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llyyjj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句话说中医的肾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4-4-16 06:56:59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4-15 11:35
肾有虚无实,肾阴虚了,它引起的是肝阳上亢、心火上炎,却没有个肾阳上亢。肾阳虚了,引起脾阳、心阳、肺 ...

Well,第一,“肾阳上亢”也是有的,只是比较少。如有一种“阳强”症,据说男子阳具终日“金枪不倒”,应算得上是“肾阳上亢”吧。第二,虚实之“实”和“阳亢”似不可类比。虚是指“正气虚”,实指“邪气盛”(不是“正气盛”),对比一下寒热,后者明显是“温度/代谢低”与“温度/代谢高”的同义语,虚实寒热虽均为阴阳之道的“形而下”,但两者在具体的运用上是不同的。所以第一段话的逻辑推论有瑕疵。

即使不论逻辑,“肾不是脏之一,肾是精的代名词”这个说法如果能够成立,必要的条件之一是精的概念须先于肾的概念,无论从文献还是人的认识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来说,我相信都很难找到支持这一说法的证据。我想“肾是精的代名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对肾的广义化功能扩展,但没必要因此得出“肾不是脏之一”(即否定其原来的狭义原义)的结论。

点评

我想“肾是精的代名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对肾的广义化功能扩展,但没必要因此得出“肾不是脏之一”(即否定其原来的狭义原义)的结论。 ------------------------------------ 我只是想说,按五行学说建构的五脏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16 10:32
阳强症,一般讲肝阳的多,也有讲肾阴不足致肾中虚火的。 精的概念在肾之前,这个在经典著作里容易找到。我整理一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16 09:55
42
发表于 2014-4-16 08:49:16 | 只看该作者
        【说明肾不是脏之一,肾是精的代名词。精这东西,是从来不嫌多的,也没听说过谁的精多余了。后面请大家把肾的功能一条一条讨论,看离开精,有没有肾这个东西存在。】
     回复:
     离开精,肾就不存在,这是肯定的。能够“说明肾不是脏之一”吗?!
     离开精,恐怕心肝脾肺都不会存在!
     离开血,心也不存在;离开气,肺也不存在等等,说明心肺也不是脏之一?!
     先生的思维属于机械唯物论、线性思维。

点评

刚才回复,因为引用了其他资料,在审核中。咱们把精的内容理顺了,再看肾是个什么东东。  发表于 2014-4-16 10:26
43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09:55:48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4-4-16 06:56
Well,第一,“肾阳上亢”也是有的,只是比较少。如有一种“阳强”症,据说男子阳具终日“金枪不倒”,应 ...

阳强症,一般讲肝阳的多,也有讲肾阴不足致肾中虚火的。
精的概念在肾之前,这个在经典著作里容易找到。我整理一下。

点评

没有用的。李老师所谓经典,以内经所产生的时代来说,现在的各种说法中最早也不过是战国时代。但文字最早的证据在商代中后期,到战国已经有近千年,难道这千年大家都不知道有肾? 我一直强调,中医对人体的认识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16 11:14
44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0:14:02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4-4-16 06:56
Well,第一,“肾阳上亢”也是有的,只是比较少。如有一种“阳强”症,据说男子阳具终日“金枪不倒”,应 ...

举几条有关阳强的论述,供先生参考:
阳强不倒

此虚火炎上,而肺气不能下行故耳,若用黄柏知母煎汤饮之,立时消散,然自倒之后,终年不能振起,亦非善治之法也, 方用

元参 麦冬( 各参两) 肉桂( 参分)

水煎服。

此方妙在用元参以泻肾中之火,肉桂入其宅,麦冬助肺金之气,清肃下行,以生肾水,水足则火自息矣,不求倒而自倒矣。


强阳不倒门

人有终日举阳,绝不肯倒,然一与女合,又立时泄精,精泄之后,随又兴起,人以为命门之火,谁知阴衰之极乎。夫阴阳原两相平者也。无阳则阴脱而精泄,无阴则阳孤而势举,二者皆能杀人。……




45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0:32:33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4-4-16 06:56
Well,第一,“肾阳上亢”也是有的,只是比较少。如有一种“阳强”症,据说男子阳具终日“金枪不倒”,应 ...

我想“肾是精的代名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对肾的广义化功能扩展,但没必要因此得出“肾不是脏之一”(即否定其原来的狭义原义)的结论。
------------------------------------
我只是想说,按五行学说建构的五脏学说,肾成了精的代名词。中医五脏,一百多年来,因为在既不愿意摆脱解剖学,也不愿意摆脱五行学说,尴尴尬尬地在哪里辩护,真把中医累坏了。我没能力研究五脏学说和现代科学内容的关系,想先把五脏学说到底讲了些什么说出来。
46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10:36:37 | 只看该作者
讲肾,多少年绕不开的几个问题:

1,肾真的主水吗?
2,为什么肾有虚无实?
3,凭什么肾可以阴阳两虚?


