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医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心”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7-8-6 23:30:51 | 只看该作者
医源 发表于 2017-8-5 12:35
多读读古汉语吧!古语言简意赅,一个字包含内容多层意思,一个字在不同的语义中所代表是不同的 ...

另外:中医是凭什么来认识生命与治疗疾病的?中医的核心是什么?
--------------------------------------------------------------

医源先生的这个另外,其实是最关键的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实际是一个问题。
中医是凭什么来认识生命的?凭解剖肯定不行,内难都有一些解剖内容,可是大家知道都没有什么用处。

那么中医到底是凭什么来认识人体生命、什么功能的?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后面,中医的核心是什么?这个很明确,中医学、中医理论的核心是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是中医对生命的认识,脱离了藏象学说,就没有中医学了。
那么,中医的藏象学说是怎么产生的?也就是第一个问题,中医凭什么认识生命的?中医凭什么建立藏象学说?

重复归纳一下:
中医对生命的认识,用藏象学说来表述。藏象学说是如何产生的,这是我们探讨所有中医理论问题的关键点。



32
 楼主| 发表于 2017-8-7 00:36:56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7-8-6 14:22
中医里的“心”,不能单独指定心脏,而是对生命中的某种功能起决定作用的称谓。
---------------------- ...



     错了!!!
     心在指神的时候是“神”,指心的时候是“心”!不可混而一谈,因此要注意古文语义和生命机理,二者缺一不可。好好学习医古文和生命自然现象。
33
 楼主| 发表于 2017-8-7 01:00:15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7-8-6 15:30
另外:中医是凭什么来认识生命与治疗疾病的?中医的核心是什么?
------------------------------------ ...

医源先生的这个另外,其实是最关键的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实际是一个问题。
中医是凭什么来认识生命的?凭解剖肯定不行,内难都有一些解剖内容,可是大家知道都没有什么用处。

那么中医到底是凭什么来认识人体生命、什么功能的?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后面,中医的核心是什么?这个很明确,中医学、中医理论的核心是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是中医对生命的认识,脱离了藏象学说,就没有中医学了。
那么,中医的藏象学说是怎么产生的?也就是第一个问题,中医凭什么认识生命的?中医凭什么建立藏象学说?

重复归纳一下:
中医对生命的认识,用藏象学说来表述。藏象学说是如何产生的,这是我们探讨所有中医理论问题的关键点。

回复:
       你对中医的认识很浅,对于生命的认识更少。记住:中医的核心是“气”,而不是什么藏象学说!藏象是中医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看起来似乎进步了,其实离生命的本质远了!《道德经》中“无中生有”是形态结构形成的理论基础。不注重“无- 气”的形成形态结构的过程,而注重形态结构,此即刻舟求剑!
      藏象,说穿了就是藏在身体内部的形态结构。生命体内形态结构的形成与变化都是一致的,比如生命体内的细胞有圆球状的、有长条状的等,形态结构不一;而自然界内人这个个体,有白人的高,黑人的矮(注意是当地土著,而非移民后的)……  是什么导致了形态(象)的长短不一?藏在体内的“象 - 细胞”与体外的“象”,相类似的“象”之间有什么关系?形态相似的“象”之间又有什么关系?这就是司外揣内!但如何掌握才是问题的所在!研究”象“的形态结构,而不研究“象”的形成原因,不是真正的中医!!而形成“象”的根源就是“气”!!

      

点评

我的认识可能很浅,这不要紧,我这正在学习。 您提的设问:藏在体内的“象 - 细胞”与体外的“象”,相类似的“象”之间有什么关系?形态相似的“象”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这正是我要学习的,请您继续介绍。介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7 09:52
34
发表于 2017-8-7 08:30:5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5
发表于 2017-8-7 09:52:53 | 只看该作者
医源 发表于 2017-8-7 01:00
医源先生的这个另外,其实是最关键的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实际是一个问题。
中医是凭什么来认识生命的? ...

我的认识可能很浅,这不要紧,我这正在学习。

您提的设问:藏在体内的“象 - 细胞”与体外的“象”,相类似的“象”之间有什么关系?形态相似的“象”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这正是我要学习的,请您继续介绍。介绍象的内容,象与象之间的关系。

这是您讲的前部分内容。您把这部分讲了,咱们再继续下部分。先谢谢!
36
 楼主| 发表于 2017-8-7 10:07:55 | 只看该作者
叶苗 发表于 2017-8-7 00:30
中医用气,经络,藏象讲的是物理伩息论中的粒子,网络,场论即一切物质运动客观规律,是人类科学的顶峰与 ...


