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丁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南京陈斌总版主闲话经络与神经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20:40:44 | 只看该作者

请南京陈斌总版主闲话经络与神经

逸湘先生问对以下这段文字的体会:
“营出于中焦,衛出於上焦
密理厚皮者 三焦膀胱厚
粗理薄皮者 三焦膀胱薄
踈腠理者   三焦膀胱緩
皮急而無毫毛者 三焦膀胱急
毫毛美而粗者 三焦膀胱直
稀毫毛者 三焦膀胱結也
腎合三焦膀胱 三焦膀胱者 腠理毫毛其應”

个人体会如下:

——三焦、膀胱自身受气源于肾,是肾的附属器官;肾与膀胱是表里之属;肾与 三焦是先、后天之属,,地气上者属于肾,肾主藏,主命门之火。也就是主三焦生化。
三焦的上焦出于胃上口,循太阴之分而行,是谓卫气,此是上焦生化之气。“温分肉,充皮肤,菲腠理,司关合者也。
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

“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此是五脏公共循环中的一段。
“肺合大肠,”大肠是肺之部属;肺供给大肠元气。
“大肠者,皮其应”。大肠吸收生化的气,归属于肺,参与肺主皮毛;皮毛、大肠、肾是肺的三个供气部位。
大肠、皮毛、肾又有着依次行气的通道。肺气和调充裕,腠理毫毛滋润肥厚;肾气也充裕,润及三焦、膀胱自身受气。肺气薄劣,大肠、皮毛、肾三者均受累,故大肠、皮毛、三焦、膀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这里一个“气”字,大多注解未提及,膀胱阳气实,水下流于膀胱,分清浊,浊者为尿排出,清者为气,入肝。
42
发表于 2008-10-19 14:44:01 | 只看该作者

请南京陈斌总版主闲话经络与神经

三焦有一大功用
即在體表
汗蒸發的過程
排放了大量的熱
43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9 17:51:25 | 只看该作者

请南京陈斌总版主闲话经络与神经

下面引用由逸湘2008/10/19 02:44pm 发表的内容:
三焦有一大功用
即在體表
汗蒸發的過程
排放了大量的熱

“三焦有一大功用
即在體表
汗蒸發的過程”

经言"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化绝"
.三焦在體表蒸發汗的過程中,还维护了气化的根源,这是更重要的,也是目前中医的重要疏忽,只知治症发散,少有能够保持气化根源持续有序。即如何保持“气平为期”的经久不衰的能力。
“排放了大量的熱”是从西医的视角观测的现象,
中医以气化、气机顺畅持久为目标。
这是个人的一点体会。


-=-=-=-=- 以下内容由 丁和2008年10月20日 07:19am 时添加 -=-=-=-=-
伤寒论注 辨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篇: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

就说明了保存阳气,建立气化根源的必要性。
44
发表于 2008-10-19 20:04:06 | 只看该作者

请南京陈斌总版主闲话经络与神经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8/10/19 05:51pm 发表的内容:
“三焦有一大功用
即在體表
汗蒸發的過程”
经言"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化绝"
...
甘草之調和三焦
可探討之
4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0 07:09:19 | 只看该作者

请南京陈斌总版主闲话经络与神经

谢 逸湘 先生一起探讨,陈斌总版不愿发言,不然真成自说自话 。    呵呵
46
发表于 2008-10-20 07:52:45 | 只看该作者

请南京陈斌总版主闲话经络与神经

甘草之妙用
一般人是
莫明其妙
47
发表于 2008-10-28 18:43:06 | 只看该作者

请南京陈斌总版主闲话经络与神经

今天闲来查看版务日志,很高兴地发现 加重这个帖子标题  竟然是哲医先生操作的,中医界有如此胸怀开阔探索者,乃中医之幸。
谢哲医先生
请哲医先生斧正。

-=-=-=-=- 以下内容由 zhengYOU2008年10月28日 06:47pm 时添加 -=-=-=-=-
忘了重登陆,
丁和拜托啦
48
发表于 2008-10-28 18:54:00 | 只看该作者

