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日出江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四章《表里阴阳原理》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9-1-2 16:01:0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四章《表里阴阳原理》

   哎呀,失敬了!b*
   1   热实结胸证是《伤寒论》中的一个证,不是我自己创造的!应该是张仲景“把热实和结胸混在一起,加以证字,……是把本证和标症混在一起捣浆糊。”你对于张仲景的批评真是鸡蛋碰石头!   
  2   [所以,如果肝不足必见寒证,如果肝太盛必见热证,如果肾不足必见阳虚湿滞,如果肾太盛必见阴虚等等。]-
   请问先生:这段话出之中医的哪一部经典著作?或者出之西医的哪一部著作?或者是先生自己的创新理论?q():^c
   [肝不足,肝太盛,肾不足,肾太盛]是先生自己的创新理论?|!./
©全球中医药论坛 -- 全球中医药论坛  >xO5G
    先生是伟大的理论创新家!吾不及也。Bw
©全球中医药论坛 -- 全球中医药论坛  DtCB62
    YL~_Z+
42
发表于 2009-1-2 17:04:2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四章《表里阴阳原理》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01/02 09:53am 发表的内容:
     回复hengYOU先生:  
    中医的心与西医的脑根本不能比较,中医的脾与西医的脾完全是两码事,风马牛不相及。LhePq
   这是中西医的一种关系,即具有不可通约性。只有首先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才能论述他们 ...

呵呵 如果楼主不嫌占据空间,先生也不嫌占据您时间,我们就接着说.
先生说:[中医认为心、肝、脾、肺、肾的实体中没有动静脉、神经、细胞,也没有氧代谢、物质代谢等等,根本没有毛细血管、动脉压、脉压差之类;西医认为:心、肝、脾、肺、肾的实体中没有精、气、血,没有经络,也不存在气血运行等等。中西医的血均是指从血管中流出来的红色液体,但是血的功能,中西医的认识差别很大。中医的表证不可能经过西医的感觉神经传入神经中枢。]
能说说那几本书这么说的?
我接下来说<内经>里说有的证明.
43
发表于 2009-1-2 18:31:3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四章《表里阴阳原理》

zhengYOU  
我接下来说<内经>里说有的证明.
===========================================================================
    请先生赐教。
44
发表于 2009-1-2 19:10:2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四章《表里阴阳原理》

天冷,明天不上班,就发上来
45
发表于 2009-1-3 13:04:5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四章《表里阴阳原理》

