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dmydxyaf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血压宜从络病治疗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6-3-7 22:55:56 | 只看该作者

高血压宜从络病治疗 

中西综合治疗的思路是好的,但要看你如何综合,如果从先生这个角度去综合的化,只会把中西医的概念都弄得不伦不类的,恕我直言,不敬处请原谅,谢谢!
42
发表于 2006-3-7 22:56:09 | 只看该作者

高血压宜从络病治疗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6/03/07 10:36pm 发表的内容:
古人如何治疗‘高血压’你可知道?
‘高血压’在中医里称作什么病?
这个问题问得有价值。
这个问题其实包含有两个层次的问题:一、“高血压”与中医的哪些“病”(头痛病、眩晕病、不寐病……)有关系?二、“高血压”与中医的哪些“证”(肝阳上亢证、肝风内动证、肝肾阴虚症、脑络瘀阻证、痰浊上扰证……)有关系?
43
发表于 2006-3-7 23:04:47 | 只看该作者

高血压宜从络病治疗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3/07 11:08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含灵普渡2006/03/07 10:52pm 发表的内容:
    陈版主说法似有不妥,高血压是人体脏器病变所导致,所表现出来的症状的一种,高血压是一种病理表现,对于中医来说,他只是"果"而不是"因",西医之所以治疗不了高血压,就是因为它至今仍然不知 ...
按照含老的理解,请问高血脂、高血糖、高粘血症、红细胞增多症、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什么呢?是症状,还是病理状态?
而高血压的症状,头痛、头昏、头晕、耳鸣、失眠、焦虑……,这些“症状”和高血压又是怎样的关系呢?是症状的“症状”?——如果认为高血压本身只是症状的话?
44
发表于 2006-3-7 23:15:54 | 只看该作者

高血压宜从络病治疗 

[这个贴子最后由夏夜百合在 2006/03/07 11:17pm 第 1 次编辑]

请陈版主先明确自己在参与这场讨论的医学角度与立场,先明确所处角度的医学特性是什么,这样才能明辨,这是前提,否则很多东西根本无法探讨下去,谢谢.
45
发表于 2006-3-7 23:42:21 | 只看该作者

高血压宜从络病治疗 

下面引用由南京陈斌2006/03/07 11:04pm 发表的内容:



按照含老的理解,请问高血脂、高血糖、高粘血症、红细胞增多症、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什么呢?是症状,还是病理状态?
而高血压的症状,头痛、头昏、头晕、耳鸣、失眠、 ...
南版对于中医治疗血压高的成果视而不见吗?在临床上中医之所以取得好的疗效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对于血压高的病理的认识的独特性和正确性所决定的。中医对于血压高的分析的全面性远超你所例举的病或症的范围。
46
发表于 2006-3-7 23:54:39 | 只看该作者

高血压宜从络病治疗 

横看成岭侧成峰
辩来辩去不吹风
管它东西南北风
百病之长就是风
哈哈
看风使舵能见功
47
发表于 2006-3-8 06:47:52 | 只看该作者

高血压宜从络病治疗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3/08 06:49am 第 1 次编辑]

高血压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问题
http://cntcmorg.w37.leoboard.com/cgi-bin/topic.cgi?forum=12&topic=467

——高血压是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增高,是一种独立的内在病理改变,是机体内多种病理改变中的一种。其部位在血管血液,其性质是血流动力学异常。
     


高血压作为一种独立的病理存在,有自己的临床表现。它可以有显性症状,如头昏、头晕、失眠、心悸、面色异常红润;也可以是隐性的,无明显主观异常不适。共同的体征改变是血压测量高于正常值。
     


高血压可由机体内很多其它的内在病理改变引发,如泌尿系统的急慢性肾炎、肾病;循环系统中的主动脉狭窄;内分泌系统中的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等。这些西医谓之“症状性高血压”,与原发病的关系是标与本的关系,原发病是本,高血压是标。
     


西医所谓的“原发性高血压”,则是指由一系列致病因素所引发,如年龄、遗传、饮食、精神因素等。其病机则有交感——儿茶酚胺系统功能亢进、肾素增高两种说法。
     


不管是原发性的、还是继发性的高血压,其共性都是血压高,只是引发的原因不同。而一旦血压高了之后,即可作为一种独立的病理改变存在,有自己的症状、体征,有自己的发展、传变规律。
     

高血压的发展、传变规律是什么呢?机体血压高了之后,对机体的影响是十分广泛复杂的。对心脏,可以加重心脏的压力负荷,引发心功能不全;对肾脏,可影响其血流灌注,而损伤肾脏;对大脑,可引发脑功能失调,出现焦虑、烦躁、失眠,当血压在短时间急剧升高时,可引发高血压脑病;同时,由于血压的升高,可以影响机体的血液生化代谢,等等。在这里,高血压是本,继发性病理改变是标。但同时二者之间亦可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临床上应如何诊治高血压呢?应从症状体征出发,先去辨别有无此内在病理改变,同时应辨别机体内有无其它的病理改变,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何,是相兼,还是相本转化,互为标本?孰为本,孰为标?治疗时则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治,按排不同内在病理改变的治疗先后、主次。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内在病理改变,则有是病用是治,选用相对应的药物(西药、中药)、针灸、及饮食、心理、体育等治疗手段。
48
发表于 2006-3-8 06:51:30 | 只看该作者

