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儒释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4-9-1 20:31:00 | 只看该作者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黄芪
·性味:甘,微温。
·归经:脾、肺。
·功能: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主治: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证;肺气虚、表虚自汗、气虚外感;浮肿、小便不利;疮疡内陷。
当归
·性味:甘、辛,温。
·归经:肝、心、脾。
·功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
·主治:血虚证;血瘀证;痈疽疮疡;肠燥便秘。
柴胡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肝、胆。
·功能: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主治:寒热往来,感冒发热;肝郁气滞;气虚下陷。
橘皮
·性味:辛、苦,温。
·归经:脾、肺。
·功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气滞证;湿痰、寒痰咳嗽。
升麻
·性味:辛、甘,微寒。
·归经:肺、脾、胃、大肠。
·功能: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主治:风热头痛,麻疹不透;齿痛、口疮、咽痛;气虚下陷。
其余参朮草之药性见上【五苓散】篇
42
 楼主| 发表于 2004-9-1 20:31:49 | 只看该作者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黄芪能补中益气故为此方之君。白术甘草镇守中焦自不必说。当归生血行血,与黄芪补中益气遥相呼应。人参守元,贵在能双补气血,故为黄芪当归之使、气血之桥。陈皮颇能理气,于是乎,诸药补而不滞,清浊自辨,升降自如。妙哉升麻柴胡合用,同气相求,肝、胆、脾、肺、胃、大小肠皆得其清气。如此一来,投甘温补气血、升气通络、燥湿健中俱备。补且有升,气之有血,升而不外泄,补而不滞留,可谓“中正完体”。
方中黄芪一钱为君,当归两分佐之,纵观【当归补血汤】,正是五黄芪一当归,与此可谓对药。人参兼补气血,白朮镇守中焦故各取三分。甘草陈皮合七八分,较之升麻柴胡五六分为多。
黄芪为君,补中益气为先。当归为大臣,补血行血。人参为小臣,气血乃合。白朮等为佐使,燥湿健脾,气血有源,生生不息。甘草、陈皮补中且益气。升麻、柴胡诸脏腑皆得所养。
纵观此方,托名【补中益气汤】,实则补中为手段,益气为目的。“补”者,黄芪、当归、人参。“中”者白术、干草。所谓益气,无非是升麻升、柴胡散、陈皮“承”之,免其作乱。
今观【逍遥散】,也出自《局方》,也是取四君子中三味(朮、苓、草),也有柴胡、当归,更以之为君臣。窃以为李东垣取【逍遥散】,舍芍药茯苓易黄芪人参,谓之气血双补而不“摇”,陈皮升麻合柴胡,补中不滞、益气不乱。
案头书籍,翻来覆去,似乎【补中】之外,又见【归脾】。【四君子】加黄芪,为【归脾】大概。严用和身在宋代,得【君子】真传乎?窃以为李东垣擅用黄芪当归为【当归补血汤】,而后又能在【归脾】之外,仿【逍遥散】用柴胡,加升麻、陈皮,益气而不摇。
43
 楼主| 发表于 2004-9-1 20:33:41 | 只看该作者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嗟夫:《十大名方妙用》系列。并未说明【补中】源流,不才特此考之:自《局方》【四君子】、【六君子】之始,【逍遥】取其三味,当归生血行血谓之逍,柴胡散气、芍药平抑谓之遥。
严氏素有《济生》之心,取【四君子】加黄芪为【归脾】,李东垣身在宋后之金,合《局方》之【君子】、【逍遥】,《济生》之【归脾】。于是乎,黄芪、当归、柴胡、人参、白朮、甘草、陈皮(橘皮)、升麻合而为【补中】。
其取【君子】之中正,【逍遥】之周身气,【归脾】之中焦血,又借补中为手段,益气为目的,故以升麻易【六君子】半夏、茯苓。此乃《补中》之源流。
今始知《十大名方妙用》不录【补中】源流之真意——李东垣假合三方,自成一家,【补中】纵能屹立千秋,根基却在【君子】,东垣虽一世英名皆在脾胃,却也终难逃欺世盗名之嫌。
呜呼,不才若是早生700年,李杲安能号令天下?真是“倚天不出,谁与争风”!
