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一吐了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不是玄学

[复制链接]
421
发表于 2019-2-8 17:51:00 | 只看该作者
dffaaoo 发表于 2019-2-8 17:21
以中药药物分子与湿热受体结合能,恢复湿热受体分子的构象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22
422
 楼主| 发表于 2019-2-8 21:54:55 | 只看该作者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9-2-8 11:25
脾肾二助丸:成分熟地黄、白芍(酒炒)、山茱萸(酒制)、党参、炙黄芪、山药(麸炒)、小茴香(盐炒)、土鳖虫、 ...

欢迎先生参加讨论。
423
 楼主| 发表于 2019-2-8 21:59:47 | 只看该作者
dffaaoo 发表于 2019-2-8 15:43
另外这些分子结构中的,饱和键,不饱和键,是在什么样的人体的酶的作用下,发生断裂的,释放出一定的能量, ...

欢迎先生讨论发言。
424
 楼主| 发表于 2019-2-8 22:37:19 | 只看该作者
LIKAIDIABC 发表于 2019-2-8 17:59
学习空气冷热定律!

先生不要执迷不悟,请认真思考网友们提出的问题。中医用药不是简单的寒热问题,药性寒热之用起决于六经之阴阳病性。药分五味,辛甘酸苦咸,“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涌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湿,或软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西医欲进中医之门,要先学,不要用西医观取代中医观。
425
发表于 2019-2-8 22:51: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2-8 22:54 编辑

欲进中医之门,要先学中医,中药,学中药药性
426
 楼主| 发表于 2019-2-8 22:58:29 | 只看该作者
dffaaoo 发表于 2019-2-8 22:51
欲进中医之门,要先学中医,中药,学中药药性

謝謝先生明智。
427
发表于 2019-2-9 05:38:22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9-2-8 21:54
欢迎先生参加讨论。

一吐先生的帖子很精彩,传统中医的传承很有必要;
学中医的人分四类

1 传统中医:凡言中医,必精通阴阳五行,气机运化,四诊八钢必须兼备,依此看病不失宗旨。
2 衷中参西:即在继承传统中医的基础上,学习现在西医知识,并为自己所根基的传统中医所用,这类人以唐容川,张锡纯为代表人物, 如张氏说Aspirin 味酸凉, 性善发汗,散风,除热, 以及风热痹症,以及善发表疹是其明证也。
3 衷西参中:骨子里的西医的那套东西, 问诊马虎,脉诊装做样子,凡病必按西医理论去套用, 什么大青叶广谱抗生素,抑制金黄色葡萄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等;还有什么对于心血管的作用,抗炎解热作用, 对于平滑肌的作用等; 金银花对治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脑膜炎杆菌,抗炎解热作用, 对于免疫功能的作用等等不一而足,这里从事中医,挂中医名号的人,实属挂羊头,卖狗肉之徒。
4 已经对于中医之理了如指掌,然后再尝试着以现代的科学研究之成果,来解释传统中医,尝试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现代中医模式, 可惜的是这类人几乎没有,有诸如光谱中医, 氧氮碳氢反应能量交换中医, 应该说他们做出了一定的尝试,但很难被人接受, 原因在于他们传统中医学的不够,新形态下的自创理论,又不被人们认可,所以总是到处地贴文,像个狗皮膏药;另外,比如说一个配方,如果是16种中药,每个成份为10种,那么从分子的构成角度看,达160种之多,在人体里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讲,还不能解释。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28
发表于 2019-2-9 06:12:56 | 只看该作者
物质进入人体与人体组织液融合,形成新的溶液,溶液属于化学,物质的比重属于物理学。
429
发表于 2019-2-9 12:16:38 | 只看该作者
老吐先生的这个帖子几十页了
430
发表于 2019-2-9 14:09:01 | 只看该作者
金银花解热抗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6 04:47 , Processed in 0.22134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