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全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给中医界上一课!!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9-8-27 23:13:46 | 只看该作者

我给中医界上一课!!

下面引用由南方阳2009/08/27 06:49pm 发表的内容:
"五脏六腑,此时就改头换面成了六脏六腑,让人诟病不轻!"中医有六脏六腑的学说?楼主是否应当给个出处.
---------
加上心包之“脏”是几脏?
42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23:50:34 | 只看该作者

我给中医界上一课!!

第五讲   别让乌托邦迷住了——————论经络的子乌虚有现象并论中医人可说鬼话!不可全信鬼话
——————————————---
讲课目的:
1 思维模型是一种认识习惯
2 有用的东西未必是确然的科学真理
3 经络图根本不存在
——————————————————————

经络存在吗?
中医理论,以五行为模型,在舌头上折磨出“五脏”。请问中医界,谁在舌体上,真得找到了证据证明有“五脏”存在?还在,在耳朵上对应着一个“小型人”,谁解剖出“小型人”了?中医在任何相对独立的器官,都用了统一的思维模型看问题,这是根本。但不等于任何器官都能拿得出完全相等的“实物”。它充其量是一种思维模型,不是原型。经络是“按模划经”,本不存在。但穴位是存在的,它就是肌腠纹理间的“孔窍”。
    正如你在赤道上,找不到“赤道线”一样,我们中医界,应该反醒中国砸进去的金子,经络研究项目—— 一个中医的无底洞!!
    模型中医学的经络观:
    1.模型并非有原形
经络的体系,从经络数量、穴位发现、取穴原则,无不是有一套成熟的模型在起着潜在作用。用三才模型炮制了三阴、三阳经;五行模型折磨出“五腧穴”。穴位的串联取穴法、并联取穴法、太极元穴取穴法、阴阳偶对取穴法、五行五方取穴法,等等,总之,经络体系,是一套模型思维的炮制:太极、阴阳、三才、五行!它只需要模型就足够了,不一定非要有原型。
就是说,经络,不一定非要有可剖而视之的“实体之络”存在。经络是虚无的东西,并不存在。正如人类天天念道“鬼”,只是大脑中的一个模型“符号”,并不存在。但你可以画出任何形态的“鬼图”—— 一个你心中的鬼模型。
    2. 模型意义
模型思维的最大优点,将具体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最大缺点,也是它的最大优点,将问题太简单化了,与事实不完全符合。如五脏一体观,似乎认为五脏,是一母生的亲弟兄五个。其实错了,五脏是不同三胚层生的非亲弟兄五个,是同祖不同母!但由于中医界承载着“一源五歧”的五行模型思维,所以,仍然坚持着五脏“一母”的错误观点!
    五脏从五湖四海来,却很好适合了“五行”模型理想化的大集体,但五脏,确实不是血缘“一母人”,只是综合“一家人”!是同祖不同母。
    所以,不理解模型中医的本质,就不可能从更高层次上认清中医的“奥”理!你只能漂在所谓针灸有效性上,孤芳自赏!
    3. 模型与经络体系
中医用三才模型炮制经络,得出三阴三阳,成为所谓的六经。但同样,可以用太极模型炮制经络,得出元经。亦可以用五行模型炮制经络,得出五阴、五阳。可能五阴五阳,比三阴三阳,更具有临床优势!符合S=2m+1的经络体系模型值解,可说潜在无限。只是中医只取了三才模型,建造了三阴、三阳的所谓“六经”。
    4. 经络的全息性
因为张颖清教授发现的全息经络,只是一维线性经络,是太极模型。而传统的三阴三阳,所谓六经,是三才模型。模型中医学已经用无可争义的数学公式,将这些奇数解统一在一个公式S=2m+1中。证明,张颖清教授的经络,与中医传统经络,均是统一的东西————公式化、全息化、数学模型化。所以,模型中医学,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经络的模型性演化!
    没有模型思维,中医经络学说产生不出来!正如没有三才,古人不可能天才到发现脉位的所谓“寸、关、尺”。是谁有本事,将一股脉,三分法成三位取脉?又与五脏对应?
中医界想好了吗?
    是因为中医祖宗,将模型引入了中医,不自觉创立了“中医模型思维”。所以,我创立的模型中医学,一点也不是自己的货,全是将古人的东西又翻晒了一下,实在不是自己的功劳!
5.穴位治疗的特性
    三才模型三值原则演化出穴位三大治疗特性:
(1) 一元全能性:因为穴位,是一团精气凝结,从太极模型演化而来,所以,治疗具有元端的“全能”性。如合谷穴广泛的治疗谱!
    (2)双向调节性:每一个空位,都具有双向治疗作用。因为从元端的太极模型,外延演化,只能演化出极端的“阴阳模型”双向调节。如中脘,可降逆止呕,又可升举下陷之中气。一降一升,成双向调节作用。
     (3)三元治疗性:局部治疗、中部治疗、远部治疗治。
局部近治呈三维团状传导;中部治疗呈一维线状传导;远治呈不可思意的异位同步跳传。如至阴治头痛,合谷治牙痛。
    6. 现代经络研究的诘问
    思维,决定研究的成败。中医经络,在没有从思维的大脑研究出好的思路之时,盲目涉入用原型的方法,想用解剖刀“刀”出经络。结果,建国六十年了,中医化在经络寻梦中的金子,不计其数。结果仍然是一个可怕的结论:经络很神秘!
    废话,越研究越神秘,咱中医就别浪费国家的钱了,先静下心来,研究研究是哪里出了问题!
    只研究研究一个天大的问题:在舌头上,我们能找到与五行模型对应着的“五脏”吗? 问题就打发了!
不可能!
不可能在舌头上,找出“五脏”。因为它本来是子乌虚有的事,本来就是理想主义!是先人,按着自己大脑里的图腾或模型,折磨出来的的乌托邦—— 一个五行模型。怎么能用找原型的解剖刀,“刀”出来五脏?
还有中医界自我欺骗的安乐死:经络是超越现代科学的,人类现代科学水平还不足以找到它。等科学发达到更高级程度,就会发现它,等等,云云!
    如果中医界能“刀”出三阴经、三阳经,让三才高兴得乐开了花,那么五行就不高兴了:为什么不找出我的儿女:五阴经、五阳经?
    所以,临时我们没有找到三阴三阳,真是积了大德,省下了一场三才、五行世界大战!
    看到了吗?还没找到“经络”,经络的模型们就已经打起架来!
7.《模型中医学》经络观
(1)呈线状的所谓形态经络,不存在。
(2)经络理论的产生,是受模型思维三才的“如模炮制”。没有三才,就不会有三阴三阳思维。
  (3 )穴位应该存在。正如世上本来没有路(经络),但没说没有洞穴、孔窍(穴位)!人体形态器官的如模炮制,为穴位的规律性分布,创造了可能!空实偶对演化,实就是实体,空,就是在实体中的“孔’也。孔者,穴也!
    所以,本人承认穴位存在,但不承认经络存在。尤其臆构出的首尾相联的所谓十二经“手拉手”首尾相贯!更讨厌反观内视发现经络的胡思乱蒙!
    经络学说是有穴无经!
就象天上,有散在的星星,但没有将星星串起来的星“线”!穴位分布,与人体器官演化的球状、条状具有相关性!可呈带状、线状分布。每一个经穴传感特点:三维团式立体外传;沿肌体结构走势外传;同步异位跳传。模型的经络“线”可以应用,但确实不需要存在。正如地球赤道线不存在,但可以抽象出一圈“赤道线”满足人类地图定位的需要!如此而已!
穴位间的联系,是靠生物电产生着全方位的“立体”联系,不会势利眼到拘泥于“线状”的传导。因为针灸产生首先是一个麻胀“团”——三维立体。当然这种针感在满足立体“结团”的同时,可以将多余的能量沿某一方向产生“线性”运动,但让这些偶然的“线性”感觉自觉连成中医针灸的十二经“手拉手”,不可能!
————————————----
宁夏医科大学模型中医学大课堂
43
发表于 2009-8-28 12:09:35 | 只看该作者

