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叔文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阳气就是津液吗?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9-9-24 19:30:1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阳气就是津液吗?

“阳气即津液论”质疑
17、《伤寒论》第112条“亡阳,必惊狂”,冯先生说是“以火劫大发汗造成津液、津血大伤即为亡阳,津血不足以养心则惊狂”。既然津血不足,为什么仲景要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去掉具有补血养阴作用的芍药呢?观《伤寒论》21条、22条均为下后损伤胸阳出现的变证,都用桂枝汤去芍药加减组方。说明仲景应用桂枝汤凡阳虚明显者要去芍药;营阴不足的身疼痛、脉沉迟,才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重芍药的用量(62条)。从本条所用方中去芍药可知,亡阳不是津血大伤。
42
 楼主| 发表于 2009-9-24 19:49:4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阳气就是津液吗?

“阳气即津液论”质疑
18、《伤寒论》134条论结胸病有“阳气内陷”一词,冯先生认为:“结胸是水与热结,阳气内陷显然是津液内陷与热结于胸胁而成结胸病。”阳气作为气的一种,具有升降出入的运动形式,“阳气内陷”是阳气“出”的运动受限引起的病理变化,临床未闻有津液内陷者。按照冯先生所言,结胸病是在表的津液入里与在里的热互结。事实与此正好相反,结胸病是在表的邪热入里与在里蕴结的痰水互结而成。《伤寒论》131条说的明白:“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这里的“热入”与“阳气内陷”是同一意思,说明“阳气”系指表邪、热邪而言,绝对不是指津液。如果是津液入里如何与痰水互结成结胸呢?
43
 楼主| 发表于 2009-9-25 18:49:1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阳气就是津液吗?

19、“阳气即津液论”质疑
    《伤寒论》286条说:“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冯先生说:“这里的少阴病脉微,是指脉微欲绝之脉,是津液将竭,即亡阳之脉,故不可发汗”。如果如冯先生所言“脉微欲绝之脉,是津液将竭”。则315条“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这两条的“脉微”也应该是“津液将竭”,则补津液可也。不可用回阳救逆、破阴回阳等法。
44
 楼主| 发表于 2009-9-26 18:57:3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阳气就是津液吗?

“阳气即津液论”质疑
20、《伤寒论》245条说:“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冯先生解释说:“这里不但明示阳绝于里为亡津液,而且阐明阳绝于里、亡津液是造成大便硬的主要原因”。
      绝,《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三个意思。(1)断,断绝。(2)极,非常。引申为高超,绝妙。(3)横渡,横穿。
     关于阳气少,仲景一般用无阳、亡阳来形容。此处的“绝”,应为极,非常之意,阳热亢极造成亡津液是顺理成章的事。把“阳绝于里”解释成亡津液,岂不是与下文的“亡津液”重复了吗?
     246条说:“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冯先生说,“这里的浮为阳者,是八纲概念,谓浮为卫气强于外,主表,故谓为阳;芤为阴者,芤脉主营气、津血虚于内,故谓为阴。浮芤相搏者,即指热和津液相互影响,营卫不谐,常自汗出,必致热者愈热,虚者愈虚,津液外越则胃气生热,终必致阳(津液)绝于里,大便成硬。本条“胃气生热,其阳则绝”同时提出,显然阳不是指热”。
     仲景说“浮为阳”,这句话难用“ 阳气即津液论”来解释,冯先生赶紧说,“这里的浮为阳者,是八纲概念”,然后又把阳解释成了“热”。他说“浮芤相搏者,即指热和津液相互影响”。众所周知,八纲概念是后人在《伤寒论》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种辩证方法。《伤寒》在先,八纲在后,以八纲释《伤寒》属本末倒置。可见在冯先生眼中,阳气有时是津液,有时又成了阳热。因为如果冯先生说这里的阳是津液,则下面的“芤为阴”(冯先生谓为营气、津血)就无法解释了。
45
发表于 2009-9-26 22:53:0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阳气就是津液吗?

阳气就是津液,那么姜附辛乌之辈岂不是可以养阴生津?要玄地冬参来干嘛?也就是说温病要用姜附辛乌了。气含阴阳,阳多阴少,不能说阳气就是津液。

-=-=-=-=- 以下内容由 伤寒后学2009年09月26日 11:06pm 时添加 -=-=-=-=-
阴静阳躁,阳无阴则散,阴无阳不能自动,阴随阳行,故阳气聚表时津液也盛于表并不奇怪,气中有阴液,但气绝不是津液,何况明言阳气!
46
发表于 2009-9-27 17:21:3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阳气就是津液吗?