非是小子诋毁先贤,学医至今渐得其中真意,略知此间乐趣!得意忘形之际,难免狂言!
二○○四年八月卅日星期一18时15分
44
发表于 2004-9-1 21:04:07 | 只看该作者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你学完了十大名方定会医术大进的。
45
发表于 2004-9-1 21:12:30 | 只看该作者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下面引用由儒释道2004/09/01 08:33pm 发表的内容:
今始知《十大名方妙用》不录【补中】源流之真意——李东垣假合三方,自成一家,【补中】纵能屹立千秋,根基却在【君子】,东垣虽一世英名皆在脾胃,却也终难逃欺世盗名之嫌。
在没弄明白先贤的立方意境之下,妄加断言,有轻浮之嫌。
46
匿名  发表于 2004-9-1 21:46:38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4/09/01 09:12pm 发表的内容:
在没弄明白先贤的立方意境之下,妄加断言,有轻浮之嫌。
共勉
47
 楼主| 发表于 2004-9-3 20:16:31 | 只看该作者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补中益气汤讨论之二:
民以食为天
近日小子起早贪黑,歧黄精进,话说昨天早上晨起,蒸馒头吃,看着锅碗瓢盆,忽然想到了补中益气汤: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1752&show=0
正如上图,白术是锅,甘草曰承,陈皮是碗,芍药曰盖,当归黄芪,人参汤镬,柴胡升麻共为水气。
命门火衰阴虚火旺下元虚惫者,不可用此方,何哉?盖此方如一蒸锅,无命门火,则空投也!
小子言及补中益气,锅盖之论不少,白朮是【五苓】之堤坝,【补中】之锅,黄芪当归人参者,正如馒头糕点,滋之补之。欲其功用,虚先蒸之,于是,乘之于碗,承之于架,陈皮、甘草是也。柴胡升麻入则为水,发则为气,蒸汽一动,糕点自熟,而后血补气益也!预留其气,锅盖芍药者,善也!
命门火衰、阴虚火旺、下元虚惫者,不可用此方,何哉?盖此方如一蒸锅,无命门火,则空投也!
小子言及补中益气,锅盖之论不少,诚如五苓之水利工程也!殊不知民以食为天,【补中】脱胎四君子,君子贤哉,箪食瓢饮,而能知歧黄术也!
二○○四年九月二日星期四17时18分
48
 楼主| 发表于 2004-9-3 20:17:24 | 只看该作者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补中益气汤讨论之三:
变化(一)用药
黄笒
·性味:苦,寒。
·归经:肺、胃、胆、大肠。
·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主治:湿温、湿热证,黄疸泻痢;肺热咳嗽,热病烦渴;疮痈、咽痛;血热吐衄;胎热不安。
芍药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肝、脾。
·功能: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主治:月经不调,自汗、盗汗;肝急诸痛证;肝阳上亢头痛等。
半夏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 脾、胃、肺。
·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主治:湿痰、寒痰证;呕吐;痞证、结胸、梅核气;瘿瘤痰核、痈肿疮毒、毒蛇咬伤等。
生姜
·性味:辛,温。
·归经:肺、脾、胃。
·功能: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主治:风寒感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
益智
·性味:辛,温。
·归经:肾、脾。
·功能:暖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唾。
·主治:肾气虚寒、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寒泄泻、口多涎唾。
