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五积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出《伤寒论》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7-12-15 07:56:03 | 只看该作者

走出《伤寒论》

此帖兼答“中医学院的教材,你哪本看懂了?”
五积散:
[其实对于温病,也不必搞的过分神秘。
八纲辩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以致后世的脏腑辨证,其实都可一气相通。
随举一例:大柴胡汤。
按八纲辨证,可以辩为里实热证
按六经辨证,可以辩为少阳阳明并病
按三焦辨证,可以辩为三焦合病
按卫气营血辨证,可以辩为气病及血
按脏腑辨证辨证,可以辩为胆胃不和
中医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一贯相通的,没必要强制割裂,只是有所区别,有所不同而已。]
相信五积散先生是位成功的中医专家,也对门户之争有所突破,但是好象陷入近代中医理论的迷糊之中?
八纲辨证——表里指部位,虚实是状态,寒热指性质,阴阳是大纲。不论病在表或里,均有虚实之分,而不论虚实均有寒或热的属性。与《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的“证”完全是两种意义,此教材难懂之一。
脏腑犹如门户派别。六经是通道,六气犹如大家庭中六子,卫气营血辨证是说调理卫气营血的功能障碍发生部位,“按三焦辨证,可以辩为三焦合病”,少阳三焦经主相火,温病是说三部九候法的天气为病,伤寒是说三部九候法的地气为病;内伤杂病是气之本为病,外感是说气之标为病;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在体外是病因,在体内也是状态。教材均未能有明确的提示,只是广泛收集诸子百家之说,学员得多长几个脑袋,不然就得慢慢用一生去记。
42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5 17:32:51 | 只看该作者

走出《伤寒论》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7/12/15 07:56am 发表的内容:
此帖兼答“中医学院的教材,你哪本看懂了?”
五积散:
[其实对于温病,也不必搞的过分神秘。
八纲辩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以致后世的脏腑辨证,其实都可一气相通。
...
市面上有出售的《中医基础》测试题,如果你认为你的中医基础学的不错,请自测一下,如果能高于95分,你再来。
43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5 18:03:42 | 只看该作者

走出《伤寒论》

如果你的《中医基础》测试题,第一次考试没有通过95分,建议你三个月后再自测。
如果已经达到标准了,再回头看你原先的帖子。
如果还有看不懂的地方,五积散来帮你解答。

-=-=-=-=- 以下内容由 五积散2007年12月15日 06:06pm 时添加 -=-=-=-=-
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要在一些无谓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中医的问题,是你到一个层次,才能有一个层次的认识。
44
发表于 2007-12-15 18:49:49 | 只看该作者

走出《伤寒论》

应用伤寒的方子治好了病我认为就是正确的,不能说是滥用,其实以临床实践看,伤寒的方子是既可以用于伤寒,也可以用于温病,也可以用于杂病的,所谓有是证用是药,有是证用是方也.一个人究竟是感受了寒邪亦或温邪乃至是热邪,是从患者的症状判断出来的,是患者感邪之后的一种机体反应状态,从这个角度看,统称感受外邪就是了.只不过分出寒邪,温邪有利于分析病机,疾病的转归,也有利于确定治法和方药.
45
发表于 2007-12-15 18:56:04 | 只看该作者

走出《伤寒论》

我认为要走进<<伤寒论>>,又要走出<<伤寒论>>,其中的意思就不言而喻了.
46
发表于 2007-12-16 09:55:52 | 只看该作者

走出《伤寒论》

如果还有看不懂的地方,五积散来帮你解答。
-=-=-=-=- 以下内容由 五积散 在 2007年12月15日 06:06pm 时添加 -=-=-=-=-
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要在一些无谓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中医的问题,是你到一个层次,才能有一个层次的认识。
如果你认为你的中医基础学的不错,请自测一下,如果能高于95分,你再来。
————————-------————————————————————————
嘻嘻,寻找的就是这个机会与这句话,一言为定,请到时不要以不屑回答推委。先谢谢。如果解答能否定我的疑惑,并符合我以往的经历,将视为师傅,奉上满意的师资。
我不敢认为自己中医基础学的不错,但是有理由相信那么多中医专家、主任医生乃至大学教授、博士对现行中医基础学的不错,给我开的方药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意外反应。
我的疑惑并非来自读书产生,而是来自经历。尤其说读书,不如说在寻找能够表达心中说不清的疑惑的文字句子。
考卷测试95分并不能说明多少,分数对于考生的测试,一是记忆力,二是智力,答案正确与否取决于主考的认识。
放弃记忆力测试,对智力有自信。应五先生的要求,以答卷的形式再叙心中疑惑,届时务请五积散先生费心。
47
发表于 2007-12-16 13:00:45 | 只看该作者

走出《伤寒论》

五积散先生,你的主题之中道理虽然明明白白,可是论据稍微偏颇。
    缘《伤寒论》一书不仅言及伤寒病症,而且言及中风之症。先生只言伤寒,不说中风,是不是有所偏颇??
48
发表于 2007-12-16 13:09:44 | 只看该作者

走出《伤寒论》


    再,《伤寒论》和《内经》同气连枝,《内经》类书籍本是中医入门基础科目,类比于现在的中医基础理论,《伤寒论》则在当时应是一本临床指导著作。一个是根一个是茎叶,同立于当时,必然观点上互相影响。
    而你所言“《伤寒论》既不是崇阳,也不是抑阴,而是一本以辨证论治为主的方书……”有所偏误吧。
   
49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6 19:37:32 | 只看该作者

走出《伤寒论》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7/12/16 09:55am 发表的内容:
如果还有看不懂的地方,五积散来帮你解答。
-=-=-=-=- 以下内容由 五积散 在 2007年12月15日 06:06pm 时添加 -=-=-=-=-
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要在一些无谓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中医的问题,是你到 ...
中医有什么可背的?如果指望单纯的靠记忆来掌握中医,那你连道都没入。
50
发表于 2007-12-20 22:36:28 | 只看该作者

走出《伤寒论》

下面引用由五积散2007/12/01 10:42pm 发表的内容:
六经钤不了百病

    呵呵,小五,看到这里,你惹人发笑了!
    逗逗你,六经是什么?呵呵,看病你分不分阴阳?阴阳如何分?
    六经是阴阳的细化,其二化之就是人体的十二经脉!呵呵,十二经脉能不能确定生命的疾病呢?
    呵呵呵呵!

-=-=-=-=- 以下内容由 医源2007年12月20日 10:39pm 时添加 -=-=-=-=-
唉!唉唉!!唉唉唉!!!
呵!呵呵!!呵呵呵!!
可叹中医啊!可笑小五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8-3 13:33 , Processed in 0.04988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