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千秋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问阴虚是阳证,还是阴证?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7-10-13 11:48:30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7-10-13 11:19
寒热是认识疾病的性质的,具体说,是认识疾病里病邪的性质的。认识疾病的内容多,角度多,寒热是专门认识 ...

谢谢李老师,确定这个 实  是邪气盛,我就放心了,我还以为我理解错了呢。内经中有些篇中似乎正气盛也叫气实,易与八纲所指的实的意义混淆。
42
发表于 2017-10-14 11:24:12 | 只看该作者
柳之心 发表于 2017-10-12 15:57
本来计划一年半载后来个闲谈阴阳来着,借着这个机会先说点吧,请李老师及各位批评。

用王锡民老师或一吐先生的辩论大法,你反对我=你没读懂我的话或没读懂经典,所以,你输了。
------------------------------
  刚读柳先生这个帖子,我何时说过【你反对我=你没读懂我的话或没读懂经典】?先生怎的当众撒谎呀?我一再声明,我发帖子求的是批评,批评的根据一是中医理论,一是中医实践,求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高临床疗效。你批评呀,何必哼哼唧唧造谣生事呢?
中医有中医的理论,中医有中医的实践,中医不是忽悠出来的江湖术语,也不是骗子骗人的工具。

点评

呵呵。  发表于 2017-10-14 14:11
😀😀😀  发表于 2017-10-14 14:10
43
发表于 2017-10-14 11:51:16 | 只看该作者
柳之心 发表于 2017-10-12 15:57
本来计划一年半载后来个闲谈阴阳来着,借着这个机会先说点吧,请李老师及各位批评。

中医前辈创立了多种辩证方法,其中八纲辨证就是很重要的一种辩证方法,也是中医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成就。
---------------------------------------“八纲辨证”不能成立,其一,八纲是病句,“纲举目张”,纲只有一,余者为目。二,“八纲辨证”离开人体是空论,何为阴?何为阳?何为表?何为里?何为寒?何为热?何为虚?何为实?因此,八纲辨证是无的放矢。三,内经对医学的伟大贡献是“形与神具”,形是人体,神是生命,形与神的统一是三阴三阳六经结构。阴阳是六经,表是三阳,里是三阴。三阳多热,三阴多寒。三阳多实,三阴多虚。临床辨脉证以辨病位是何经?何性?故称六经辨证。

点评

噢。  发表于 2017-10-14 14:13
44
发表于 2017-10-14 14:54:38 | 只看该作者
柳之心 发表于 2017-10-12 15:57
本来计划一年半载后来个闲谈阴阳来着,借着这个机会先说点吧,请李老师及各位批评。

八纲,传统上认为是四对既对立又互相联系的证候。
----------------------------何为证?何为候?证是病证,候是病因,证与候是统一的,有其证,必有其因,是客观存在,不是【传统上认为】。对立在哪?统一在哪?
45
发表于 2017-10-14 15:19:08 | 只看该作者
柳之心 发表于 2017-10-12 15:57
本来计划一年半载后来个闲谈阴阳来着,借着这个机会先说点吧,请李老师及各位批评。

六条互相垂直的坐标轴,在数学上形成了一个六维空间,这个六维空间在三维空间内不可能直观的表达出来,所以造成了中医证候的难以理解和掌握,
------------------------------------------------
  【数学上形成了一个六维空间】是无限大,无限远的宇宙空间,与中医学有何关系?《内经》要求为医者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因为天生地长而成人,天生是天生精气以化神,地长是地生五味以立形,神者气之出入生长壮老已;形者气之升降生长化收藏。以升降出入化三阴三阳之体,承载生命运动。先生的六微空间如何说明人体与生命?

点评

我选1。(微笑脸)  发表于 2017-10-14 15:26
46
发表于 2017-10-15 08:45: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柳之心 于 2017-10-15 09:15 编辑
柳之心 发表于 2017-10-12 15:57
本来计划一年半载后来个闲谈阴阳来着,借着这个机会先说点吧,请李老师及各位批评。

  那么,下面谈下阴阳,这大概也是与传统观念非常非常不一样的。


  传统认为的阴阳大概是这样的:阴阳是一对冤家,阴在这头,阳在那头。

  其实,这样表达的阴阳关系,只是特例,不能解释所有的阴阳关系。

  在中医教科书中,总结了历代医家对阴阳的认识:1、对立制约。2、阴阳互根。3、阴阳交感与互藏。4、阴阳互为消长和阴阳皆消皆长。5、阴阳转化。6、阴阳自和与阴阳平衡。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复杂的多种多样关系?这是因为,传统上对阴阳的认识还是局部的、散乱的,不系统的,所以就产生了很多看似矛盾的或难以理解结论。比如在八纲辩证中强调了阴阳的对立统一性为总纲,又有多个关于阴阳辩证的特定内容,从而产生了阴虚证到底是阴证还是阳证的争论。

  我想,随着中医人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水平不断提高,关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气、血、营、卫等等中医学对世界、人体和疾病的认识的种种概念,会从定性的总体了解,逐渐发展成定量的精确掌握。

  那么,如果将阴阳数量化,我们会得到一个关于阴阳的坐标系,而这个坐标系不是传统认为的一维坐标,而是一个二维坐标:
  在这个坐标系内,每一个不同的事物,都有一个自己独特的阴阳特性曲线。
  比如图中红黑曲线,就表达了这个事物的阴阳度具有阴消阳长的特性。即,随着阴量值增加,曲线对应的阳量值就会减小,反之则阳量增加。

