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梁常兵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问中西医融合观李先生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4-8-21 06:27:17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4-8-20 01:16
中西医通约不通约看阴阳五行就知道了,看不到看不懂就不要胡扯了。

    阴阳五行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系统论的融合书稿已经基本完成,还没有完全定稿,因此现在不可发表。我说的是融合,产生一个新的原基概念及一个新的理论(融合观),而不是“通约”。
    通约是指“以西医为金标准解释中医。”
    同意先生的说法:“中西医通约不通约看阴阳五行就知道了,看不到看不懂就不要胡扯了。”
42
发表于 2014-8-21 15:21:16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8-21 06:27
阴阳五行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系统论的融合书稿已经基本完成,还没有完全定稿,因此现在不可发 ...

提前祝贺一下。
43
发表于 2014-8-21 22:38:45 | 只看该作者
        没有二问了!
     说明大家都认同中西医融合观了!
     谢谢大家。
44
发表于 2014-8-22 20:22:39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8-21 22:38
没有二问了!
     说明大家都认同中西医融合观了!
     谢谢大家。

你太乐观了。
45
发表于 2014-8-23 07:58:05 | 只看该作者

       对于中西医融合,我持乐观态度。
     谢谢大家默认了。
46
发表于 2014-8-24 22:30:09 | 只看该作者
何九公 发表于 2014-8-18 21:13
不能讲中医理论在西医没传入之已经非常清楚,假如把整个中医理念体系比成一幢大厦我认为中医理论对人体的 ...


不能讲中医理论在西医没传入之已经非常清楚,假如把整个中医理念体系比成一幢大厦我认为中医理论对人体的认识就象是有了整体框架的大厦,室内没有装修,各种结构设施还没有详细地标识。中医还做些更细致的工作,比如中医基础理论的水谷之精,我们是说水谷入胃后经过胃的腐熟,脾的运化吸收的水谷精微,水谷精微一句话,就显得抽象笼统一些,但是王教授通过中西参照,指出水谷之精就是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等,这样是不是把水谷精气细化形象了?我个人认为是可以的,无论从结构到功能,中医完全可以从现代医学吸取新鲜营养,补充完善自己。就象以前的地图,只能大概标上省、府、著名的名山大川,再细化一些可能很难,但是现代条件,完全可以标识到具体市县乡镇村屯户人口人名等等。

当然,在中西互参的时候,我也反对一切以西医为标准,我更希望中医能从现代医学吸取营养来补育完善自己,而不是象仁海那样,把原有的一些理论从中废除,从《黄帝内经》到《伤寒论》再到《温病条辨》,阴阳五行理论无论是用来阐述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现象、还是中药的作用机理,古圣们都在运用,我总感觉先圣们或多或少都能从汲取到有益养,激发智慧,从历代医家的著作中这些是不难看出的。

对古人我们可以理性看待,但是应该有一种感恩意识去看祖先留给我们的东西,如果在几千年前祖先们写的东西,百分之八十是对,还有百分之二十还没完成,自己有能力的,尽力完成就是,没有必要去骂一轮祖宗了才显得自己聪明。
————————————————
    何先生说的非常正确。
47
发表于 2014-8-24 22:33: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8-24 22:38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8-19 06:21
我来试试看,也许说不清楚,博得一笑,足矣。
     一部《伤寒论》以及后世温病把外感热病说得 ...


我们现在论坛中,有几个人对《伤寒论》认认真真的读过?思索过?当我提出《伤寒论》是不是真理的时候,居然得到《伤寒论》是“浅层真理”的答复!而且头脑清楚表述为:浅层真理逻辑上成立!《伤寒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是浅层真理!先生们连热实结胸证是什么都不知道,根本就“不知其然”,何以“知其所以然”,这种逻辑上成立,实际上不成立的“浅层真理”与“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直接对抗!
——————————————————————————
             这就是你不懂的地方。
      伤寒论为什么是浅层真理?因为它没有揭示人体内真实的具体的病理机制,只是从表象上看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是浅层真理。这恐怕没那么难理解吧?把机理解决了,才达到相对完整有深度的真理层次。

      原先没回答你,是因为你的口气不对,所以不作答。
48
发表于 2014-8-25 06:17: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4-8-24 22:54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8-24 14:33
我们现在论坛中,有几个人对《伤寒论》认认真真的读过?思索过?当我提出《伤寒论》是不是真理的时候, ...
         
