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医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心”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7-8-7 13:10:00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8-4 08:17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这是以人体之“心”比附为国家的帝王、国君、君主 ...



     不要死读书。引经据典,经还是经,典还是典,自己的心没有进入经典,一点经意都不懂,何谈读经?
42
发表于 2017-8-7 14:02:54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7-8-6 22:22
中医里的“心”,不能单独指定心脏,而是对生命中的某种功能起决定作用的称谓。
---------------------- ...
中医的心,就是决定生命的功能,这种功能的名字叫“神”。
心就是神,神就是心。

我觉得李老师后半句话犯驳。【心主神明】这句话,从【X主Y】的一般句子结构来理解,X和Y从一开始就不是同一个东西,否则此话等于同义反复。没有意义。“主”明显是要通过另一个东西(在这里是概念Y)去解释X的功能,所以,可以说,心主神明 = 心的主功能就是神[明],却不宜将之进一步简化成 心就是神。

狭义的心就是实体的心,功能的心是广义的心。按照语言(包括电脑程式语言)的一般规律,如果一个词有多义(正常现象),在一个句子中某个用语的准确含义,只能从该句话的语境中去解读,所以,【心主脉】的心讲的明显是解剖即狭义的心;【心主神明】的心则明显是广义的心。不应说一打开中医书,这个最基本的语言规律就不适用而只能有一个义。

其实所有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是这样使用语言的。譬如“心醉神迷”的心是广义的心,但说“心跳加速”的时候,难道还不是说实体、狭义的心?


43
发表于 2017-8-7 15:32:18 | 只看该作者
医源 发表于 2017-8-7 13:01
先生讲的内容,重点是象和气这两个概念。
先生讲,要在自然中观察,这个很重要。就是要观察。
1、古人 ...

《阴符经》“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内经》讲了那么多的天人合一思想,并且方法相当的明显,还要问如何观?你说你需要什么样的方法去观?
----------------------------------------------------------------------

您教训的是,我读书没有读出来古人的观察方法,所以在这里学习。
您说《内经》“方法相当明显”,可是您没有介绍,我就不知道。《内经》内容多了,您就介绍一二就行。
我不知道古人用哪些方法观察的,所以要讨教。您还没讲呢。

内容太多,咱们先就只探讨神吧。请您介绍,《内经》如何论述神的?
44
发表于 2017-8-7 15:40:27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7-8-7 14:02
我觉得李老师后半句话犯驳。【心主神明】这句话,从【X主Y】的一般句子结构来理解,X和Y从一开始就不是同 ...

萧先生看出问题了。

问题的关键就是,现代中医,杜撰了一个《内经》没有【心主神明】,曲解了中医经典本义,愣生生把中医的心和神割裂成两个概念,错误流传,以致心、脑、神天天打官司,中医跟中医打,西医跟中医打,老百姓跟医家打,道家佛经跟医家打,这方面文章不知道写了多少,笔墨纸张浪费了无数。
就是,“心主神明”是歪嘴和尚念歪了经,惹下这么多麻烦。同样的还有心主血。

脏腑学说的其他四脏,也有同样的问题。


45
发表于 2017-8-7 16:39:46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7-8-7 14:02
我觉得李老师后半句话犯驳。【心主神明】这句话,从【X主Y】的一般句子结构来理解,X和Y从一开始就不是同 ...

【心主脉】的心讲的明显是解剖即狭义的心;【心主神明】的心则明显是广义的心。
------------------------------------------
问题就出在这里。

【心主脉】,还有【心主血脉】、【脉舍血】是《内经》讲解剖的,解剖看得见。
另外的【脉舍神】,就成生理的内容了。而心主血,则是后世医家对经旨的曲解。
心和脉的关系,脉和血的关系,割开死人肚皮可以看到,【脉舍神】就不能靠解剖来看见了。

解剖不能看见的东西,中医用什么办法来发现,这是我们要探讨的,这个问题探讨出来,脏腑学说的来源就清楚了。

心主血的解释,一般是讲,心脏有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或者说是原动力。
这个讲法有几个错误:1,曲解了经旨。2,牵强附会地迎合现代生理学。3,对辨证论治没有意义。4,惹出来许多麻烦,萧先生在这里费力讲狭义、广义,也是这个心主血惹来的。

中医的心,就是神。古人解剖发现了心主脉、脉舍血、心主血脉,发现的是正确了,可是对中医没有用处,对中医有用的就是“神”。

古人的解剖有一些正确的地方,但对中医发展没有用处,所以古代中医抛弃了解剖发现,用中医的方法形成了脏腑学说。现代中医为了迎合西医,把古人的解剖知识拉出来,往现代生理学上硬凑,惹下这么多官司。
46
 楼主| 发表于 2017-8-8 00:45:02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7-8-7 07:32
《阴符经》“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内经》讲了那么多的天人合一思想,并且方法相当的明显,还 ...

1、您说《内经》“方法相当明显”,可是您没有介绍,我就不知道。《内经》内容多了,您就介绍一二就行。
我不知道古人用哪些方法观察的,所以要讨教。您还没讲呢。

内容太多,咱们先就只探讨神吧。请您介绍,《内经》如何论述神的?