另外,我前面说,激素可以看做是肾精的一部分。这个也有问题,西医讲激素,多了少了都是病。中医讲精,从来只嫌少不嫌多。
47
发表于 2014-4-16 11:14:01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4-16 09:55
阳强症,一般讲肝阳的多,也有讲肾阴不足致肾中虚火的。
精的概念在肾之前,这个在经典著作里容易找到。 ...

没有用的。李老师所谓经典,以内经所产生的时代来说,现在的各种说法中最早也不过是战国时代。但文字最早的证据在商代中后期,到战国已经有近千年,难道这千年大家都不知道有肾?

我一直强调,中医对人体的认识来源于生活实践,“藏(脏)者藏也”就是对客观形体通过“形而上”达到[当时所能达到的]本质认识(与消化道器官作区分)的实践。后来的进一步认识,是属于加上去的,明显不可能颠覆大家都可以通过平常的生活实践不断确认加固的认识(即肾是藏(脏)之一),所以我十分的不明白为什么要“论证”“肾不是脏之一”。
48
发表于 2014-4-16 12:05:58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4-4-16 03:14
没有用的。李老师所谓经典,以内经所产生的时代来说,现在的各种说法中最早也不过是战国时代。但文字最早 ...

     【  所以我十分的不明白为什么要“论证”“肾不是脏之一”。】

    回复:
    许多中医人接受了西方的机械唯物论的科学观,先入为主看待中医理论,要否定他,首先要把阴阳五行搞臭。可以看出,李老师不是有意的,自觉地。

点评

不是啦。我的解读是:是越来越多的中医人接受了科学的辩证唯物论,明白到用阴阳五行哲理去解释中医的局限甚至谬误,于是自觉设法运用现代科学理念去研究中医,在这“求是”的过程中有不同的理解,是很正常的。所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16 13:05
49
发表于 2014-4-16 13:05:02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4-16 12:05
【  所以我十分的不明白为什么要“论证”“肾不是脏之一”。】

    回复:

不是啦。我的解读是:是越来越多的中医人接受了科学的辩证唯物论,明白到用阴阳五行哲理去解释中医的局限甚至谬误,于是自觉设法运用现代科学理念去研究中医,在这“求是”的过程中有不同的理解,是很正常的。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除了文字之辩,各种假说解读最后都要由实践来检验。

50
发表于 2014-4-16 17:20:43 | 只看该作者
          辩证唯物论与阴阳五行学说是不能够直接相互解读的!尽管二者具有许多重叠,以阴阳五行学说为金标准解读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则是错误的,反之亦然。
     男人和女人是一对矛盾,这是矛盾论;男人为阳,女人为阴,这是阴阳学说。其潜规则是在一个系统内,是指一个家庭内女人和男人的夫妻关系。阴阳矛盾都有潜在的规定性,这个潜规则在同一个范式内是不言而喻的,心知肚明无须提醒的。当我们说:男为阳,女为阴的时候,就是说(其潜在的规定性)在封建社会的家庭里,男人处于统治地位(矛盾的主要方面,起决定作用,规定了这个家庭的性质)女人处于次要地位,等等潜台词。当我们说:女人和男人是一对矛盾的时候,其潜在的规定性就是:在现代社会的家庭里夫妻是平等的。阴阳矛盾双方是处于同一系统之中的双方,而不是任何一个女人与男人之间的关系。女同事、男同事之间可以构成另外一对工作矛盾关系,女同事可以是领导、矛盾的主要方面等等,与家庭的男女矛盾关系则是完全不同的。同样男女是家庭一对阴阳关系,也是指的夫妻关系,而不是任何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之间的关系(例如母子、父女、兄妹之间就不能够构成阴阳关系),这些都是潜规则。我们在运用这些概念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是在哪一个理论系统中、在哪一个科学范式内,因为不同的理论之间具有不可通约性,不能够胡拉乱扯。
      任何一个理论都有其最佳适用范围和扩展的适用范围(泛化),阴阳、阴阳五行学说只适用于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医学等等,运用阴阳解释现代家庭中的夫妻关系,有些能够解释,有些则很难解释。除非自己建立起一个新的学说,否则就是胡拉乱扯。
     唯物辩证法主要解决社会进化、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问题,这是他的最佳适用范围,他可以泛化、扩大适用范围,用来指导自然科学。唯物辩证法不适宜用来解决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例如伊拉克战争等等,布什打伊拉克就没有使用发动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理论推翻萨达姆,而是运用了资产阶级的理论弱肉强食打垮了萨达姆。理论一定要使用在适合的的地方,不可乱用。
    在使用理论的时候,不能够教条,不能够单单运用推理的懒方法、教条主义方法,只能够把理论作为行动的指南,要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够取得预期效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1 17:23 , Processed in 0.115074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