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杏林童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二个病案:吞咽时食物涌进后鼻腔,欢迎朋友们讨论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9-2-12 16:05:42 | 只看该作者
半夏(学名:Pinellia ternata),又名地文、守田等,属天南星目、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药用植物,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生用消疖肿作用,兽医用以治锁喉癀。
32
发表于 2019-2-12 16:07:34 | 只看该作者

功能主治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
33
 楼主| 发表于 2019-2-12 21:36: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杏林童子 于 2019-2-12 13:38 编辑
dffaaoo 发表于 2019-2-12 08:07
功能主治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 ...

感谢老师用了11层楼的空间讲课、顶帖!让我长知识了,老师辛苦了!谢谢!
34
发表于 2019-2-13 15:45:51 | 只看该作者
杏林童子 发表于 2019-2-12 21:36
感谢老师用了11层楼的空间讲课、顶帖!让我长知识了,老师辛苦了!谢谢!

35
发表于 2019-2-13 15:55:17 | 只看该作者
阳虚  锁定

本词条由国家卫健委权威医学科普项目传播网络平台/百科名医网 提供内容 。


阳虚(yang deficiency),中医名词。指机体阳气虚衰,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活动减退,机体反应性低下,阳热不足的病理现象。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如果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常见的有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等。阳虚主证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
36
发表于 2019-2-13 15:55:37 | 只看该作者

病因病机

先天不足,禀赋虚弱;房室不节,肾气亏损;劳倦过度,耗损正气,形气受伤;七情过极,损伤脏腑,久而不复;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不能化生精微,气血亏虚,内不能和调于五脏,外不能洒陈于六腑,渐至表里俱虚;起居失常,劳逸失度,损神伤形,耗气伤血;外感六淫,迁延失治,表邪入里,损伤脏腑,久则正气耗伤,久而不复;大病之后,失于调养。总不外先天与后天两方面因素。
37
发表于 2019-2-13 15:57:09 | 只看该作者

临床表现

1.畏寒怕冷,四肢不温

这是阳虚最主要的症状。阳气犹如自然界的太阳,阳气不足,则内环境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的状态。

2.完谷不化

指的是大便中夹杂未消化食物。古人对此现象的产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食物的消化就好比把生米煮成熟饭,胃就好似煮饭的锅具,而阳气就好比是煮饭的火,没有“火”,米就无法煮成“饭”。所以当阳气不足时,进入胃中的食物也就无法很好地“腐熟”(消化),而直接从肠道排出。

3.精神不振

阳气不足,细胞的生命活动衰退,所以表现为萎靡懒动。

4.舌淡而胖,或有齿痕

体内水分的消耗与代谢,取决于阳气的蒸腾作用。如果阳气衰微,对水液蒸腾消耗不足,则多余水分蓄积体内,导致舌体胖大。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而出现齿痕。

5.脉象沉细

阳气不足,不能鼓动脉管,所以脉象沉细无力。

   


临床辨证

除阳虚的一般证候畏寒怕冷,四肢不温;完谷不化;精神不振;舌淡而胖,或有齿痕;脉象沉细外,特定脏器兼证可供辨别。

1.心阳虚

兼见心悸、心慌、怔仲有空虚感,心胸憋闷或疼痛暴作,失眠多梦,心神不宁。心悸惕然而动,心胸憋闷心痛,气短息促,自汗乏力,面色晄白,唇色紫暗,苔白滑,脉细弱或沉细迟或结代等。

2.肝阳虚

兼见头晕目眩,两胁不舒,女子乳房胀痛,少腹冷痛,月经不调或崩漏,男子阳痿,懈怠疲劳,忧郁胆怯,情绪抑郁。口唇发青,脉沉迟无力。

3.脾阳虚

脾阳虚是阳虚中最常见的类型。兼见食欲不振,恶心呃逆,干呕,大便稀溏,嗳腐吞酸。常有腹痛腹胀之感,喜温喜按;常四肢不温,面白不华或虚浮,口淡不渴。

4.肾阳虚

俗称命门火衰,兼见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清长、夜间多尿或癃闭不通,阳痿早泄,女性月经减少、宫寒不孕,性功能衰退。脉沉迟。5.肺阳虚

咳嗽气短,呼吸无力,声低懒言,咯吐涎沫,质清稀量多,痰如白沫。自汗,背寒如掌大,易感受风寒,或稍作劳累即作哮喘,或作喘促,或作感冒。平素神疲乏力,短气不足以息,苔白滑润,脉迟缓或虚弱。

   