回复:
     1、《内经》中,“ 运气七篇中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都是论述五运六气的基本理论,以后的《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都是对气机的认识和运用。请用心去读,按照古人的方法用心去观察天地。
    2、想研究“神”,请先搞明白“气形”二者之间的关系。否则,属于空谈,就像小学生去研究高数,差了很多的基础。《内经》有“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化生精,精生气,气生神”,总结出来就是“气生形,形生神,神化气,气成形”,这解释了“基因能够遗传生命”的机理所在。也揭示里药物为什么可以治疗疾病的机理!!

     想研究“神”,还需好好的读这些古人的经典。虽然没有很清晰的给你展示出来,但都包含在古经之中。路径已经给你,别在老问如何走!!!
     
   
47
 楼主| 发表于 2017-8-8 10:36: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医源 于 2017-8-8 02:45 编辑


      由于“心”是中心的代称,那么生命精神有活动的中心、血液有循环的中心、水液有代谢的中心、食物有运化的中心、气体有交换的中心、物质有贮藏并转化的中心…… 因此就有了心肝脾肺肾,如同一个国家的省份。亦如同对整个生命的功能的分权。但这些脏腑也有一个中心,即为脑。
      有些人纠结于心脑不是一体的,心脑的合并的理由在于“气”的状态、及其血液的变化对脑的影响极大,将心归之于脑;如同肾将生殖系统合在一起是一致的。但如果不明白五行、不懂气机在生命体的四分架构,则无法理解中医中五行配五脏,及其体内器官为什么会归于一种脏腑。如果你还纠结不休,那么就对照一下:你懂“气”了吗?你知道五行状态和气的关系吗?你知道气在生命体的空间里如何分布吗?不知这些,连中医的门都未入,在挑中医的什么毛病?创造什么新中医?离开气,就与中医一点关系没有!
      
      “神”不是人独有,生命均有。国家把所有人的“神”统一起来,形成了众人的意志;生命把细胞的意志联合起来,形成了统一的思维意识。人有神,细胞、细菌乃至病毒难道就没有神?如果说神在大脑,那么细胞组合起来的心肝脾肺肾的众多细胞的统一的神又在何处?只知道宏观,微观难道就可以摈弃?积土成丘、积步千里,没有一个个土壤颗粒的稳固支撑,何来土丘?没有一步步的尺寸叠加,哪来的千里?忽略了一个个的细胞,何来的生命体?
48
发表于 2017-8-8 10:56:56 | 只看该作者
医源 发表于 2017-8-8 00:45
1、您说《内经》“方法相当明显”,可是您没有介绍,我就不知道。《内经》内容多了,您就介绍一二就行。
...

1、《内经》中,“ 运气七篇中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都是论述五运六气的基本理论,以后的《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都是对气机的认识和运用。请用心去读,按照古人的方法用心去观察天地。
---------------------------------------------------------------------

我在前面请您指教《内经》观察“神”的方法,您却要我读七篇大论。七篇大论我读过几次,实在没有看出来古人的观察方法,您有心得,请不吝赐教。
天地、藏象,内容太多,咱们在本帖,先就集中心、神的内容谈吧。
49
 楼主| 发表于 2017-8-8 10:57:34 | 只看该作者


     用西医的解剖手段理解中医的整体,那是用小学的加减去算微积分!!西医讲的是已有并能被人类看到的物质 - 形态结构,但不管这些能看到的形态结构是怎么来的。而中医则要研究这些形态结构的来历,形态结构的形成过程就是气的运行轨迹。物以显道谓之神,何为神?
     只盯着大脑就是所谓的神了?离开大脑就没有神了?
50
发表于 2017-8-8 11:06:08 | 只看该作者
医源 发表于 2017-8-8 00:45
1、您说《内经》“方法相当明显”,可是您没有介绍,我就不知道。《内经》内容多了,您就介绍一二就行。
...

2、想研究“神”,请先搞明白“气形”二者之间的关系。否则,属于空谈,就像小学生去研究高数,差了很多的基础。《内经》有“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化生精,精生气,气生神”,总结出来就是“气生形,形生神,神化气,气成形”,这解释了“基因能够遗传生命”的机理所在。也揭示里药物为什么可以治疗疾病的机理!!
------------------------------------------
总结出来就是“气生形,形生神,神化气,气成形”,这话很有道理,形是气生成的,神,是形生成的。人的形,活生生地摆在那里,就是死了,也有一具躯体在,要探究,还可以解剖开看。
古人肯定是研究形了。

我不懂的是:古人看见人的形体,如何想到这个“形”是由气生成的呢?气是什么东西,怎么就能生成人形?
神的问题:
形生神,一个人,哪些表现或者部位是“神”?怎么知道这个“形”是生成了“神”还是没有生成“神”?

请先生赐教。

点评

神的文字本意是什么?再看形是不是形成神。  发表于 2017-8-11 08:4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5 23:16 , Processed in 0.12303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