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十二节 出土医书与《内经》——《<内经时代>补注》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21:54:35 | 只看该作者
⑵硬加一个心包:由于“经脉”最后完成十二经脉说,所以,毫无疑问,心包就是出于十二经脉说的理论需要增加的。可以看出,添上心包这一“脏”,只是为了凑够六脏六腑。(《中西医结合二十讲·第六讲》)
⑶七损八益:见第一节补注。
⑷“蛊”字仅一见于现《内经》:有误。蛊字,《内经》全书共2见。一见于《素问·玉机真藏论》,一见于《灵枢·热病》(经文云:“男子如蛊,女子如怚。”)。
42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21:55:07 | 只看该作者
⑸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少(小)腹闷热疼痛,小便排出白浊,又名蛊疾。此即疝瘕病——此句话前的经文云“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
《类经十五卷·疾病类二十九》注:“热聚下焦,故小腹冤热而痛,溲出白浊也。热结不散,亏蚀真阴,如虫之吸血,故亦名曰蛊。”
出白:尿白,即尿液白浊。按现代理解即男性前列腺液或精液,女性为白带。《素问·痿论》王冰注:“白淫:谓白物淫衍,如精之状,男子因溲而下,女子阴器中绵绵而下也。”
43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21:55:38 | 只看该作者
⑹蛊者:马王堆帛书小组《五十二病方》云:“本书所说的‘蛊’,其症状当如《素问·玉机真藏论》所述:‘病名曰疝瘕,少腹寃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古人以为中蛊毒所致,参看《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五《蛊吐血候》。”
《马王堆古医书考释·五十二病方考释》云:“蛊——‘蛊’字首见于甲骨,如殷墟卜词中有‘有疾其作蛊’,‘不唯蛊’等(胡厚宣《殷人疾病考》)。所谓蛊是古人想象中的一种致病的虫类。……古人认为蛊有天然的蛊和人造的蛊两大类,如《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五:‘凡毒蛊有数种,皆是变惑之气,人有故多造之。多取虫、蛇之类从器皿盛贮,任其自相噉食,唯有一物独在者,即谓之蛊。便能变惑,随逐酒食,为人患祸。’”
44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21:56:10 | 只看该作者
⑺“女子布”(略如月经布):《马王堆古医书考释·五十二病方考释》云:“女子布——即妇女的月经布。……此物在后世医书中虽也入药……如《本草拾遗》云:‘经衣,主惊疮,血涌出。……又烧末敷虎狼伤。’(《证类本草》卷十五妇人月水条引)。”
马继兴说:用女子布治蛊疾“取义于以秽制邪之义,具有迷信色彩。”
45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21:56:50 | 只看该作者
⑻祝由:祝(咒)说疾病之由。又见第十节补注。
廖育群说:“①通览马王堆医书中使用咒术治疗的疾病,并没有什么共性;但经过按各种‘关键词’反复排列,则发现其病因,‘都是可以接受语言信息者’(从动物到精灵,总之是古人谓之‘物’的有生命者)。是知咒术操作者的语言对象是‘病因’,正所谓‘祝由’——祝(咒)说疾病之‘由’(病因)的意思;由于语言的对象并非患者,所以‘精神疗法’的解释纯属子虚乌有。②咒术的语言内容,并非‘巫师口中谁也听不懂的喃喃之语’,而是谁都能理解的各种恐吓、威胁之词。以此达到令能够接受语言信息的‘病因’感到害怕、迅速离去的目的。(《重构秦汉医学图像》)
洪钧按:廖说勉强,试看上文所举“治(疒颓)(疝)祝由方”可知。即便祝由骂的是病,还是给病人听的。即便病人听不懂,还是会有精神疗法作用。
46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21:57:51 | 只看该作者
⑼祝由方有29个:一说祝由方有31个。见周德生、何清湖《<五十二病方>释义》。
⑽楚地……信巫鬼,重淫祀:楚文化的特点。楚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我国古文化的重要一支。它是以江汉地区为中心,在原始宗教、巫术、神话的沃土中发展起来的一支由楚人创造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开放而多元的南国文化。《吕氏春秋·异宝篇》云:“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淫祀:指不合礼制的祭祀,不当祭的祭祀,妄滥之祭。包含了越份之祭与未列入祀典之祭两种。《礼记·曲礼》谓:“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百度百科)
⑾《楚辞》九歌都是巫祝祭神的歌:王逸《楚辞·九歌章句》云:“《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祀)。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47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21:58:20 | 只看该作者
⑿牡痔居窍旁:窍:指肛门。牡痔的痔核生在肛门的周围。《马王堆古医书考释·五十二病方考释》云:“牡(mu 母)——雄性、公性。《说文·牛部》:‘牡,畜父也。’与下文雌性,母性的‘牝’(pin 聘)字相对。牡痔即公痔或雄痔。雄痔之称在六朝时,洛阳龙门石刻药方中仍保留此称。即:‘一曰:肿生息肉状如枣核,孔有脓血,名曰雄痔。’(见《医心方》卷七,第十五引《龙门方》文)。牡痔的息肉,在《古今录验方》中称之为‘癃’。即‘肛边生癃,横肛中,此牡痔。’(见《外台秘要》卷二十六)。”
48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21:58:47 | 只看该作者
⒀以小角角之:利用小的牛角(或羊角)放在痔核的上面作吸角(拔罐)法。《马王堆古医书考释·五十二病方考释》云:“角——《说文·角部》:‘角,兽角也。’本条‘以小角角之’,前一‘角’字系指以牛、羊之角。后一‘角’字指古代外治法之一的‘角法”。”
⒁张角:把角取下来。张,张开、开放。
⒂挈以小绳,剖以刀:用小绳结扎核的根部,用刀把核切开。挈(音洁jie),捆住,结扎。剖,切开。
49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21:59:16 | 只看该作者
⒃“牡痔居窍旁……即已”句:牡痔的痔核生在肛门周围,大的像枣子一样,小的像枣核大小。治法是:利用小的牛角(或羊角)放在痔核的上面作吸角(拔罐)法,约煮熟二斗米的时间即可把角取下来,再用小绳结扎核的根部,然后用刀把核切开,可见到其中有像兔丝子状的东西,或有凝血块像开裂的粉末排泄出来的,就可以治好,此法灵验。(《马王堆古医书考释·五十二病方考释》)
药物组成:火罐1个,细丝线1根,针刀1把。
使用方法:首先用火罐拔出痔疮核,之后用细丝线系起来,再用针刀把痔疮割下来。本方为痔核线扎术和针刀术的结合疗法。(《<五十二病方>释义》
50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21:59:41 | 只看该作者
⒄吮痈舔(舐)痔:“吮:吮吸。痈:一种化脓的皮肤病。用嘴吸脓疱,用舌头舔痔疮。形容谄媚之徒巴结权贵的无耻行为。《庄子·列御寇》:‘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汉书·邓通传》:‘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上嗽吮之。’”(《汉语成语词典》)
战国时还有这种专门职业:《庄子·列御寇》:“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秦王,战国秦惠王(前356~前31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9 14:16 , Processed in 0.06377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