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红头山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阴阳五行兼说废除中医“五行”者,山人敢概以称他们为“庸医”!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3-10-7 16:18:38 | 只看该作者
哲医 发表于 2013-10-6 21:32
肝有疏泄和生发的生理特性,这是勿庸置疑的。中医几千年以来据此说法指导临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就是明 ...

在古代,把肝的这种生理特性,就叫疏泄和生发。并且,这种生理特性与木的特性同类,所以就说肝属木。这难道不行吗?
---------------------------------------

这么说当然不行。
您想,我们知道人体自身有调节情绪和消化的功能,这可以从观察生理活动过程中发现。当您知道了这个调节功能以后,是怎么知道这个功能由肝所主呢?您现在说是肝主疏泄,当初某位说是肺主疏泄,脾主疏泄又会怎么样?

点评

现在中医界争论的许多东西,我觉得问题出在哪里呢,就是我们现代的人对于古代的人体解剖学产生了误解。医学这个东西离开人体解剖学能说的清楚,才怪呢 在现在中医界,只要有人提起解剖学就会被认为“西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10 14:34
42
发表于 2013-10-7 16:22:05 | 只看该作者
jyds123 发表于 2013-10-7 16:12
“肝主疏泄”首见于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所著的《格致余论》。谓:“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明· ...

肝主疏泄如何解读,说清楚了。还没说我们怎么知道肝主疏泄的。把这一段里的肝字都换成脾字,或者换成膀胱或者小肠您看行不行,不行的话,请讲出理由。

记得咱们说过的藏精问题吧?

点评

我觉得可能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比较好一些,肝脏是个解毒的器官,一些毒物可以通过排胆汁的方式来解决掉,这应该是医学常识吧,除了肾脏,其他的脏器好像不可以的。我不记得藏精的话题了,sorry,sir.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7 16:30
43
发表于 2013-10-7 16:30:47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3-10-7 16:22
肝主疏泄如何解读,说清楚了。还没说我们怎么知道肝主疏泄的。把这一段里的肝字都换成脾字,或者换成膀胱 ...

我觉得可能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比较好一些,肝脏是个解毒的器官,一些毒物可以通过排胆汁的方式来解决掉,这应该是医学常识吧,除了肾脏,其他的脏器好像不可以的。我不记得藏精的话题了,sorry,sir.

点评

嗯,好的,有空聊哈,拜拜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7 16:41
你要这么想,也许有道理。继续想着,想完整了再发出来。  发表于 2013-10-7 16:35
44
发表于 2013-10-7 16:41:56 | 只看该作者
jyds123 发表于 2013-10-7 16:30
我觉得可能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比较好一些,肝脏是个解毒的器官,一些毒物可以通过排胆汁的方式来解决掉, ...

嗯,好的,有空聊哈,拜拜喽
45
发表于 2013-10-7 18:21:28 | 只看该作者
王勇123 发表于 2013-10-6 13:41
人体皆必借以肝胆之气化以鼓午才能调畅。

肝胆之气化关系厥阴风木以条达为顺,少阳相火以潜降为和,两者互为中见之气,由此形成厥阴升少阳降的对应制化关系。少阳胆与厥阴肝相表里,同居中焦,共具枢转之能,肝木气升、胆木气降则清阳升而浊阴降,肝胆的升降枢机保证了气机的调畅与水火运行的畅达。

点评

是把这段话里的肝胆换成心小肠行不行?  发表于 2013-10-7 19:02
46
发表于 2013-10-7 19:15:06 | 只看该作者
王勇123 发表于 2013-10-7 10:21
肝胆之气化关系厥阴风木以条达为顺,少阳相火以潜降为和,两者互为中见之气,由此形成厥阴升少阳降的对应制 ...

llyyjj 先生想把脏腑、经络、气化的有机结合?!

点评

不是,您说的结合很复杂,是个大工程,如果论坛里大家一起努力,也许有希望。我个人只是想把脏腑学说里的基本概念先弄明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0-7 19:49
47
发表于 2013-10-7 19:49:59 | 只看该作者
王勇123 发表于 2013-10-7 19:15
llyyjj 先生想把脏腑、经络、气化的有机结合?!

不是,您说的结合很复杂,是个大工程,如果论坛里大家一起努力,也许有希望。我个人只是想把脏腑学说里的基本概念先弄明白。
48
发表于 2013-10-7 21:06:58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3-10-6 15:43
因为它们有一些共性,中医讲取象比类。通过类比得出的呀。

请问,中医为什么要取象比类呢?
49
发表于 2013-10-7 21:32:56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3-10-7 13:06
请问,中医为什么要取象比类呢?

那你又说,中医为什么不可以取象比类呢?取象比类是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古人云: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不是没有道理。
50
发表于 2013-10-7 21:44:16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3-10-7 17:32
那你又说,中医为什么不可以取象比类呢?取象比类是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古人云: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不 ...

咱俩有无可比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5 13:09 , Processed in 0.09521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