我给中医界上一课!!

下面引用由辨态论治2009/08/27 11:13pm 发表的内容:
---------
加上心包之“脏”是几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喔,原来如此啊!
44
发表于 2009-8-28 12:51:41 | 只看该作者

我给中医界上一课!!

    所以,本人承认穴位存在,但不承认经络存在。尤其臆构出的首尾相联的所谓十二经“手拉手”首尾相贯!更讨厌反观内视发现经络的胡思乱蒙!
    理论应该是精妙的,但是现在或者今后要想吃得开除非:1让小白鼠点头;2让病人点头;3炒作(如《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除此之外,再好的理论也不管用。
45
发表于 2009-8-28 22:39:16 | 只看该作者

我给中医界上一课!!

俺跟您看法相反,穴位是不存在的,经络是存在的。内经有云:所言节者,神气之游行出入,非皮肉筋骨也。明说了穴位不是组织形态,经络也不是组织形态,而是模型思维(这一点局部同意您的看法),功能概括分类。您可以另外进行分类,但您否定不了其他不同分类,理由是你的意识形态决定你的视角,但决定不了别人的视角。比如脉轮,这是没有穴位的经脉系统。
同意你的模型思维,阴阳理论本身就是个大模型,据说有人试图用集合论来表达阴阳,但没有能够解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复杂模式,楼主既然主张数学模型,先表达下最简单的阴阳理论?数学能行吗?
46
 楼主| 发表于 2009-8-29 19:04:07 | 只看该作者

我给中医界上一课!!

