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溪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是一个兢兢业业,孜孜不倦地刨中医祖坟的*家!(转帖再来博客)

[复制链接]
391
发表于 2017-9-3 14:54:58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7-9-3 05:14
一个概念的定义,既不能看现代字典,又不能参照同一时代的其它专业典籍,只能看黄帝内经自己给出的定义。 ...

至于肺、肾,是借用解剖之名,定义其内涵是一组中医认为有“共性”的生理功能。

比如肾,为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主水,为胃之关门,藏精,藏志,开窍于耳,其华在发,应时为冬、夜、藏等。

——很好。中医的肺肾,是借用解剖之名,其实质内涵是指代机体某个或某些相关相近的生理功能或过程。中医的肾,主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主纳气,其实即指代机体主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主纳气这几个生理功能或过程;同理,中医的肺,指代的是机体主气、司呼吸、朝百脉、宣发肃降等生理功能或过程。
392
发表于 2017-9-3 14:55:46 | 只看该作者
志:记忆力;

魄;决断力;

中医的肾:指代机体主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主纳气这几个生理功能或过程;

中医的肺:指代机体主气、司呼吸、朝百脉、宣发肃降等生理功能或过程。
393
发表于 2017-9-3 14:56:34 | 只看该作者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这一段的临床意义就在于,补肾可以补志,补肺可以强魄……

——概念确定以后,咱们就可以进一步讨论彼此之间的关系了:如何由上面的一段话,推导出"补肾可以补志(记忆力),补肺可以强魄(决断力)……"之结论的?请给出之间的逻辑关系。

另外,补肾可不可以强魄(决断力)?补肺可不可以补志(记忆力)?

点评

补肾可不可以强魄(决断力)?补肺可不可以补志(记忆力)? 理论上是不可以的,但任何一个症状都可能是多因素构成的,如果肺肾同病,就可以通过补肺的办法,达到补志(记忆力),通过补肾达到强魄(决断力)的效果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15:09
394
发表于 2017-9-3 15:09:57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7-9-3 14:56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

补肾可不可以强魄(决断力)?补肺可不可以补志(记忆力)?

理论上是不可以的,但任何一个症状都可能是多因素构成的,如果肺肾同病,就可以通过补肺的办法,达到补志(记忆力),通过补肾达到强魄(决断力)的效果。



辨证论治的模型,就像篮球循环赛一样,把两个因素组合起来,就出现了诸如肝脾不和、肺肾阴虚、心肾不交等等证型。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医是一门应用了数学方法的科学。
395
发表于 2017-9-3 16:37: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7-9-4 03:54 编辑
太白侠 发表于 2017-9-3 07:09
补肾可不可以强魄(决断力)?补肺可不可以补志(记忆力)?

理论上是不可以的,但任何一个症状都可能是 ...

理论上是不可以的,但任何一个症状都可能是多因素构成的,如果肺肾同病,就可以通过补肺的办法,达到补志(记忆力),通过补肾达到强魄(决断力)的效果。

——其实心肝脾肺肾都可以影响到志(记忆力)与魄(决断力)。机体任一生理系统的生理功能或过程出现状况,都会波及影响到机体的心理过程与精神状态。

点评

中医的五藏就是任何一个生命活动的五个方面,比如在情绪的中枢机制--下丘脑--植物神经这个回路(亦可称之为轴)当中,肝心脾肺肾就是怒喜思悲恐五种情绪的中枢机制--下丘脑--植物神经这个回路的五种机制。 在思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9-3 17:04
396
发表于 2017-9-3 16:40:4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97
发表于 2017-9-3 16:45:02 | 只看该作者
探本寻源 发表于 2017-9-3 16:40
中医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科学,更不是应用了数学、天文学的科学。中医学是治病救人的技术简称医术,本质是经 ...

以管窥天,你了解几个专业,采用了怎样的科学方法?
398
发表于 2017-9-3 17:04: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太白侠 于 2017-9-3 17:06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7-9-3 16:37
理论上是不可以的,但任何一个症状都可能是多因素构成的,如果肺肾同病,就可以通过补肺的办法,达到补志 ...


中医的五藏就是任何一个生命活动的五个方面,比如在情绪的中枢机制--下丘脑--植物神经这个回路(亦可称之为轴)当中,肝心脾肺肾就是怒喜思悲恐,情绪的中枢机制--下丘脑--植物神经这个回路的五个方面。

在思维当中,肝心脾肺肾就是魂魄志意神(任物),注意力、决断力、记忆力、检索力、认知力思维的五个方面。

心是君主之官,其余四藏是君主的辅臣,也就是替君主分管部分官能。

理论上,五者是不能混淆的,因为还得涉及针灸推药等一系列治疗手段呢。

399
发表于 2017-9-3 22:51: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7-9-3 22:53 编辑
何九公 发表于 2017-9-2 15:24
醒醒吧老高,不要以为华佗的外科术失传是中医的幸事,恰恰是,正因为中医外科技术的失传,中医的临床才失 ...

醒醒吧老高,不要以为华佗的外科术失传是中医的幸事,恰恰是,正因为中医外科技术的失传,中医的临床才失去一大块阵地,有些病,内服汤药丸散可治,而有些病,手术切割缝补其效立杆见影,作为医生,实在是不应分什么内治外治谁尊谁贱,中医西医谁主谁客的意识形态之争,医学,真正要认真考究的是谁对谁错,那种疗法更有效的问题。

老高啊,你可能不是搞临床的人,我只是告诉你,在西医外科技术还没传到这里的时候,那些因胎位不正难产而死的产妇有多少,还有因宫外孕大出血的异位妊娠 者有多危险,为什么华佗之名,直到今天,人人皆知,而张仲景,非业内人,有多少人知道?为什么华佗的医术,让老百姓惊为神术,而我们中医人却变着法儿说东道西,不敢承认华佗外科术的失传是我们中医的最大损失呢?老百姓都能明白的事理,为什么一帮满肚子学问的教授学者医家们反而搞得一塌糊涂呢?
————————————————————————
      非常正确!
400
发表于 2017-9-3 23:25:40 | 只看该作者
用目前的西医和还原论来评判中医理论才是刨中医的根。用还原论不是不能用来评判中医,只是目前做不到,至少还要等科学再发展五十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30 22:42 , Processed in 0.12029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