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介绍我的书稿《中医分析》第四章《表里阴阳原理》
[这个贴子最后由zhengYOU在 2009/01/03 01:46p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在 2009/01/02 06:31pm 发表的内容:
zhengYOU
我接下来说<内经>里说有的证明.
===========================================================================
请先生赐教。 中西医融合观版主客气,赐教谈不上,只是个人没有那么多的西医知识,也就少了不少先入为主的规范,
首先您得承认,没有哪本书里明确地说,:[中医认为心、肝、脾、肺、肾的实体中没有动静脉、神经、细胞,也没有氧代谢、物质代谢等等,根本没有毛细血管、动脉压、脉压差之类;西医认为:心、肝、脾、肺、肾的实体中没有精、气、血,没有经络,也不存在气血运行等等。]
不为别的,基于不破不立的原理,就首先要对自己的认识澄清一些界限。
只是您以及普遍的观点,是没有哪本书里明确地说“有…西医的这些名堂…”,再就是您们用西医的叙述方法,去寻找中医经典里有没有说,心、肝、脾、肺、肾实体中的动静脉、神经、细胞,以及氧代谢、物质代谢等等,那么其结果就必然是没有。
中医理论是从宏观分类的:
1,比如说细胞,《金匮真言论》说,精者,身之本,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阴阳应象大论》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灵枢·本脏》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
《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内经》内容详细周密,现仅针对先生的问题,摘录几段。
(1)这里有11个“精”字,该如何理解?绝不是现代解释的 肾所分化的生殖之精!也不是笼统地“精神”之意!应该是古人对“细胞”的称谓。!
(2)“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什么藏于精?从全书可以看出,是“气”,就是单从这儿短短几句,也可以看出是“气”!
《六节脏象论》“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气命其脏”。也就是《内经》里的“春夏秋冬”既言气候,又代言脏腑,肾主藏,藏气于每一个细胞,功能正常,春天肝气生发之时,就能顺利运行,也就不会发生温病。一年有四季,一日有四时,“生长化收藏”其实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
那么,可以想一下,《内经》中把“精”局限在哪儿了吗?没有!皮肤有皮肤细胞(精),肌肉有肌细胞(精),肝有肝细胞(精);肾有肾细胞(也是“精”),有哪儿的细胞不需要补充水谷阳气吗?西医也不会说哪儿的脏器细胞可以脱离身体营养供给而独立存活吧?
2,“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营阴阳”:这个“阴”是啥?“阳”又是啥?这就是经言:内为阴,外为阳,脏为阴,腑为阳,而且,筋骨关节的柔韧滑利,是建立在“经脉行血气而营阴阳”的基础之上。
如果肝、脾、肺、肾的实体中没有动静脉,经脉怎么营阴阳啊??
3,神经,
《素问·五脏别论》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歧伯曰:胃者,水谷之海也,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
《素问·阴阳别论》曰:“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
《宣明五气篇》曰:“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浮)毛,肾脉石。”
《素问·玉机真藏论》春脉如何而弦,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
——对于“弦”的解释,目前已有的就不再重复;说说没有重视的:端直以长!表明肝气经过一个冬天的收藏,有充足的生化基础,虽然天气方温,气化始生,软弱轻虚,因为有强劲的基础,才能端直以长!
动脉的搏动原理,我的生理书本上也没看到,只有 心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穴位解剖见神经、动脉血管及同行静脉.
但个人感觉不明确,《内经》有"脉参伍不齐者病",而且有呼吸脉行六寸,。说明全身的脉动是 同时 搏动 的,而且也不是简单依靠心脏收缩产生的力可以的(叩击波、潮波、重搏波切迹 、重搏波)。
故搜索聪慧网得一段,或许可以说一点问题:
[心电(ECG)的监护
心肌中的可兴奋细胞的电化学活动会使心肌发生电激动,进而使心脏发生机械性收缩。心脏的这种激动过程所产生的闭合动作电流,在人体容积导体内流动,并传播到全身各个部位,从而使人体不同表面部位产生了电位差变化,心电图(ECG)就是把体表变动着的电位差实时记录下来。]
可以设想,就是这种“闭合动作电流”推动脉搏,推动血流。如果没有内脏血管神经作基础,肌表血管可以凭空运作吗?为什么内脏任一器官出问题,就会有生命危险?也只有电传播,才能在瞬间使心脏与全身动脉同时搏动!血流的速度是不可能使心脏与全身动脉同时搏动的。
中医理论说,大气入脏,半生半死!<灵枢·经脉篇〉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
——这就是说,手太阴经脉 络大肠、属肺。
十二经均有各自络属脏腑,
还有五脏别论、经脉别论所叙述的经络,沟通了五脏六腑的交通,才会寸口脉弦代表肝象,脉沉代表肾象。
这个“经脉”又是说什么呢?经是说什么呢?脉是说什么呢?
不能因为现代医学的不认账,就视而不见,硬说中医没有说“心、肝、脾、肺、肾的实体中有动静脉、神经、细胞,”或者更升级说“中医认为心、肝、脾、肺、肾的实体中没有动静脉、神经、细胞”。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zhengYOU 在 2009年01月03日 01:35pm 时添加 -=-=-=-=-
:"西医认为:心、肝、脾、肺、肾的实体中没有精、气、血,"
血液循环是西医的强项,不会认为"心、肝、脾、肺、肾的实体中没有血"吧
至于"气"虽然没有明确的实验\检测说明,但是开刀后,为什么要等放屁后,才可以吃东西?就是头颈开刀,不动肠胃,好像也得等放屁?屁,不就是气吗,只是中医说的浊气!
开刀麻醉,神经麻木,运动不利,气在体温中积滞时间长了,能不坏吗?气坏了不就是浊气?浊气出下窍.
西医只会指责中医对有些操作说不了原理,西医好不到哪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