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tuyuanzh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水煮中医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9 09:55:4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3.不同递质系统的逆向作用
不同递质系统的逆向作用是指一个递质系统的兴奋引起另一个递质系统的抑制.
结构资料证据:在颅内这些系统之间具有明确纤维联系。
系统功能资料证明:这些系统之间在信息联上是逆向性的,即上一系统的兴奋作用引起下一系统的抑制作用。
乙酰胆碱能系统对组胺能系统的作用是逆向性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对五羟色胺能系统的作用是逆向性的。五羟色胺能系统对乙酰胆碱能系统的作用是逆向性的。组胺能系统对多巴胺能系统的作用是逆向性的。多巴胺能系统对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的作用是逆向性的。
这些功能主要是由受体介导的。最强的证据来自构成这些递质作用相关的基因的作用方式和生化特性.
系统之间还可能存在其它一些关系,但均居于次要地位.


-=-=-=-=- 以下内容由 tuyuanzhi2009年12月19日 10:46am 时添加 -=-=-=-=-
标题号为③
4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9 10:25:3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三.结果
我们把上面研究方法归纳一下,我们会有一个来自分子生物学的解剖模型.为了方便其见,把全文发上去.
                 一种动态的多维的人体解剖模型
摘要:现有的解剖学模式是是根据研究和学习方便,把人体分成一个个独立的器官,从宏观到微观,从大体层次到组织层次,从组织到细胞,从细胞到分子,这使我们在对人体结构的认知方面积累了海量的资料.如果我们在根据现有知识反过来考虑,从受精卵开始抛开现有解剖理论,沿发育方向,从基因到蛋白质,再到细胞,再到系统,最后对接成一个活的解剖形态,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解剖模型.本文介绍了这样一个模型,这个模型对于生命科学知识整合和向临床转化非常有用.
关键字 解剖模型  系统  HOX基因  神经递质  大脑
引言:当前,已经实施的基因组学和正在实施的蛋白质组学正聚焦在建立基因级联表达的网络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1,2。解释大脑的工作原理和整合分子生物学与临床医学也需要建立一个网络3。而建立这一网络的基础就是满足下列条件的人体解剖。1、解剖和功能的一致性;2、解剖和形态发生学的一致性;3、宏观和微观的一致性;4、解剖和临床观察的一致性;5、解剖和一般科学原理的一致性;6、可解释关于人的一切现象。作者在此建议一种人体解剖模型,这一模型是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现代解剖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上构建的。建立这一模型的目的是:1、用于基因表达级联模式网络作图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网络作图;2、解释行为、意识、情绪、学习、梦境等大脑工作原理;3、把分子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同临床医学结合起来;4、阐述人和自然的关系。这一模型还有助于把中西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一.系统分类
把人体分为神经系统和器官系统两个系统符合发育规律。神经系统包括前脑系统、菱脑和脊髓系统,以及外周神经系统。器官系统包括心脏系统、肺脏系统、脾脏系统、肝脏系统和肾脏系统
在胚胎发育期间,胚胎成长过程就是神经系统和器官系统相互诱导,相互联系,相互塑型的过程。
HOX基因的表达模式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上决定了体节和未来器官组织的时空位置。在发育的早期,中胚层的组织者发展成为脊索和脊索前板。脊索负责中脑之后神经组织的特征,脊索前板负责前脑的部分特化。脊索诱导的神经组织和外周器官系统在发育中时空位置相关,脊索前板诱导的神经组织和脊索诱导的神经组织直接延续,并逐渐同器官系统产生联系。

-=-=-=-=- 以下内容由 tuyuanzhi2009年12月19日 10:26am 时添加 -=-=-=-=-
图1:从基因、胚胎到成体各组织位置的规定性。 a. 组织的位置关系。 pp 脊索前板;n 脊索;sc脊髓; st 交感干; lu 肺; h 心脏; li 肝脏; sp 脾脏; k 肾脏; rpa 内脏的反射痛区; dt 皮节; mt 肌节; vc 脊柱; C 颈椎; T 胸椎; L 腰椎; S 骶椎。 b. 在胚胎发育期脊髓的感觉和运动区。 ap翼板; bp 基板。 c. 在成熟脊髓感觉和运动区的定位。 no 伤害性刺激感受区; mr 机械感受区; pr 本体感受区; mn 运动神经元。 d. 在成长期脊髓的细胞分层。