高血压宜从络病治疗 

气血阴阳虚证之我见
http://cntcmorg.w37.leoboard.com/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3124

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自汗,脉细无力,舌淡。
——中医:气虚。
——西医:机体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低下,ATP生成减少,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活动低下。
——补气药:促进机体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增强,ATP生成增多,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活动增强。
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唇色淡白,爪甲色淡,脉细无力,舌淡。
——中医:血虚。
——西医:血液红细胞质与量不足。
——补血药:促进机体红细胞生成。
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形体消瘦,脉细数,舌红少苔。
——中医:阴虚。
——西医:灭解儿茶酚胺的一类物质不足,交感——儿茶酚胺系统功能亢进。
——西医症机:交感——儿茶酚胺系统功能亢进,腺体分泌亢进,久之腺体粘液不足,故口干咽燥;机体新陈代谢加快,故手足心热;神经系统兴奋性高,故心烦乱;白日间由于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对植物神经的紧张性有抑制作用,至下午、夜间对植物神经紧张性的抑制作用减低,而导致交感——儿茶酚胺系统功能亢进突出,故午后夜间出现潮热盗汗;长时间的代谢亢进,分解大于合成,故形体消瘦。
——滋阴药:补充机体内灭解儿茶酚胺一类物质的不足,抑制交感——儿茶酚胺系统功能亢进。(单纯阴虚者不可单用或过用温阳药,而使机体新陈代谢愈加亢进)
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小便清长,夜尿多或尿少肿胀,舌胖淡,脉沉迟无力。
——中医:阳虚。
——西医: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和交感——儿茶酚胺系统功能低下。且以前者为主。
——西医症机:内分泌与交感神经功能低下,机体新陈代谢低下,热能不足,故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机体新陈代谢低下,代谢产物减少,故小便清长;内分泌功能低下,对肾小管重吸收功能调节紊乱,故出现夜尿多或尿少。
——温阳药:促进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和交感——儿茶酚胺系统功能增强。若单用或过用温阳药,在促进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功能增强的同时,有可能使机体交感——儿茶酚胺系统功能过于亢进,而出现机体新陈代谢活动过于亢进,中医谓之“上火”。故在应用温阳药时,应加用滋阴药予以节制,使得既促进了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的功能,又不致于出现交感——儿茶酚胺系统功能进于亢进。张仲景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金匮肾气丸在滋阴药的基础上,加用附子、桂枝二味温阳药,即是此道理。同时,从六味地黄丸与金匮肾气丸的组成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补阳者必补阴,而补阴者未必补阳。
49
发表于 2006-3-8 06:53:25 | 只看该作者

高血压宜从络病治疗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3/08 06:59am 第 1 次编辑]

中医之标本关系辨
http://www.shanghan.com/bbs/showthread.php?t=11519
中医是最讲究标本关系的。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治,中医从战略上把握住了认识处理标本的关系。


那么,何为本,何为标?


在致病因素与内在的病理改变之间,前者是本,后者是标。


在原发病理改变与继发病理改变之间,前者为本,后者为标。


至于外在症状与内在病理改变之间,则不属于本与标的关系,而是象和体、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是一个事物的内外两个方面的关系;而本与标的关系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因果转化关系(标本是一种因果转化关系,但不是所有的因果转化关系都属于标本的范畴,标本是一种特定的因果关系,带有认识主体的、主观的、价值上的判断色彩,而因果关系则是纯客观的、无任何主观的、价值的内涵)


中医诊治病症的长处,就在于擅长处理外在致病因素与内在病理改变、及内在病理改变相互之间的关系,其依赖的就是标本转化这一对哲学上的认识范畴。


和中医比较起来,西医在诊治病症时则显得机械僵化的许多。它能够借助于现代的医学检查手段,得出许多的客观数据,但在如何认识处理这些数据时,西医显得很笨拙,不能够从整体上、宏观上、运动的、辩证的去认识分析这些数据。


我们应将中医的标本范畴、中医的哲学思辨引入到西医中,重新认识、评价、衡量、分析我们所得到的一切的检查资料,用我们的大脑作出分析处理,而不是仅仅依赖于我们的眼睛或各种各样的检查机器
50
发表于 2006-3-8 07:11:15 | 只看该作者

高血压宜从络病治疗 

[这个贴子最后由南京陈斌在 2006/03/08 07:32a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王亚当2006/03/07 11:42pm 发表的内容:
南版对于中医治疗血压高的成果视而不见吗?在临床上中医之所以取得好的疗效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对于血压高的病理的认识的独特性和正确性所决定的。中医对于血压高的分析的全面性远超你所例举的病或症的范围。
能否详细说明?中医对于高血压的认识、分析是如何的独特、正确、与全面?在下也曾用过六味地黄丸、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针灸内关、太冲等中医中药的方法处理过高血压,请问王君又是如何看待利尿剂、交感神经阻滞剂、血管扩张剂、钙离子内流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法、药物在高血压一病治疗中的作用与地位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9 03:00 , Processed in 0.10313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