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墨魂浓醇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帝内经也有错!谁来解释“其生五,其气三”?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7-5-28 13:30:42 | 只看该作者

黄帝内经也有错!谁来解释“其生五,其气三”?

阴阳本为一体  消长而为三态
本身就是动态平衡的关系
所谓静止是相对的 运功是永远的 所谓以变为常

墨魂浓醇  非要割裂阴阳 把阴阳视为能独立运行的俩个部分
这是他的理论最大的失败
在哲学上是叫什么来是?
42
发表于 2007-5-28 13:38:21 | 只看该作者

黄帝内经也有错!谁来解释“其生五,其气三”?

“墨魂浓醇  非要割裂阴阳 把阴阳视为能独立运行的俩个部分
这是他的理论最大的失败”
可惜,楼主并不自知!
43
 楼主| 发表于 2007-5-28 14:17:18 | 只看该作者

黄帝内经也有错!谁来解释“其生五,其气三”?

我并没有割裂阴阳,三阴三阳共存於四行之中,三阳之中的“一阳”即是三阴之中的“三阴”,请看百家争鸣板“我对三阴三阳学的研究和运用”,这样明白的说法都不知,遗憾!!!
44
发表于 2007-5-28 17:49:18 | 只看该作者

黄帝内经也有错!谁来解释“其生五,其气三”?

恬憺虚无
45
发表于 2007-5-28 20:35:37 | 只看该作者

黄帝内经也有错!谁来解释“其生五,其气三”?

试看地球以外,哪一个星球没有阴阳(明暗和寒热)?都有。可他们生物了吗?没有。为什么?
《内经》明言:“水火者,阴阳之征兆”,有“明暗和寒热”,而无“水火”,就不
能分化六气。

“古人发明的道和阴阳五行最早源自于天文学的研究,首先是用来解释自然现象的,稍微有点《易经》和《道德经》常识的话,是不会说出‘没有人这个主体,就无所谓道与行’这样的话,”

混!真象一锅混汤!自然现象必定有物体,才有规律,有星球,才有星球运动规律;有人,才有道德规范;有不同的执政党有不同的道德规范;
《内经》也说“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请看书名:《内经》!并不是自然、物理。是说人体内的相关问题;《内经》中有这么一句:“天地者,万物之上下,”目前解释将“万物”作为整体,万物之上是自然界的天,万物之下是自然界的地,由此《内经》理论变得虚幻、抽象,有人甚至想像到宇宙、黑洞。
余以为,“万物”作个体解释,即自然界每一个物体的上端象天,下端象地,体内气机变化与自然界天地间气候变化道理相同,如此解释才符合三部九候法则。全书前后相贯。
46
发表于 2007-5-28 20:45:22 | 只看该作者

黄帝内经也有错!谁来解释“其生五,其气三”?

读内经先明引申义。前二篇明了再作评议为妥。谢了!
47
发表于 2007-5-28 21:20:40 | 只看该作者

黄帝内经也有错!谁来解释“其生五,其气三”?

没有割裂阴阳?
这句" 什么叫一阳分为三阳?什么叫一阴分为三阴?"

阴阳本为一体 就好像磁铁正负极
怎么把一阳分为三阳?
你把磁铁只要正极 给我分成三份试试
48
发表于 2007-5-28 21:42:15 | 只看该作者

黄帝内经也有错!谁来解释“其生五,其气三”?

下面引用由薄涛2007/05/28 09:20pm 发表的内容:
没有割裂阴阳?
这句" 什么叫一阳分为三阳?什么叫一阴分为三阴?"
阴阳本为一体 就好像磁铁正负极
怎么把一阳分为三阳?
...
非也,那来:一阳分为三阳 一阴分为三阴?不明阴阳之理也。
阴阳对立,阴阳交而动变生。阳交阴而三阳出,阴交阳而三阴生。
此为三阴三阳状态的根源由来。表达阴阳二气在交变后的状态。
也对应五脏的阴阳状态。其对应关系就是经络和在经络里面阴阳二气的状态。
49
发表于 2007-5-28 23:01:48 | 只看该作者

黄帝内经也有错!谁来解释“其生五,其气三”?

三阴三阳共存於四行之中,三阳之中的“一阳”即是三阴之中的“三阴”,请看百家争鸣板“我对三阴三阳学的研究和运用”,这样明白的说法都不知,遗憾!!!再说一遍,“三阴三阳”是指阴阳二气各自的组成三部份,有阴阳二气各自发展中的生长熟三个阶段,……其余的说法均属干胡说八道!

首先恭喜楼主,老当益壮,肝火旺盛,开口就是“胡说八道”,可要注意保养哦,讨论学术以平心静气为妙。
拜读了先生的大作,先生确实体会到了一个方面,〈内经〉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余以为先生好像混淆了二个观念,
一,混淆了化与分的含义,“分”是切割、分派;如先生对阴阳的分派。化:物之生谓之化,一阳化三阳,一阴化三阴,一阳指少阳相火;一阴指少阴君火,各主脏腑气机生化。
二,混淆了天之纪与地之理:四象演生为四季与四方,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岁之四象;四方:东方日出,西方日落,南方日盛,北方夜半雾露降临,日之四象,是时空概念,古人称“天之纪”,因为时间的变动而产生温热寒凉,
然三阴三阳是地理概念,其气三”必有其道三,如同样的季节,江南水乡与西北高原,气候有区别,水泥地的城区与泥土地的乡间,空气又不一样,自然界,地域广阔,各自自成体系,在人体,产生水火功效乃源于一气流行,
“气之生化流行以时间季节,也即“天之纪”,“道”之分布取“地之理”,当予以区别,无须争论
然天地之化,乃天上太阳与地中水共同作用产生“气,而非天地本身所化,若地化尘土漫天,则是灾害天气,:以五行比喻五脏,脾胃大小肠皆土之类,气化之本是脾胃中的水谷食物。故舍土存四行,失去气化之本。
又药物的性味,究其本质只有收敛与发散,所谓温凉寒热,乃通过五脏五行属性产生,炮灸所增加的焦香是脾之嗅,在药性功效之中加入胃气,加强功力,缓解毒性刺激,故运用阴阳理论使用中药,还是要归根于六经理论。
50
发表于 2007-5-28 23:46:22 | 只看该作者

黄帝内经也有错!谁来解释“其生五,其气三”?

狭义概念、五藏对应关系如肝与肺、心与肾。脾;为至阴主转化物质即运也。无对应关系。物质贮藏产生变化是由对应关系而发生故称其生五。上下左右十二节分为三阴三阳主升降出入产生形成新物质合而成形故称其气三。分解与合成体现在上、中、下三部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3 01:24 , Processed in 0.06348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