4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9 10:33:2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神经嵴发育为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肠神经、颅神经、周围神经。它的起止点与脊索一致。
脊索诱导的神经组织把脊索前板诱导的神经组织和器官系统通过外周神经系统有机地、有序地联系在一起。脊索诱导的神经系统起了一个枢纽作用。
把人体除神经系统以外的组织以脏器命名分为五个系统,对理解器官发育中及成体中的相互联系是方便和有用的。这五个系统分别是:
1、心脏系统:甲状腺、心脏、全身动脉、全身平滑肌。
2、肺脏系统:甲状旁腺、肺脏、全身静脉、表皮和内皮。
3、脾脏系统:胸腺、脾脏和淋巴结、淋巴管、间质组织、血液细胞和单核
巨噬系统。
4、肝脏系统:胰腺、肝脏、门静脉系统、骨骼肌、胆囊。
5、肾脏系统:肾上腺、肾脏、水和离子通道(包括水和电解质)、膀胱、
尿道、骨组织。
消化道是器官系统和环境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窗口,它的不同组织部分属于不同的器官系统。
五脏系统之间,从形态发生到功能上,相互构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并接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二:神经递质系统
    从延髓到间脑的结构中,有一些以标志性核团为中心的神经元群,它们分别含有不同的神经递质。
胆碱能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基底核群和一些脑干核群。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包括篮斑的A1-A7细胞核群。多巴胺能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包括黑质的A8-A16细胞群。5-羟色胺能神经元主要分布包括中缝核群的B1-B9细胞群。组胺能神经元主要位于下丘脑乳头结节核细胞群。
在器官系统中,这些递质分别与各系统相关。去甲肾上腺素(NA)和肾上腺素(A)通过NA能纤维与心脏系统联系。5-羟色胺(5-TH)与肺脏系统相联系。多巴胺(DN)与肾脏系统有联系。乙酰胆碱(Ach)与肝脏系统有联系。组胺(H)与脾脏系统有关系。(图2)

-=-=-=-=- 以下内容由 tuyuanzhi2009年12月19日 10:34am 时添加 -=-=-=-=-
图2:大脑皮层和器官系统中递质的相互作用途径。Ach 乙酰胆碱; NA 去甲肾上腺素;DA 多巴胺;  5-TH 5-羟色胺;H 组胺;cc 大脑皮层; th 丘脑; rf 网状结构; spc 脊髓; os 器官系统; hs 肝系统; cs 心系统; ns 肾系统; ps 肺系统; ss 脾系统。
44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9 10:38:5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在旧皮质和新皮质,相同递质类型的神经元与相同递质类型的器官系统有直接微观结构和功能联系,在解剖上具有定位关系。相同的递质从外周到皮层,器官系统对神经元系统有支配营养作用,神经系统与外周系统也有营养调节作用。
    神经递质系统的分类和外周系统分类高度重合。
三.脑组织与外周
  下丘脑与器官系统中的腺体(包括内分泌腺和各种分泌细胞群)均有激素途径和神经递质途径两种联系和作用方式。经典递质和肽类递质共存具有器官系统和皮层之间相互定位的意义。
递质的功能是由受体介导的。(包括一些其他物质,如肽、气体分子、氨基酸等)。
大脑皮层以中央沟为界,延续了脊髓中感觉和运动的分界,中央沟以前为运动区,中央后沟为感觉区。(图3)


-=-=-=-=- 以下内容由 tuyuanzhi2009年12月19日 10:40am 时添加 -=-=-=-=-
图3:大脑皮层和丘脑的原始位置关系。 a. 大脑皮层:字母代表从丘脑到大脑皮层的投射; 丘脑:字母代表每一个区的命名。 an 前核群; van 腹前核; ldn 外侧背核; vln 腹外侧核; vpln 腹后外侧核; vpmn 腹后内侧核; pu 枕; ilng 板内核群; dmn 背内侧核; lgb 外侧膝状体; mgb 内侧膝状体; avn 前腹侧核; amn 前内侧核。 b. 原始感觉区的位置。 ppsc 中央沟后原始感觉皮层; pvc 原始视觉皮层; pac 原始听觉皮层; pgc 原始味觉皮层; poc 原始嗅觉皮层。 c. 原始感觉区和运动区的相互作用。 ma 运动区; mc 运动皮层; cs 中央沟; sa 感觉区; pfc 额叶皮层; pmc 运动前区。
45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9 10:44:0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在感觉区,味觉、嗅觉、视觉、听觉和躯体感觉都有特定的区域。在运动区,味、嗅、视、听和躯体感觉通过感觉区对运动区的投射对运动产生影响。在额区和眶极,岛叶前区接受来自丘脑背内侧核区投射的为内脏的运动区。它们和五大感觉区也有联系。