[这个贴子最后由zhengYOU在 2009/01/03 01:46p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01/02 06:31pm 发表的内容:
zhengYOU  
我接下来说<内经>里说有的证明.
===========================================================================
    请先生赐教。
中西医融合观版主客气,赐教谈不上,只是个人没有那么多的西医知识,也就少了不少先入为主的规范,
首先您得承认,没有哪本书里明确地说,:[中医认为心、肝、脾、肺、肾的实体中没有动静脉、神经、细胞,也没有氧代谢、物质代谢等等,根本没有毛细血管、动脉压、脉压差之类;西医认为:心、肝、脾、肺、肾的实体中没有精、气、血,没有经络,也不存在气血运行等等。]
不为别的,基于不破不立的原理,就首先要对自己的认识澄清一些界限。
只是您以及普遍的观点,是没有哪本书里明确地说“有…西医的这些名堂…”,再就是您们用西医的叙述方法,去寻找中医经典里有没有说,心、肝、脾、肺、肾实体中的动静脉、神经、细胞,以及氧代谢、物质代谢等等,那么其结果就必然是没有。
中医理论是从宏观分类的:
1,比如说细胞,《金匮真言论》说,精者,身之本,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阴阳应象大论》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灵枢·本脏》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
《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内经》内容详细周密,现仅针对先生的问题,摘录几段。
(1)这里有11个“精”字,该如何理解?绝不是现代解释的 肾所分化的生殖之精!也不是笼统地“精神”之意!应该是古人对“细胞”的称谓。!
(2)“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什么藏于精?从全书可以看出,是“气”,就是单从这儿短短几句,也可以看出是“气”!
《六节脏象论》“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脏”。也就是《内经》里的“春夏秋冬”既言气候,又代言脏腑,肾主藏,藏气于每一个细胞,功能正常,春天肝气生发之时,就能顺利运行,也就不会发生温病。一年有四季,一日有四时,“生长化收藏”其实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
那么,可以想一下,《内经》中把“精”局限在哪儿了吗?没有!皮肤有皮肤细胞(精),肌肉有肌细胞(精),肝有肝细胞(精);肾有肾细胞(也是“精”),有哪儿的细胞不需要补充水谷阳气吗?西医也不会说哪儿的脏器细胞可以脱离身体营养供给而独立存活吧?
2,“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营阴阳”:这个“阴”是啥?“阳”又是啥?这就是经言:内为阴,外为阳,脏为阴,腑为阳,而且,筋骨关节的柔韧滑利,是建立在“经脉行血气而营阴阳”的基础之上。
如果肝、脾、肺、肾的实体中没有动静脉,经脉怎么营阴阳啊??
3,神经,
《素问·五脏别论》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歧伯曰:胃者,水谷之海也,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
《素问·阴阳别论》曰:“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
《宣明五气篇》曰:“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浮)毛,肾脉石。”
《素问·玉机真藏论》春脉如何而弦,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
——对于“弦”的解释,目前已有的就不再重复;说说没有重视的:端直以长!表明肝气经过一个冬天的收藏,有充足的生化基础,虽然天气方温,气化始生,软弱轻虚,因为有强劲的基础,才能端直以长!
动脉的搏动原理,我的生理书本上也没看到,只有 心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穴位解剖见神经、动脉血管及同行静脉.
但个人感觉不明确,《内经》有"脉参伍不齐者病",而且有呼吸脉行六寸,。说明全身的脉动是 同时 搏动 的,而且也不是简单依靠心脏收缩产生的力可以的(叩击波、潮波、重搏波切迹 、重搏波)。
故搜索聪慧网得一段,或许可以说一点问题:
[心电(ECG)的监护
心肌中的可兴奋细胞的电化学活动会使心肌发生电激动,进而使心脏发生机械性收缩。心脏的这种激动过程所产生的闭合动作电流,在人体容积导体内流动,并传播到全身各个部位,从而使人体不同表面部位产生了电位差变化,心电图(ECG)就是把体表变动着的电位差实时记录下来。]
可以设想,就是这种“闭合动作电流”推动脉搏,推动血流。如果没有内脏血管神经作基础,肌表血管可以凭空运作吗?为什么内脏任一器官出问题,就会有生命危险?也只有电传播,才能在瞬间使心脏与全身动脉同时搏动!血流的速度是不可能使心脏与全身动脉同时搏动的。
中医理论说,大气入脏,半生半死!<灵枢·经脉篇〉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
——这就是说,手太阴经脉 络大肠、属肺。
十二经均有各自络属脏腑,
还有五脏别论、经脉别论所叙述的经络,沟通了五脏六腑的交通,才会寸口脉弦代表肝象,脉沉代表肾象。
这个“经脉”又是说什么呢?经是说什么呢?脉是说什么呢?
不能因为现代医学的不认账,就视而不见,硬说中医没有说“心、肝、脾、肺、肾的实体中有动静脉、神经、细胞,”或者更升级说“中医认为心、肝、脾、肺、肾的实体中没有动静脉、神经、细胞”。