熟地黄
·性味:甘,微温。
·归经:肝、肾。
·功能: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主治:血虚证;肾阴虚证;精血亏虚证。
生地黄
·性味:甘、苦,寒。
·归经:心、肝、肺。
·功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主治:热入营血证;血热妄行出血证;津伤口渴、消渴。
青皮
·性味:苦、辛,温。
·归经:肝、胆、胃。
·功能:疏肝理气,消积化滞。
·主治:肝气郁滞;食积腹痛。
49
 楼主| 发表于 2004-9-4 10:37:51 | 只看该作者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小子所谓锅盖,乃是盖住中焦,使得柴胡升麻之气,不大发也,故欲用【补中】治疗中焦,可加芍药重甘朮,如此,柴麻不上,横走四肢,反于脾胃有利。
恶寒,可用桂心,盖桂枝发散之品,合之柴麻,恐其乱也。
恶热,当用黄笒,是能从脾胃上走肺而下走大肠,气机条畅,苦寒之品,二便通则火热泄也。
寒冬可去芍药以防犯酸腹痛,而用生姜半夏,与桂同气相求,其气更益,其寒不足畏也!妙哉益智仁,其辛则由上而下,桂枝半夏生姜同气相求,温中而泽被脾肾,桂枝生姜半夏其功多在脾胃肺,独益智仁能下于肾,寒冬主藏,妙哉补中益气升降得当,冬归于肾。
久闻熟地黄益精填之上品,上方用之,更能襄助益智仁。
上师紫极先生有云:精者身之本/气血量般物/益气不升精/最终一场空。左柴右麻橘升中/参芪助气归芍功/后天补益先天气/方知天地造化穷。上师之方:黄芪、当归、人参、芍药、柴胡、升麻、陈皮、白朮、茯苓、生地黄。以生地黄养阴生精哉?
凡用【补中】,大寒用肉桂,中气壅滞加青皮,胁下痛者,重用柴胡。能食心下痞,黄连二三分。何哉?
寒用肉桂,胁痛柴胡自不必说,青皮素有疏肝理气之功,心下之痞,用黄连清热泻火之品解之可也。所谓能食者,脾胃未伤也。
更兼解头痛、身痛、便秘、咳嗽之法,洋洋洒洒,皆东垣方后详备也。
二○○四年九月三日星期五13时07分
50
 楼主| 发表于 2004-9-4 10:38:34 | 只看该作者

【连载】儒释道学《十大名方》

补中益气汤讨论之四:
论【补中】与【补土】
黄柏
·性味:苦,寒。
·归经:肾、膀胱、大肠。
·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主治:湿热证;疮痈肿毒,湿疹湿疮;阴虚发热,盗汗遗精。
生地黄
·性味:甘、苦,寒。
·归经:心、肝、肺。
·功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主治:热入营血证;血热妄行出血证;津伤口渴、消渴。

【补中益气汤】,脾胃气虚、清阳下陷、阴火上冲可用。何哉?【补中】能补中、升阳、泻火。所谓补中,东垣常用辛甘之味滋养脾胃,可见当归、陈皮。又以柴胡升麻引元上升,是为升阳。甘温除热者,以泻其火,当用黄芪、人参、白朮、甘草为“圣药”。
今见【补中】 可加桂枝、半夏、芍药等。妙哉上师紫极先生,若辅以茯苓,六君子全矣!上师教诲:卫出上焦,自为锅盖。实乃黄芪之力参赞芍药之力。多余邪水,自当茯苓泄之。不才窃以为:【补中】源流在【四君子】,而非【桂枝】,此处与五积散先生相左。
毕竟《局方》乃宋朝官家所著。东垣先生若是老实人,他定会详细研究【君子】辈。东垣开创“补土派”,在伤寒中,“补土”的作用,似乎并未如此明显,但《局方》当中已经崭露头角。 东垣合之,而创“补土”也。
妙哉上师紫极,用生地黄补肾水,又可用黄柏泻浮火,肾水旺心火降,能得东垣真意也。柴胡升麻,素来升阳举陷,有罔议升散退热者,实是以【补土】之真意,盗取【补中】之本也。
此处【补中】,用甘温补中以升阳,阴火自动下潜,而甘寒泻火。需用生地黄柏之类辅之,方成大气!此【补中】与【补土】之别也。
东垣用药素轻,何哉?补土也好,补中也罢,所在者,皆脾胃也。脾者本当四时健运,今有疾,稍稍健运之即可,期其自愈以应天道!
二○○四年九月三日星期五13时49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 13:16 , Processed in 0.04836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