请南京陈斌总版主闲话经络与神经

人格重于学术!!!
4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0:46:31 | 只看该作者

请南京陈斌总版主闲话经络与神经

[这个贴子最后由丁和在 2008/11/02 11:06am 第 1 次编辑]


思考佛、道与中医之争
一说道家与佛家,就使人联想到成佛成仙,也就流于迷信。
其实仔细观看有关文帖,无不以人体气化以基础。
看了逸湘 先生的说明,更清楚:
[中醫之經絡學研究的是
十二正經
道家修練是以奇經八脈為主
密宗以三脈七輪為主
身體構造只有一種]
确实,人体構造必定相同,所以人体外形是相同的,而十二月建十二经之阴阳属性,因出生时间、季节不同,父母遗传有异,所以人经经气盛衰各经并不相同。
从修炼家来说,更有认识不同,起点不同。中医的阴阳五行及十二正经是气化的基本要素和起点。逸湘 先生说,道家修練是以奇經八脈為主,从个人体会到部分,奇經八脈除带脉,接近食气,是低起点,冲脉起点略高。其余任脉、督脉,阴维、阳维、阴跷、阳跷是十二经气的延伸或汇总。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做到加强气化,增加总气量,很难使效果到达任脉、督脉,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六奇脉。
看论坛有人发表的所谓大周天运行通道,有动感,有左右行,其实应该是少阴脉。而且在能量与气化的范围,没有到达真气层面。
《内经》说,气食少火;气的实质是水的雾化态。,中医常规说,水火交融;老子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
即气化生万物,复归于其根五脏真气,真气者经气也。
经气自然运行脉气,也就平定了脉气的自发冲撞,故“归根曰静,是曰复命”。
象逸湘 先生以按摩背俞为首选,乃以按摩师的能量帮助病人,加强气化生发与运行。背俞通督脉,有总督众脉之功。
如果不能做到加强气化,增加总气量,很难使效果到达任脉、督脉,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六奇脉,在此情况下,过于注重任督之气的修炼,也就有可能减弱其他经脉的供气,造成某一经脉经气虚或绝,虚火亢盛,即练功人所谓走火入魔。成为病症。
而因为炼气之难,各门派以笼络人心,树立信仰,有各种假说。就如法轮功,法轮功的错在于与政府作对以及急功求成到了残害生命的程度。是一种邪功
5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6:49:11 | 只看该作者

请南京陈斌总版主闲话经络与神经

有人说:经络据称对一根小小的毫针都会有反应,为何会对粗鲁的手术刀倒无动于衷?经络为什么不怕手术刀?
其实,想一下,就会明白,中医的经络,是交接血管的那部分神经,,而且以交接血管的那部分神经的经气为治疗目标,小小的毫针,只要操作得当,不损伤经气,只是对经气作调动,随经气属性的改变而发生反应。
那么,经气是不怕手术刀吗?那为何老人或虚极的病人,外科医生不敢接手呢?为什么怕手术台下不来呢?不就是气随血脱吗?
还有偶然发生的,上次有一胃癌患者,没钱治疗,回家不幸又外伤断臂,外伤治愈后,却发现胃癌也痊愈。

这是虚、实两种状态经过气随血脱后的变化,人体有三百六十五节,一般情况下,有逐段控制的能力。
十指有十宣穴位,是各经血气循环发散调节的终点窗口,割去一段,只是象烟囱矮了一截。新口子照样通气出烟,人体经络沿经有很多穴位。
病人大手术后,尽管输血补营养,总不免虚弱无力,不就是气随血脱,输血补营养只在血容量范围,还得经过温化通经的阶段,力气才能逐渐恢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4 08:55 , Processed in 0.05960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