辨证施治

1.心阳暴脱偏于亡阳

证候:汗出肢冷,面色浮红,脉虚数或浮大无根。治则:敛汗、潜阳,扶正固脱。主方:参附龙牡汤加味。方药:炙党参(或红参)、附片、炙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山萸肉、肉桂。

喘急不能卧者加黑锡丹、蛤蚧粉,以益元补肾,摄纳肾气。

若兼见心气贯脉不匀,脉见结代者重用炙甘草、桂枝、麦冬、苦参等。

2.心阳暴脱

证候:口腔溃疡,自汗,畏寒肢冷,肢体倦怠,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治则:益气健脾,温中散寒固表。主方:芪附汤加味。方药:炙黄芪、熟附片、西洋参、麦冬、五味子、山萸肉。

若 见阴伤,证见舌质偏红,脉细数无力加玉竹、天冬、太子参以养阴生津。若兼见胸部闷窒者,宜加沉香、檀香理气舒胸。若兼见痰浊阻滞,胸满闷痛、舌苔腻浊加陈 皮、枳壳、胆星、佛手以理气化湿,疏畅气机。若兼见心胸疼痛剧烈者加丹参、藏红花、郁金、三七或用冠心苏台丸1粒等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3.肾阳不足

证候:年老久病及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阳痿、滑精者,大便溏薄,尿频而清。治则:温补肾阳,填精止遗。主方:右归九。方药:熟地、菟丝子、当归、山药、枸杞、杜仲、山茱萸、鹿角胶、肉桂、熟附子。

阳痿,遗精、滑精,遗尿,不育者,加仙灵脾、金樱子、阳起石、煅龙牡、海狗肾;崩漏、宫寒不孕者加淫羊藿、黄芪、续断、炮姜炭、紫河车、龟板。

4.阳虚喘促、水肿

证候: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治则:温补肾阳,化气行水。主方:金匮肾气丸。方药: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肉桂、熟附子。

水肿而尿少者,加车前子、白茅根、益母草、牛膝。喘促日久,动则加剧,加人参、五味子、补骨脂、淫羊藿、胡桃肉。

5.肝阳不足,阴血亏虚

证候:头晕眼花,耳鸣,目干畏光,急躁易怒等。治则:暖肝补虚。主方:温阳补肝汤加减。方药:黄芪、党参、肉桂、白芍、肉苁蓉、巴戟天、葫芦巴、杜仲。

若畏寒肢冷,巅顶阵痛者,加吴茱萸、生姜;若面色惨白,口唇发青,加川芎、人参;若妇人经闭,胁肋少腹寒痛,宫寒不孕,带下清冷,崩漏,加川芎、香附、法半夏。

6.肝肾阳虚

证候:腰酸腿软,肢体畏寒,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频数,舌质淡胖,尺脉沉细;及痰饮喘咳,水肿脚气,消渴,久泄。治则:温补肾气。主方:肾气丸加味。方药:附片、肉桂、熟地、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丹皮、乌药、沉香、小茴香。

若阳痿囊冷阴湿,下肢不温者,加鹿茸、菟丝子;肝阳虚,精寒肾冷,滑精无梦者,加五味子、覆盆子、菟丝子、枸杞子。
38
发表于 2019-2-13 16:54:55 | 只看该作者
石斛(学名:Dendrobium nobile Lindl),又名仙斛兰韵、不死草、还魂草、紫萦仙株、吊兰、林兰、禁生、金钗花等。茎直立,肉质状肥厚,稍扁的圆柱形,长10~60厘米,粗达1.3厘米。药用植物,性味甘淡微咸,寒,归胃、肾,肺经。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石斛花姿优雅,玲珑可爱,花色鲜艳,气味芳香,被喻为“四大观赏洋花”之一。
39
发表于 2019-2-13 16:55:35 | 只看该作者
白芍石斛瘦肉汤

配方:猪瘦肉250克,白芍12克,石斛12克,红枣4枚。

制法:瘦猪肉切块,白芍、石斛、红枣(去核)洗净。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煎沸后,文火煮1~2小时,调味即成。

功效:益胃养阴止痛。

用法:饮汤食肉。 [4]  
40
发表于 2019-2-13 16:56:07 | 只看该作者
dffaaoo 发表于 2019-2-13 16:54
石斛(学名:Dendrobium nobile Lindl),又名仙斛兰韵、不死草、还魂草、紫萦仙株、吊兰、林兰、禁生、金 ...

口干烦渴,食少干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8 06:46 , Processed in 0.05152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