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7-10-15 09:15 编辑
那么,下面谈下阴阳,这大概也是与传统观念非常非常不一样的。
传统认为的阴阳大概是这样的:阴阳是一对冤家,阴在这头,阳在那头。 
其实,这样表达的阴阳关系,只是特例,不能解释所有的阴阳关系。
在中医教科书中,总结了历代医家对阴阳的认识:1、对立制约。2、阴阳互根。3、阴阳交感与互藏。4、阴阳互为消长和阴阳皆消皆长。5、阴阳转化。6、阴阳自和与阴阳平衡。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复杂的多种多样关系?这是因为,传统上对阴阳的认识还是局部的、散乱的,不系统的,所以就产生了很多看似矛盾的或难以理解结论。比如在八纲辩证中强调了阴阳的对立统一性为总纲,又有多个关于阴阳辩证的特定内容,从而产生了阴虚证到底是阴证还是阳证的争论。
我想,随着中医人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水平不断提高,关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气、血、营、卫等等中医学对世界、人体和疾病的认识的种种概念,会从定性的总体了解,逐渐发展成定量的精确掌握。
那么,如果将阴阳数量化,我们会得到一个关于阴阳的坐标系,而这个坐标系不是传统认为的一维坐标,而是一个二维坐标: 在这个坐标系内,每一个不同的事物,都有一个自己独特的阴阳特性曲线。 比如图中红黑曲线,就表达了这个事物的阴阳度具有阴消阳长的特性。即,随着阴量值增加,曲线对应的阳量值就会减小,反之则阳量增加。
至于中医基础理论中关于阴阳的六种关系,其实不是指一个事物的一个方面都具有这六种关系,而是指不同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的阴阳特性,这样理解,他们就不矛盾了。
这六种关系,可以在阴阳坐标系中表示如下(为了方便理解,都用直线表示):
1.阴阳对立制约的函数曲线,是一条斜率小于零的直线,即左上右下方向的直线。
2.阴阳互根的函数曲线,是一条经过原点的斜率大于零的直线。
3.1阴阳交感函数曲线,就是某事物的阴阳函数曲线,虽事物的结构不同而不同。根据事物本身的结构性质,也许是直线,也许是弯曲线,方向也各不相同。
3.2所谓阴阳互藏,是说任何实际的事物,其阴阳函数曲线不可能与阳轴或阴轴重合,必须在第一象限内部。
4.1阴阳消长之阴阳互为消长函数曲线,与阴阳对立制约函数曲线同。
4.2阴阳消长之阴阳皆消皆长函数曲线,与阴阳互根的函数曲线同。
5.阴阳转化函数曲线,是一条与阴阳平衡线交叉的直线。
6.1阴阳自和指一个阴阳负反馈系统,一种是主系统是阴阳互为消长,反馈系统是阴阳皆消皆长;另一种是主系统是阴阳皆消皆长,反馈系统是阴阳互为消长。
6.2阴阳平衡函数曲线,是过原点的斜率为1的直线。(即45度角倾斜的直线)上图中黄色线。
好了,阴阳暂且简要说到这里。
上面说过,将传统八纲梳理为六条坐标轴后形成一个数学上的六维空间,这只能用公式表达,不能用图形表示了。
不过我们可以用图形表示其中一部分,比如,只将阴阳坐标轴和虚坐标轴一起来作一个立体图形,就很直观的表示出阴虚和阳虚是一种什么状况了,就不会纳闷疑问,阴虚证到底是阳证还是阴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