  至于中医基础理论中关于阴阳的六种关系,其实不是指一个事物的一个方面都具有这六种关系,而是指不同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的阴阳特性,这样理解,他们就不矛盾了。

  这六种关系,可以在阴阳坐标系中表示如下(为了方便理解,都用直线表示):

1.阴阳对立制约的函数曲线,是一条斜率小于零的直线,即左上右下方向的直线。

2.阴阳互根的函数曲线,是一条经过原点的斜率大于零的直线。

3.1阴阳交感函数曲线,就是某事物的阴阳函数曲线,虽事物的结构不同而不同。根据事物本身的结构性质,也许是直线,也许是弯曲线,方向也各不相同。

3.2所谓阴阳互藏,是说任何实际的事物,其阴阳函数曲线不可能与阳轴或阴轴重合,必须在第一象限内部。

4.1阴阳消长之阴阳互为消长函数曲线,与阴阳对立制约函数曲线同。

4.2阴阳消长之阴阳皆消皆长函数曲线,与阴阳互根的函数曲线同。

5.阴阳转化函数曲线,是一条与阴阳平衡线交叉的直线。

6.1阴阳自和指一个阴阳负反馈系统,一种是主系统是阴阳互为消长,反馈系统是阴阳皆消皆长;另一种是主系统是阴阳皆消皆长,反馈系统是阴阳互为消长。

6.2阴阳平衡函数曲线,是过原点的斜率为1的直线。(即45度角倾斜的直线)上图中黄色线。


  好了,阴阳暂且简要说到这里。

    上面说过,将传统八纲梳理为六条坐标轴后形成一个数学上的六维空间,这只能用公式表达,不能用图形表示了。
  不过我们可以用图形表示其中一部分,比如,只将阴阳坐标轴和虚坐标轴一起来作一个立体图形,就很直观的表示出阴虚和阳虚是一种什么状况了,就不会纳闷疑问,阴虚证到底是阳证还是阴证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嗯,饭后上图一张,结束俺这次闲谈的主要内容。 [attachimg]12558[/attachimg] 因此,阴虚证不是一个单纯的证,是个复合证,既有阳证,也有阴证,也有虚证。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15 12:30
阴阳平衡,你看看内经阴、阳的定义,可以平衡吗?  发表于 2017-10-15 11:23
立竿测影是一维坐标吗?  发表于 2017-10-15 09:40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7
发表于 2017-10-15 09:50:42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7-10-13 10:04
就是正气真气不出入就有病,就是邪气,进入人体又排除,也没有病。

董建军坛友,你是一个可以被忽略的聊天对象。

点评

老董插科打诨,活跃气氛,功不可没。  发表于 2017-10-15 10:53
48
发表于 2017-10-15 11:35:03 | 只看该作者
          至于中医基础理论中关于阴阳的六种关系,其实不是指一个事物的一个方面都具有这六种关系,而是指不同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的阴阳特性,这样理解,他们就不矛盾了。
                        =================================
      1    阴阳是一对矛盾,只有两个事物在一个系统内,具有一定的关系时才能构成阴阳关系,在讨论阴阳关系的时候,只能够在一个系统内,分出阴阳来。八纲辨证中表里,寒热,虚实这六纲,是三对不同系统、各自独立的阴阳关系,在表里两纲中,相对而言里属于阴纲,表属于阳纲,余类推。表有寒热虚实,但是我们不能提问表属于热还是寒,属于虚还是实这样夸系统的问题。
      2    八纲辨证中的阴阳关系与脏腑辨证中的阴阳关系,是不同的。
      3     不能机械的理解阴阳,医学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阴阳的分类必须与临床实践相符合,不能够运用形式逻辑,数学方法演绎与推论,必须以临床实际为标准。阴阳气血只有虚证,没有实证,这是临床实践所决定的,我们不能依据形式逻辑制造出阴阳气血的“实证”出来。临床上有肾气虚、肾阳虚、属于虚;没有肾阳实,肾阴实,肾气实,肾血虚,肾血实这些证,我们不能凭空制造出这些不存在的证。西医也一样,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一般情况下同时支配一个器官系统,但是,皮肤这个最大的器官只有交感神经,我们不能按照形式逻辑,在皮肤上凭空制造一个副交感神经。

点评

赞同!向上竖个大拇指!  发表于 2017-10-15 11:50
49
发表于 2017-10-15 11:37: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金峰 于 2017-10-15 11:38 编辑

一个是按寒热论阴阳,另一个是用虚实论阴阳。对象不同,不在一个体系内。。打个比方:老董家的热炕头和我家的凉水缸,虽然一个热一个凉,但是没有阴阳关系。

点评

物理学到你嘴里成了什么?  发表于 2017-10-15 11:56
赞同!向上竖个大拇指!  发表于 2017-10-15 11:50
50
发表于 2017-10-15 11:53:13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7-10-15 11:21
内经有阴阳的定义与阴、阳的定义,你说的阴阳是内经定义吗?还是中医基础教材胡编乱造的阴阳定义?

你这个可以回复。
我说的阴阳是基于内经而不是内经的定义。是我自己胡编乱造的。嗯哼!

点评

不是中医理论,也不能称为中医。  发表于 2017-10-15 11:5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6 02:17 , Processed in 0.19873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