[这个贴子最后由王全年在 2009/08/29 07:16pm 第 1 次编辑]

第五讲   深入研究中医的基本理论
------------
现象:理解中医理论可能我们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而且有些地方要重构
1 阴阳,中医书只强调“对立”,水火不容
————错误!中医阴阳有两重含义:
  A 同属阴阳比较————如痰饮、火热、精气、营卫等等
  B 异属阴阳比较————如水火、表里
2 太极之读——————阴阳含一、统一的一个特殊的“元”时空区,此时阴阳属性没有表达出来独立的可比较的属性,即气功态中的混元阶段!
3 太极与道————
   实为一物两制,数演奇者为道,数演偶者为太极。二者统一于笔者发现的万有时空演化定律
4 中医喜软怕硬现象——————好象特别强调无形之气,不识有形之器
  ——————错,中医在有形、无形上,用了统一的数学模型与思维模型。中医所有解释无形的理解,无不是从研究有形的器得来的。就是由于对器官背后的运作规律缺少必要的时代科学支持,所以,才认为器背后肯定的气,也用同样的“理”来解释!
故古人说:有形也是气,无形也是气,就是此理!
如三才————地、月、日(有形可观的器)
人有————三焦、脉有三关也(无形可现的气)
只是有种无形跟着有形演的同模演化趋同律,在起作用

4 耳是一个倒垂的婴儿
——————错,
因为生命同模型生物学演化,不等于相似或全息
任何同源演化的生命结构单元,是根据实际整体需要而演化出不同形态与功能的器官的,同数学模型,唯独不是同模样。如牙骨与掌骨,均五值数学模型演化,但外在一点不象。但二再也看不出同源演化的元样也!
同演的物体维度不同:一维、二维、三维,等等,所以外在哪有相同之说?
5 模型生物学对太极的理解
生命一值演化,就是太极
二值演化,就是阴阳
三值演化,就是三才
----
五值演化,就是五行
极,生命秘奥之大宗也,潜阴阳而含神秘。故生命呈太极中轴演化,器官之重要者均处于中轴之位,如一国之中央也。如生物顶端优秀,脑在中位
————————
宁夏医科大学模型中医学大讲堂
47
发表于 2009-8-29 21:21:59 | 只看该作者

我给中医界上一课!!

下面引用由王全年2009/08/29 07:04pm 发表的内容:
第五讲   深入研究中医的基本理论
------------
现象:理解中医理论可能我们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而且有些地方要重构
1 阴阳,中医书只强调“对立”,水火不容
...
王先生的观点我未必都同意,但他敢于指出中医的问题的精神我是钦佩的,他的观点可以在实践中去检验,对和错就会不言自明,我起戴王先生可以把课讲讲下去,且自己如果是职业医生可以把自己的理论用到临床,成功将是中医人共同的快乐。请先生继续讲课。我不敢打扰。
48
发表于 2009-8-29 22:02:07 | 只看该作者

我给中医界上一课!!

照先生的说法,哪肺脏也是空腔了,都是肺泡吗,肾脏又何岂不是空的呢,呵呵,我看你还是没有摆脱用西医或所谓的现代科学模式来套传统的中医了,中医是一步步发展过来的,历经了数千年的检验,只能说是有好多理论说法用的不是所谓的现代科学名词,容易让人和所谓的“迷信”(也是受文革期间的影响)联系在一起,所以就一概而论了,比如“魂魄”可以用“精神”理解,“神机”可以用“信息”理解等等……中医西医根本就是两码事,拜托各位就不要把这两种拉在一起混淆了,更不要用所谓的现代科学框架不是一路的中医了,时间是可以检验真理的。你不懂的或不理解的不一定就是不存在的或不真实的,科学也是在不断地推翻不断地变化的!
49
发表于 2009-8-31 09:02:49 | 只看该作者

我给中医界上一课!!

下面引用由庄子梦蝶2009/08/29 10:02pm 发表的内容:
照先生的说法,哪肺脏也是空腔了,都是肺泡吗,肾脏又何岂不是空的呢,呵呵,我看你还是没有摆脱用西医或所谓的现代科学模式来套传统的中医了,中医是一步步发展过来的,历经了数千年的检验,只能说是有好多理论 ...
赞同!
从中医是一项治病救人的技术这个角度来说,关键是看临床疗效,空谈理论解决不了具体问题题。
50
 楼主| 发表于 2009-9-10 17:45:07 | 只看该作者

我给中医界上一课!!

下面引用由苏忠伟2009/08/31 09:02am 发表的内容:
赞同!
从中医是一项治病救人的技术这个角度来说,关键是看临床疗效,空谈理论解决不了具体问题题。
-----------
吃得饱就科学吗?吃出高血压!
有疗效就科学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5 13:24 , Processed in 0.05258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