宫星野图”下解释说:“此即《洛书》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也。此数上、中、下三层,横皆十五;左、中、右三层,纵皆十五;巽中乾、坤中艮,四隅皆十五。故《奇门》家曰:‘纵横十五在其中也。’”但在《类经二十七卷·运气三十五·九宫八风》却有“然河图宫九,而此居惟八”之语,这是为何?
《类经》成书早,《图翼》成书晚。张介宾早年以“河图”释九宫,疑与刘牧《易数钩易图》有关。据易学史,河图、洛书之说,始于宋初道士陈抟。传说其将河图、洛书授予刘牧,而刘牧《易数钩隐图》乃以图九(河图是九数)、书十(洛书是十数)传之,与朱熹《周易本义》、《易学启蒙》之书九、图十正相反。而传统流行的河图、洛书是朱熹《周易本义》之首图。或是张介宾早年参考刘牧之说,疑有误,晚年参考朱熹之说并从之。
刘先生又说“九宫之名,源于《灵枢》,源于本篇”,或有不当。九宫之名,虽不知确切记载于何时何书,或最早见于《易纬·乾凿度》,但非首见于《灵枢经》本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