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心脉痹阻证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5-8-11 08:12:02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5-8-10 23:21
“如果,按着中医教材的说法,中医血就是西医血液的话,那么,血生于脾,脾就是骨髓;
脾裹血,脾就是血 ...

      还是回归到原点,中西医理论进行比较、沟通的时候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即要注意其个性(不可通约性),又要注意其共性(可融合性),二者不可偏废。
     心主血脉与心脏、血液循环具有许多共性,也具有不可通约性,不能混为一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把西医的血液循环套到中医的“心”上!在中医理论中,“心”本身是没有“脉”的,“心”通过“心经”这个经络与全身脏腑、四肢百核发生联系的!与西医理论中的心脏通过动静脉血管系统与全身各器官发生联系,具有不可通约性,根本不是一回事。
42
 楼主| 发表于 2015-8-11 08:38:02 | 只看该作者
     况且,现代的西医理论,血液在血管里正常的、顺畅的运行不完全是心脏的正常功能所能够完成的,动脉血管壁中的平滑肌以及交感神经的功能状态,起着重大作用;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血液的成分、粘稠度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血液循环!与机械唯物论的结构与功能的完全同一不一样了!机械唯物论认为血液循环的唯一动力就是心脏的收缩力,心脏收缩无力,血液循环就缓慢,心脏收缩力大,血压就升高,血液循环就加速!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这种情况,就叫做结构与功能的不对称!结构与功能并非完全对应的,这符合系统论。
    顺便说一下,全身的血管中只有交感神经纤维而没有副交感神经纤维!(只有阳性细胞纤维,没有阴性细胞纤维)
     
43
发表于 2015-8-11 09:18: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5-8-11 02:16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8-8 03:14
心脉是指什么?西医的冠状动脉?中医的手少阴心经?中医的诸阳受气于胸而转行于背的通道?
       ...

心脉是什么,大家引经据典,各持己见,莫衷一是。
对于心脉痹组之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心胸弊闷作痛,痛引肩背内臂时作时止。对此大家不知能否达成共识?将之固定明确下来。然后大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心脉痹阻证之病理本质,与心脉之实质。
心悸怔忡,心胸弊闷作痛,痛引肩背内臂时作时止。从现代医学来看,这是典型的心绞痛表现。尤其是痛引肩背内臂时作时止,是心绞痛特有的特征。
44
 楼主| 发表于 2015-8-11 09:19:25 | 只看该作者
1主血脉:全身的血液都在脉中运行,依靠心脏的搏动,输送全身。包括:心脏,血脉,血液三者构成的独立的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
     =======================
      以上是百度转载的一段话。完全套用西医理论!现代人很容易接受,但是,不符合中医理论!
45
发表于 2015-8-11 09:22: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5-8-11 01:24 编辑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特点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发生,每次发作持续3~5分钟,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诱因。据典型的发作特点和体征,含用硝酸甘油后缓解,结合年龄和存在冠心病易患因素,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心绞痛,一般即可建立诊断。

心绞痛的产生机理,主要是由于心肌血液供应与需要之间失去平衡所致。其特点为胸前区阵发性的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

类型

临床上心绞痛分为:

①稳定性AP(stable angina pectoris)又称轻型心绞痛,一般不发作,可稳定数月,仅在重体力、脑力劳动或其他原因所致一过性心肌耗氧量增高时出现症状;
②不稳定性AP(unstable angina pectoris)临床上颇不稳定,在负荷时、休息时均可发作。发作强度和频度逐渐增加,患者大多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主干近侧端高度狭窄。

③变异性AP(variant angina pectoris)又称Prinzmetal心绞痛,常于休息或梦醒时因冠状动脉收缩性增加而引起的AP。多无明显诱因,心电图与其它型AP相反,显示有关导联ST段抬高,主要是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虽然AP程度重,持续时间或长或短,但很少导致心肌梗死。此型AP对血管扩张药如硝酸甘油反应良好。
46
发表于 2015-8-11 09:37:1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7
发表于 2015-8-11 09:39:57 | 只看该作者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综合征。

②不稳定性AP…患者大多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主干近侧端高度狭窄。

③变异性AP.…主要是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
48
发表于 2015-8-11 09:50:5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9
 楼主| 发表于 2015-8-11 11:12:48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5-8-11 01:18
心脉是什么,大家引经据典,各持己见,莫衷一是。
对于心脉痹组之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心胸弊闷作痛,痛 ...

      心脉痹阻证,其临床表现完全套用冠心病,因此,心脉痹阻证与冠心病等值,通约没有任何悬念。但是,心脉痹阻证在经典中医理论中是不存在的!甚至于在解放前的中医理论中都没有心脉痹阻证,可以在王琦主编的《中医藏象学》中就能够间接得到证实。
50
 楼主| 发表于 2015-8-11 11:24:59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5-8-11 01:39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综合征。

②不稳定性AP…患者大多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主干近侧端高度狭 ...

     心脉痹阻证可以完全套用心绞痛的发病机制解释!临床表现也完全一样,可以通约,那么,心脉痹阻证还有存在的必要吗?直接税心绞痛证或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证就可以了,这时候的心脉痹阻证还是中医理论中的“证”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4 16:34 , Processed in 0.23125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