[color=&#35;990000]-=-=-=-=- 以下内容由 zhengYOU2009年01月03日 01:35pm 时添加 -=-=-=-=-
:"西医认为:心、肝、脾、肺、肾的实体中没有精、气、血,"
血液循环是西医的强项,不会认为"心、肝、脾、肺、肾的实体中没有血"吧
至于"气"虽然没有明确的实验\检测说明,但是开刀后,为什么要等放屁后,才可以吃东西?就是头颈开刀,不动肠胃,好像也得等放屁?屁,不就是气吗,只是中医说的浊气!
开刀麻醉,神经麻木,运动不利,气在体温中积滞时间长了,能不坏吗?气坏了不就是浊气?浊气出下窍.
西医只会指责中医对有些操作说不了原理,西医好不到哪儿!
46
发表于 2009-1-3 13:23:0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四章《表里阴阳原理》

[这个贴子最后由zhengYOU在 2009/01/03 01:50pm 第 1 次编辑]

班门弄斧,其实很多知识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对于您们是行家,.
我凭着感觉以及对<内经>的理解,相信中医涉及的生理内容,在相同的人体结构这个前提,西医必定有相关叙述或发现.努力去寻找.而您们,因为轻易相信那么多结论,缺少思考..
47
发表于 2009-1-4 12:16:4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四章《表里阴阳原理》

班门弄斧,其实很多知识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对于您们是行家,.@!~
===========================================================================
   回复zhengYOU 先生:
   “班门弄斧,其实很多知识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对于您们是行家”,这句话也适用于我以及所有西医,我们对于中医的知识也是陌生的,对于您们是行家。
    可以把精比喻为细胞,经络比喻为神经、血管,作为理解,加深认识未尝不可;但是,作为理论,作为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或者诊断治疗,则完全不可取,人命关天!
    例如:手术后放屁,不是手术本身的要求,而是腰麻或者全身麻醉之后,一定要放屁之后才能进食。因为腰麻或者全身麻醉时,胃肠平滑肌也被麻醉了,实际上处于麻痹性肠梗阻状态,等于阳明腑实证,所以一定要放屁,才能判断麻醉已经解除,也就是阳明腑实证解除了。局部麻醉的手术,不需要观察放屁与否。
48
发表于 2009-1-4 15:31:5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四章《表里阴阳原理》

我只完成了伤寒论、温病与西医感染病的理论融合。脏象、经络以及杂病尚未解决。
------我就说中西医融合观 老师做学问是非常严谨的,这又是个例子
49
发表于 2009-1-4 15:43:3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四章《表里阴阳原理》

[这个贴子最后由七仙女在 2009/01/04 03:44pm 第 1 次编辑]

精辟啊,百年一见的好铁,顶一下,好似在观辩论赛,百家争鸣,有争才有发展.大家请继续,我待下文!!!
50
发表于 2009-1-4 20:12:5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四章《表里阴阳原理》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01/04 00:16pm 发表的内容:
班门弄斧,其实很多知识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对于您们是行家,.@!~
===========================================================================
   回复zhengYOU 先生:
   “班门弄斧,其实很多知识对于我来说 ...
[腰麻或者全身麻醉之后,一定要放屁之后才能进食。因为腰麻或者全身麻醉时,胃肠平滑肌也被麻醉了,实际上处于麻痹性肠梗阻状态,等于阳明腑实证,所以一定要放屁,才能判断麻醉已经解除,也就是阳明腑实证解除了。]

对于您们学者,从初时师长耳提面命,、耳濡目染,习惯成自然。认为在理得很。
对于体会了“气”的外行,就有点不以为然,若“麻醉时,胃肠平滑肌也被麻醉了”,等麻醉解除,可以是血管蠕动恢复,可以是大便,可以是腹泻,可以是打嗝气上冲或呕吐,为什么诸多可能都没有,而偏偏是放屁呢?
请解释。
呵呵,一定要想出个理由哦。
对于辛辛苦苦学成硕士、博士乃至升为教授的人,只怕没有勇气轻易怀疑否定自己得之不易的知识,对于后学者,只怕更不敢怀疑提问于资深导师。
今天,只有我这个无所谓的门外人如此提问,因为您的学问可以,又是愿意对自己的话负责的研究学者,真是机缘巧合。一定要想出个理由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7 02:36 , Processed in 0.08654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