  大脑皮层的细胞结构分层,从微观上解释了感觉对运动的影响程度。在运动区内,从中央沟向前,感觉传入对运动的影响逐渐减弱,额极最弱。内脏感觉传入能否产生运动取决于不同递质类型的神经传入信号对锥体层运动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的阀值。阀上刺激可引起运动并伴有相关情绪,阀下刺激产生思维、情绪、动机、梦境等。情绪也可由器官系统受到刺激而引起。
这些作用都是由受体介导的,通过以下途径:从大脑皮层前额区到丘脑背内侧核和板内核群,再到中脑网状结构,再到脊髓,然后到内脏器官,或相反(图1,图2)。神经递质在中枢和外周以神经递质和激素两种方式通过受体对不同器官系统起兴奋和抑制的调节作用。
联络皮质的形态形成和突触可塑性是学习、记忆和语言的机理,长时程记忆是新突触形成的结果。联络皮质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终生的过程。
小脑传出纤维具有唯一的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它和大脑皮质及器官系统的精确对应联系,决定了对靶功能的精确快速抑制。神经系统的兴奋由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介导。
大脑半球结构的不对称是由外周器官位置和组织数量的不对称、以及身体左右半运动不均造成的。它和发育过程紧密相关。
大脑皮质和器官系统有如下镜像关系:
大脑皮质中感觉区和运动区的位置关系等于器官系统中感觉和运动相应的位置关系和环境因素的总和。
它们的位置关系是经典递质和不同部分分泌的递质及递质系统间相互关系共同决定的。
参考文献
1.NIH Roadmap for medical research. New pathways to discovery. Home page (2005). Available from: url: http://nihroadmap.nih.gov/newpathways.
2.. Francis S.colins, Eric D.Green, Alan E.Guttmacher and Mark S.Guyer. A vision for the future of genomics research. Nature 422, 835- 847 (2003).
3.Mike Tyers & Matthias Mann. From genomics to proteomics. Nature 422, 193-197 (2003).
4.Helmut Haus and Pertti Panula. The role of histamine and the tuberomamillary nucleus in the nervous system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4, 121- 130 (2003).
4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9 10:59:2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题外话:到了这里,我们依稀看见了中西医结合的曙光。但接下来还有两个更难的问题:1,谁代表中医?跟谁结合?2古人不懂任何现代医学知识,他们是如何知道的?
47
发表于 2009-12-19 19:35:4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这个问题应当由我们来问你!——古人不懂任何现代医学知识,他们是如何知道的?
48
发表于 2009-12-19 21:44:2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下面引用由tuyuanzhi2009/12/19 10:59am 发表的内容:
题外话:到了这里,我们依稀看见了中西医结合的曙光。但接下来还有两个更难的问题:1,谁代表中医?跟谁结合?2古人不懂任何现代医学知识,他们是如何知道的?
我对你的探索感兴趣,希望看到你更多的精彩文章
方便的话,请指教下我的文章,多谢
http://www.sciencetimes.com.cn/u/zhj71626/
49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9 22:31:2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下面引用由伯龙2009/12/19 07:35pm 发表的内容:
这个问题应当由我们来问你!——古人不懂任何现代医学知识,他们是如何知道的?
因为有了问题,所以我们有了探索的动力。谢谢关注!
5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9 22:36:2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下面引用由zhhj2009/12/19 09:44pm 发表的内容:
我对你的探索感兴趣,希望看到你更多的精彩文章
方便的话,请指教下我的文章,多谢
http://www.sciencetimes.com.cn/u/zhj71626/
共同探讨!我一定拜读大作。谢谢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2 12:28 , Processed in 0.10356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