        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古中医中用的的场论确实要比藏象学说多的多,如用到现在的实验室生化分析上,运用起来很有意义。
       但对气的认识,我们之间是有区别的!
37
 楼主| 发表于 2017-8-7 10:29: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医源 于 2017-8-7 02:30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7-8-7 01:52
我的认识可能很浅,这不要紧,我这正在学习。

您提的设问:藏在体内的“象 - 细胞”与体外的“象”, ...



      象的形成过程,就是气运行的过程,《道德经》“有无相生”说明了这个概况,但需要先生去读,并能在自然中去观察。只要观察一种,对气就有根本的认识了!对时空也就有了初步的概念和认识,不像现在一提时空,都知道这个概念,但要说起真正的时空的变化,就懵懂乱扯了。这里提一下:气就是时空变化的根本!!!象的形成过程就是时空的变化过程!!
      象和象之间的关系,是气将它们维系在一起。其实此时就应该说到气场了……
      

点评

象的形成过程,就是气运行的过程,《道德经》“有无相生”说明了这个概况,但需要先生去读,并能在自然中去观察。 ----------------------------------- 先生讲的内容,重点是象和气这两个概念。 先生讲,要在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7 11:23
38
 楼主| 发表于 2017-8-7 10:44: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医源 于 2017-8-7 02:45 编辑


       中医的形成,原始的理论是对“气”的认识,形成完整的理论时,对气的认识就非常完善了,如时空的变化就是气的根本作用。到后期解剖运用藏象时,看似更精确了,其实此时中医就开始萎缩了。
       “气”对现代中医人感觉是不可捉摸的,因为看不到,如同空气,其实空气就是原始的“气”,但这个气是如何对生命起决定作用的?就需要去观察、研究,当然这些古人都已经做出来了!!!只需要循着古人的路去在观察自然界,就知道古人诚不欺我。
       气为形之变,形为气之迹。观察形态,就知道气在这一时态中的所在状态,这是认病、选药的根本。
39
发表于 2017-8-7 11:23: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7-8-7 11:26 编辑
医源 发表于 2017-8-7 10:29
象的形成过程,就是气运行的过程,《道德经》“有无相生”说明了这个概况,但需要先生去读,并 ...


象的形成过程,就是气运行的过程,《道德经》“有无相生”说明了这个概况,但需要先生去读,并能在自然中去观察。
-----------------------------------
先生讲的内容,重点是象和气这两个概念。
先生讲,要在自然中观察,这个很重要。就是要观察。
古人肯定也观察了许多自然现象。咱们现在说中医,本帖说心。
请教先生:中医观察到哪些情况和心有关系呢?观察的结论是什么?

先生41楼讲:只需要循着古人的路去在观察自然界,就知道古人诚不欺我。
这也是我的想法,我们知道古人如何观察自然现象,如何观察人体,才能正确理解古人的五脏论述。
请先生介绍古人观察方法,也就“古人的路”。

40
 楼主| 发表于 2017-8-7 13:01: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医源 于 2017-8-7 05:05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7-8-7 03:23
象的形成过程,就是气运行的过程,《道德经》“有无相生”说明了这个概况,但需要先生去读,并能在自然 ...

先生讲的内容,重点是象和气这两个概念。
先生讲,要在自然中观察,这个很重要。就是要观察。
1、古人肯定也观察了许多自然现象。咱们现在说中医,本帖说心。
请教先生:中医观察到哪些情况和心有关系呢?观察的结论是什么?

2、先生41楼讲:只需要循着古人的路去在观察自然界,就知道古人诚不欺我。
这也是我的想法,我们知道古人如何观察自然现象,如何观察人体,才能正确理解古人的五脏论述。
请先生介绍古人观察方法,也就“古人的路”。


回复:
       1、你现在就在用你的“心”在思考,你不知道吗?对一切自然现象的观察后的思考和总结,不是在用你的“心”吗?当你在用的时候还在找心,与骑驴找驴有何区别?
      2、不读古书,何处寻古人足迹?《阴符经》“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内经》讲了那么多的天人合一思想,并且方法相当的明显,还要问如何观?你说你需要什么样的方法去观?

      身不行,若嫌路不行,那是空想的思考。注意这里的“行”,两层意思。与“心”的读法同。

点评

《阴符经》“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内经》讲了那么多的天人合一思想,并且方法相当的明显,还要问如何观?你说你需要什么样的方法去观?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8-7 15:3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5 23:18 , Processed in 0.05258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