      伤寒论为什么是浅层真理?因为它没有揭示人体内真实的具体的病理机制,只是从表象上看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是浅层真理。这恐怕没那么难理解吧?把机理解决了,才达到相对完整有深度的真理层次。

          回复:
         那么,请先生说说热实结胸证的表象是什么?阴阳易的表象是什么?为什么他是浅层真理?他们的深层真理是什么?这是科学实证问题,而不是“理解”的问题!
49
发表于 2014-8-25 09:48: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4-8-25 10:02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8-25 06:17
伤寒论为什么是浅层真理?因为它没有揭示人体内真实的具体的病理机制,只是从表象上看问 ...


        实际上我已经说清楚,只是你不理解而已。
      热实结胸证也好,其它证也好,都一样,都是疾病的表象所构成的一个状态,张有和先生最早称其为状态,你称为证态,在我这里,称为疾病表现于外的病理生理学状态,但不是病理生理学机理本身。而且还有张冠李戴之嫌。这个状态毕竟只是一个外在表现,不是人体内真实的病理机制,没有揭示疾病的实质过程,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学问。如果从反映疾病状态而言,它揭示了现象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如果从病理学机制上看,它没有揭示真正的本质,属于经验医学阶段。所以,是浅层真理,这是早期医学的特征,这在当时已很了不起了,在今天没有进入现代医学阶段。你与其他人一样,都没有看到这一步。
   

      急性腹膜炎是一个进展很快的症候群,要看是什么病引起的,一般而言,抗菌素治疗首当其冲,轻者很容易治疗,重者需要做手术。你说的热实结胸证,只不过是病情发展中的一个短暂阶段,用中药治疗是短板,远不如抗菌素来得快。中药用不用基本上无所谓。普外科这样的患者天天有,没有一个用中药治疗的,患者也不可能喝中药。因为,这是西医的长处,也是中医的短板。以自己的短板结合人家的长处,不可能被采用,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你说说,你这样的结合有什么用?况且,手术后的患者要禁食禁水,中药也是喝不了的。这是实在话。
      研究中西医结合,必须知道什么有用,要有的放矢。人家西医能以最快的方式解决的感染性疾病,除病毒感染之外,很少有中医插上手的。要研究西医治不好的,那才是真的有价值。
      中医的长处不在你研究的东西这里,你研究的是中医的短板,如今已不是1800年那个时代。这些活已被西医拿走了,中医没本事再拿回来,因为这是中医的短板。以大刀长矛与洋枪洋炮结合,人家是不会理你的。你要犟,我也不与你争论,只看有没有患者找你治疗这个事实就行。
   

    请问,你这本书出版几年了,有没有一例患者用过?请你据实回答!别人没用过,你自己用过没有?
      假如没有人用过,你自己也没用过,纸上谈兵,说得再好也不等于事实。不信,再等几年看。
     中医研究,必须求实。非典为什么有效?因为中药抗病毒有一定疗效,可以弥补西医的不足。这可能是主要的。中药对于整体状态的调整,也帮了西医的忙。不要忘了,那是病毒感染,可你说的是细菌感染。这是西医的长处,西医正是以手术和抗菌素夺走了中医的患者。这一点你恐怕没考虑。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现实是残酷的。应面对现实,不能掩耳盗铃。
       回答到这里,已不能再清楚了。你若还是看不清楚,就不能再深入了。那是我书中的内容,还不适合在此公布。

50
发表于 2014-8-25 10:14: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4-8-25 02:20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14-8-25 01:48
实际上我已经说清楚,只是你不理解而已。
      热实结胸证也好,其它证也好,都一样,都是疾 ...


      

          回复:
         那么,请先生说说热实结胸证的表象是什么?阴阳易的表象是什么?为什么他是浅层真理?他们的深层真理是什么?这是科学实证问题,而不是“理解”的问题!
         我问的是:热实结胸证、阴阳易的表象!先把二者的表象说清楚,再向下讨论,以免跑题!
         表象是客观事实,不是“理解不理解”的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1 17:22 , Processed in 0.08753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