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张诚敬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阴、滋阴是什么涵义?为什么养阴、滋阴能清热?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7-6-27 12:40:4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2
发表于 2017-6-28 09:01: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常其柏 于 2017-6-28 09:07 编辑
张诚敬 发表于 2017-6-26 16:06
常先生认为:不是绝对的,阴损及阳,阴不足阳也就微了。
       请问:内经中“阴虚者,阳必凑之 ...

阴虚者阳必凑之,为亡阴血虚时一个病证。如金匮产后郁冒的一个病证。以小柴胡汤解之。是一种阳微结。是病。不是生理。阴损及阳也是病证。中医治病并非一概而论,时时处处都要审因论治。
33
发表于 2017-6-28 12:46: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常其柏 于 2017-6-28 13:18 编辑
常其柏 发表于 2017-6-28 09:01
阴虚者阳必凑之,为亡阴血虚时一个病证。如金匮产后郁冒的一个病证。以小柴胡汤解之。是一种阳微结。是病 ...

所谓阳微结,在伤寒论中就有:阳脉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当知阳气可以说是津液。如果说阴虚者阳必凑之,当用滋阴法救之,阳明便秘,滋阴能以治得了吗?阳为气,阴为味。亢则害,承乃治。五味入口以养五气,养气余即成火,便是亢则害。于是用苦寒药以泻之,实是损其味,以承气。为治阳明实证之大法。于是滋阴就置之度外了。
34
发表于 2017-6-28 14:09:3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5
 楼主| 发表于 2017-6-28 16:45: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6-28 08:52 编辑

         笔者认为:阴阳的虚实,是难以用现代检测手段检测出来的,中医对阴阳虚实的判断是从寒现象的表现来进行的。中医的藏为实体结构,其虚实是以寒热现象的存在来判断,寒者为阴实与阳虚相关,热者为阳实与阳实相关,因此构成了阴实导致阳虚同寒的现象和阴虚导致阳实同热的现象之间的因、果、关象系。表明中医理论是有因有果有现象的人体生理关系。若有不妥,请朋友们提出指正。
36
发表于 2017-6-28 20:11:02 | 只看该作者
张诚敬 发表于 2017-6-28 16:45
笔者认为:阴阳的虚实,是难以用现代检测手段检测出来的,中医对阴阳虚实的判断是从寒现象的表现 ...

现以金匮要略心典血痹虚劳篇证之: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尤氏注:此和阴阳,调荣卫之法也。夫人生之道,曰阴曰阳,阴阳和平,百疾不生。若阳病不能与阴和,则阴以其寒独行,为里急,为腹中痛,而实非阴之盛也,阴病不能与阳和,则阳以其热独行,为手足烦热,为咽干口燥,而实非阳之炽也。昧者以寒攻热,以热攻寒,寒热内贼,其病益甚。惟以甘酸辛药,和合成剂,调之使和,则阳就于阴,而寒以温;阴就于阳而热以和。医之所以贵识其大要也。岂徒云寒可以治热,热可以治寒而矣哉。或问和阴阳,调荣卫是矣,而必以建设中者何也?曰中者,脾胃也,而水谷转输于脾胃,故中气立则荣卫流行而不失其和。又,中者四运之轴而阴阳之机也。故中气立则阴阳相循,如环无端而不极于偏,是方甘于辛合而生阳,酸得甘助而生阴,阴阳相生,中气自立。是故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
37
发表于 2017-6-28 20:30:5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8
 楼主| 发表于 2017-6-28 21:03: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6-28 13:05 编辑

       构成形神一体之观点,村人弄不明白是何涵义?不知是不是形有强弱,神有胜衰,神是形变化的表现?
39
发表于 2017-6-28 21:06:0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0
 楼主| 发表于 2017-6-29 07:26: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6-28 23:31 编辑

       有朋友常提到四维思维,今天从网上搜索到四维思维的涵义:什么是“四维思维”?
       就是“长、宽、高、时间”四个维度思考物体的本质量规律,即“四维思维”。
事物的三个面的立体维度+一个运动轨迹=四维思维。一维、二维、三维及四维思维,代表不同的思维方式及层次。
四维思维就是三维空间轴再加一时间轴.及物体在时间轴上的空间轨迹。四维就是我们所处在的空间,是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三维思维”就是事物的“长、宽、高”——立体思维,而四维思维就是在三维思维的基础上加上个时间定义。因为事物会演变的,加上了时间的定义就更能全面的指出了事物的相对性和整体性。
       再用更通俗的话来表达:事物都是运动的,如果有静止,也只有相对静止。而事物的整体就是三维立体思维,而事物的运动轨迹,就是时间思维,两个合起来,即,“事物”加上“运动轨迹”呈现“四维思维”构成。Vge黄达越编写。
      个人的理解是:事物是三维形像加上时间轨迹就是四维思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8 11:16 , Processed in 0.10745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