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事实说话,《伤寒杂病论》中有没有五行?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8-6-30 12:59:18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6-30 02:50
赞成这个观点。学习中医要以现实版本为主,除非有显著的错讹或疑问,不得胡乱考证古代版本,搞得众说纷纭 ...

  除非有显著的错讹或疑问,不得胡乱考证古代版本,搞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得不得考证,是你说了算?你让人不得试试?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再说,你有这个权力吗?
   这年纪的人,如此发言,真可笑!

点评

能让人发一笑,也未必是坏事。既然是论坛,我有话就要论说,你有什么权力干涉我?  发表于 2018-6-30 13:12
32
 楼主| 发表于 2018-6-30 13:02:05 | 只看该作者
         老官山汉墓出土医学竹简文字整理已初步完成


2017年10月17日07:34  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
原标题:汉代“职业医生”留记录 已推断出9种医书
  《扁鹊见蔡桓公》中,寥寥数语,就刻画出扁鹊医术高超的形象。然而扁鹊的身份一直众说纷纭。2013年的中国考古新发现中,成都老官山汉墓的发掘杀入榜单,其中出土的920多支医学竹简中,“敝昔曰”多次出现,研究人员认为这是“扁鹊”通假字,医简应属于扁鹊派的医书。
  这些竹简让成都的中医专家如获至宝。从出土以来,专家们就一直在破译竹简上的“密码”,目前两万多字的整理工作即将告一段落。研究成果表明,竹简上的医学文字堪称一部字典,众多生僻字的集中出现,甚至可以纠正汉代以后对中医古籍理解的一些误区。
  此外,《伤寒论》一直被认为是中医临床辨证体系确立的标志,而这批竹简文字的破解对这一认识带来严重质疑。专家们大胆提出,竹简“干货”多、理论少,系统的治疗方法和案例可以推测出东汉之前已经有一套成熟的治疗体系,而这将会把中医临床体系建立推前到战国时期。
  推断之一
  关于医书——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920多支医学竹简中,“敝昔曰”多次出现,研究人员认为这是“扁鹊”通假字,医简应属于扁鹊派的医书。
  推断之二
  关于体系——“到了东汉,《伤寒论》成了中医临床辨证体系确立的标志。”李继明根据医简中的内容大胆推测,中医临床辨证体系形成时间更早,可能推到战国时期。
  推断之三
  关于病名——这本书对疾病的命名还特别讲究,都是从疾病的病机、病因、病的变化各个角度去命名的,涉及的病名总数超过200个,包括内外妇女儿童五官科等疾病,体现了高超的辨病思维。
  推断之四
  关于治疗——砭石是古代的一种普遍治疗方法,但逐步失传,大多认为是被针刺所代替。但老官山汉墓的医简中,《诊治论》和《逆顺五色脉藏验精神》就多次提到了这种方法,算是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更多参考。
33
发表于 2018-6-30 13:05: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8-6-30 09:13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18-6-30 02:44
智者谈现实中的伤寒论,愚者谈猜测中的伤寒论。谈古代,毫无用处,现实版的伤寒论才具有实际应用意 ...

  智者谈现实中的伤寒论,愚者谈猜测中的伤寒论。谈古代,毫无用处,现实版的伤寒论才具有实际应用意义,才是真正的证据。谈古代毫无意义。
————————————————————————————————


  现实版的伤寒论,也是经过考证得出来的。
  文献考证是为了求真,其最终目的是为临床服务的,因此,不论何时,只要错了就要改,无论现实版还是古代版。

34
 楼主| 发表于 2018-6-30 13:06:15 | 只看该作者
       请注意:张仲景的“勤求古训”当然包括《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在内,这是刻在竹简上的史实!
35
 楼主| 发表于 2018-6-30 13:07:05 | 只看该作者
       !我们都知道张仲景他这个伤寒论是刻在竹简上...
36
 楼主| 发表于 2018-6-30 13:09:42 | 只看该作者
        最早的《伤寒论》刻在竹简或木牍上,成书迄今已有1800多年,历代注述不下1000多种。可以说,每一位作者都推动了《伤寒论》的发展;每个学伤寒的人心中,都有一部继承前人又融汇了自己心血与智慧的《伤寒论》。
37
 楼主| 发表于 2018-6-30 13:13:22 | 只看该作者
     《伤寒论》字字珠玑,不可更删一字,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想想古人为了传道,把文字刻在竹简上,耗费多少辛苦。   
38
 楼主| 发表于 2018-6-30 13:15:25 | 只看该作者
        全书诸多条文,伤寒后不使用病字,自然是为了简略。因为毕竟是刻在竹简或写在木板上 的,不得不如此简约。
39
发表于 2018-6-30 13:16: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8-6-30 09:19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6-30 02:50
学习中医要以现实版本为主,除非有显著的错讹或疑问,不得胡乱考证古代版本,搞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胡乱考证,东拉西扯,只能增加中医理论的混乱,导致众人的非议!
   得不得考证,是你说了算?你让人不得试试?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再说,你有这个权力吗?
   这年纪的人,如此发言,真可笑!

——————————————————————————————————————
千秋雪
能让人发一笑,也未必是坏事。既然是论坛,我有话就要论说,你有什么权力干涉我?
——————————————————————
你有什么权力不得别人考证?人家怎么乱考证了,证据呢?

点评

请不要断章取义,更不要倒打一耙!  发表于 2018-6-30 13:19
40
 楼主| 发表于 2018-6-30 13:16:37 | 只看该作者
   没有读过伤寒论,不知道伤寒论是刻在竹简上的!还那么牛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5 13:28 , Processed in 0.13912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