读王先生的文章,受益良多。学而有感,还望指正:
   1,赞同先生的观点,不同意“阳气即津液”的提法。“阴阳互根”。“阴极化阳 ,阳极化阴”,说明阴阳是处在相互转化的状态中。判明阴阳的实质,还是以“阳化气,阴成形”为好。“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即是最好的说明。
   2,(素问·经脉别论)云: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可知人体之水,饮于胃,输精气于脾,脾为胃行津液,且归水精于肺。肺通用三焦之水,最后归于肾。肾与膀胱相表里,乃寒水之地,太阳居于其中。子时坎阳发动,真机运行,自下而上,自内而外,散水精之气于周身。无时无刻无息不运行。如(经)之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气化行于外,从毛窍而出水(阴}气(阳)。气由水化,水由气升,外出者,轻清之气,如天之雾露;气化行于内,从溺管而出水气,气随水降。内出者,重浊之气,如沟渠之流水。“太阳之气化无乖,一切外邪,无由得入。太阳之气化偶衰,无论何节何侯中不正之气干之,必先从毛窍而入,闭其太阳外出之气机,而太阳之经证即作。”故太阳为人身之纲领,主皮肤,统营卫者是也。
   3,46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证属伤寒表实,发汗乃正治。出现“发烦目瞑”之证,系风邪遏闭于内,且“八九日不解”。风为阳邪,太阳以阳为标气。风邪从标气而化,两阳相合,“阳气重故也”。阳邪壅闭阳络,迫血妄行,因而致衄,衄如汗出而解。但伤寒表实证也有不因衄而解,仍应以麻黄汤主之,以使邪出无遗。此为“阳气重”之衄血证。
   55条“衄血”则为误治。当发汗而“不发汗,因致衄者,以麻黄汤主之。”
   47条“衄血”,“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热不从汗解,而从衄解。
   47条【衄者愈】,不需服药。55条【因致衄】,麻黄汤主之。46条【衄乃解】,仍用麻黄汤主之。因此:
   1),“阳气重”系郁内风阳从太阳标阳化为热邪,两阳相合为重。所谓“指津液在表充盛”是没有根据的。
   2),27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此条:既云“无阳”,为何又“热多寒少”?既云“不可发汗”,为何又用发汗之药?后人移“宜桂枝二越婢一汤”于“热多寒少”之后,全句意通,疑点全消。
   3),48条明明说的是“若太阳病证不罢者······阳气怫郁在表”,即风邪从标阳化热,怫郁在表之证。并非“津液在表充盛。”   
   
47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18:42:5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阳气就是津液吗?

下面引用由伤寒后学2009/09/26 10:53pm 发表的内容:
阳气就是津液,那么姜附辛乌之辈岂不是可以养阴生津?要玄地冬参来干嘛?也就是说温病要用姜附辛乌了。气含阴阳,阳多阴少,不能说阳气就是津液。-=-=-=-=- 以下内容由 伤寒后学 在 2009年09月26日 11:06pm 时添 ...
先生之言,切中要害!
48
发表于 2009-9-27 19:22:0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阳气就是津液吗?

邪气能够进入人体内进行循环吗?事实上任何邪气都不可能进入人体内表现为邪气的升陷出入运动。邪犯人体,是邪气在人体外部干扰了人体内的组织液的正常运行,使组织液的运行发生郁滞,出现了非正常运行的状态而形成的病理变化。
说伤寒论有关条文所论之“阳气”不是指津液,那么“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之“阳气”是指什么呢?阳气是指人的运动功能,阳气衰弱了,运动功能衰弱了,人会发狂吗?
49
 楼主| 发表于 2009-9-27 19:43:1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阳气就是津液吗?

下面引用由不吐不快2009/09/27 05:21pm 发表的内容:
读王先生的文章,受益良多。学而有感,还望指正:
   1,赞同先生的观点,不同意“阳气即津液”的提法。“阴阳互根”。“阴极化阳 ,阳极化阴”,说明阴阳是处在相互转化的状态中。判明阴阳的实质,还是以“阳 ...
谢谢先生认真阅读了我的帖子,并提出了宝贵意见!
50
发表于 2009-9-28 11:55:0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阳气就是津液吗?


48楼的《邪气能够进入人体内进行循环吗?事实上任何邪气都不可能进入人体内表现为邪气的升陷出入运动。邪犯人体,是邪气在人体外部干扰了人体内的组织液的正常运行,使组织液的运行发生郁滞,出现了非正常运行的状态而形成的病理变化。》
《说伤寒论有关条文所论之“阳气”不是指津液,那么“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之“阳气”是指什么呢?阳气是指人的运动功能,阳气衰弱了,运动功能衰弱了,人会发狂吗?》
第一段:什么是邪气?明白了这个,就知道能说的补全对。
第二段:你已经把伤寒论上的所有话当真,即使错了,你也认为对,你用错的东西来说对的,结果可想而知。
伤寒论和内经一样,对的地方相当多,但错的也不少。
不要尽信书。
看看《名老中医之路》里更多的人谈内经和伤寒,就可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9 11:20 , Processed in 0.05498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