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杏林童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未来中医药的发展走向取决于这些机构和骨干人士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8-2-5 14:57:55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8-2-5 14:29
结构力学是大学的课程了,我没有学过,按这个名词的意思,是研究工程结构中各种力的,是力学里的一门。猪 ...

当我们无法辨明实践与理论关系的时候,我们不妨采用最简单的办法,看看实践这个词儿的词义、字义。

实践,实际践行,它的同义词是实行。
实验,实际验证,它的同义词是实证。
践行什么呀,验证什么啊,验证理论啊。

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理论来自于实践,应该理解成,正确的理论来自实际践行之后。

点评

是这样。加一句,错误的理论,也有来自于实践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5 15:13
42
发表于 2018-2-5 15:13:36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8-2-5 14:57
当我们无法辨明实践与理论关系的时候,我们不妨采用最简单的办法,看看实践这个词儿的词义、字义。

实 ...

是这样。加一句,错误的理论,也有来自于实践的。

点评

嗯,错误的理论也来自实践,一是,别有用心,二是,实践方法有误,三者,未注意其他因素夹杂进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5 15:17
43
发表于 2018-2-5 15:17:28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8-2-5 15:13
是这样。加一句,错误的理论,也有来自于实践的。

嗯,错误的理论也来自实践,一是,别有用心,二是,实践方法有误,三者,未注意其他因素夹杂进来。

点评

四者,没有经过再实践的检验。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5 15:32
44
发表于 2018-2-5 15:32:33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8-2-5 15:17
嗯,错误的理论也来自实践,一是,别有用心,二是,实践方法有误,三者,未注意其他因素夹杂进来。

四者,没有经过再实践的检验。

点评

然也。 验案,瞎猫碰上死耗子的时候多。 形成各家学说之后,临床的可操作性,几乎为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5 15:39
45
发表于 2018-2-5 15:39:05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8-2-5 15:32
四者,没有经过再实践的检验。

然也。
验案,瞎猫碰上死耗子的时候多。
形成各家学说之后,临床的可操作性,几乎为零。
46
发表于 2018-2-6 23:36:57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8-2-4 16:18
莱布尼茨与二进制是另外一个话题,因为有确实证据证明
 1)莱曾经列出仅用0和1来代表自然数的表单,和
...

计算机,二进制我不懂,您这一篇就当科普宣传了。
我谈谈中医验方的话。什么是验方,广义说,凡中医用的处方,都是验方。

说起验方,我说的这些内容,是中医学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当然不是具体内容和方法,是对这些内容的认识或者议论。
大部分中医人士不会认同我的这些话。有的人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另一部分人他们比我更清楚,只是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我说出来,您懂得。

用通俗的土话说吧,学术语言我也讲不来。

治病靠什么?靠药。(其他工具是另一个话题)。
西医靠西药。中医靠中药?这个要说清楚,中医靠的不是一个一个中草药,而是几个几十个中草药的集合,这叫方。单味草药就是一个方的情况毕竟少。
西医的一味西药,治某病。中医治某病对应的是一个方或者几个几十个甚至数不清的方,而且,某一个病(不管西医病名中医病名),按辨证分,不同的辨证又同时对应许许多多方。
(这也是中医优于西医的一个地方,暂不讨论)

西药的单味药和中药的处方,当初都是蒙的。开始都是单味药。后来由单味药发展出来组合药,就是方。我觉得,在组方这方面,西药至今处于原始水平。
中医在实践中慢慢总结,形成相对固定的组成。西药在实践中慢慢总结,把许多单味药淘汰一大部分,集中到一个或几个上,形成一些比较固定的药物。
中医的方和西医的药,淘汰工作一直持续着,现在西药每年也要淘汰很多种,药管部门时不时发个通知。中医的方,不是具体的药,是药的一种组合方式,也是不停淘汰着。淘汰中医处方,不需要发通知,也不需要商量,大家不用就是了,从中医方书上很容易看出来。中医淘汰的是方,不是药。药虽然也有淘汰的,但都是特殊原因,数量也很少。

最大的方书《普济方》。载有6万多方剂。现在有几个用的?

方剂的保存、淘汰、发扬、宣传,都是在实践中反复应用以后,经过了无数医生和患者的试验,才流传下来的。一部分方剂就永远流传下来了。最有名的当然是张仲景的经方。另外大部分就沉积在古今各种医籍里。

能流传下来的,能沿用一两千年的,肯定是经过无数验证的方剂。
这就是经验方。经验方,就是经而有验。这是中医的精华。
中医的各种所谓理论,都是为了指导如何应用经验方的。

经验方形成以后,如何使用就比较简单了。中医各人有各人的使用体会与决定使用的标准,传授这些方法,比死读书、慢慢悟,要简单的多。
这也是大家重视师承、中医学生重视实习、重视民间中医的原因。

另外,方剂有许多分类,这些分类有的平行有的不平行,可以作为另一个话题聊聊。


点评

下面的照片,是某刊物发表某位国医大师的医案,其中部分截图。 [attachimg]12889[/attachimg] 李老师从这短短的文字中,能看出多少问题? 这位国医大师,还需要几天时间,能正确总结出指导经验方的理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7 11:54
47
发表于 2018-2-7 11:54:26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8-2-6 23:36
计算机,二进制我不懂,您这一篇就当科普宣传了。
我谈谈中医验方的话。什么是验方,广义说,凡中医用的 ...

下面的照片,是某刊物发表某位国医大师的医案,其中部分截图。



李老师从这短短的文字中,能看出多少问题?
这位国医大师,还需要几天时间,能正确总结出指导经验方的理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这是哪位国医大师的杰作?  发表于 2018-2-8 04:57
能评上国医大师的,应该是学验俱丰的名中医。后来的我没有注意,第一批的三十位,大部分是中医界熟知的名医,许多人的著作、成就大家了解,个别人我也有缘接触过。 这些国医大师,大都带过很多学生。中医刊物上,常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7 17:25
48
发表于 2018-2-7 17:25:23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8-2-7 11:54
下面的照片,是某刊物发表某位国医大师的医案,其中部分截图。

能评上国医大师的,应该是学验俱丰的名中医。后来的我没有注意,第一批的三十位,大部分是中医界熟知的名医,许多人的著作、成就大家了解,个别人我也有缘接触过。
这些国医大师,大都带过很多学生。中医刊物上,常有介绍名中医经验稿件,有的还有专门栏目。这里面的文章就大部分靠不住了。简单说吧,许多文章就是学生(还不一定真的是大师的学生)自己杜撰一篇文章,以某大师经验介绍为题,以获得发表机会。
所以,这些文章一点看头都没有。

您截图的内容看,没有症状,这湿热中阻、肝气郁结的辨证是不是对,也不能判断。这处方截出来三味,还把海螵蛸和乌贼骨当两味药。这种处方,药店怎么抓?要是正规医院的药房,就给退回来了。多出现几次,医院要处分的。
看这一小部分,就是瞎编的文章,或者作者可能就根本不是医生。

短短几行,前面辨证、用药,也很荒唐,不用细说了。人家闭着眼睛瞎编,咱们一个一个点评,有点划不来。

点评

李老师不想就生石膏发表点看法吗? 无独有偶,另一位国医大师在某中医药大学讲座,说白虎汤是清热剂。 祖宗起个名字叫白虎汤,他还认为是清热剂。他还得用几十年,能总结出正确的指导临床理论? 我们可以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7 20:26
49
发表于 2018-2-7 20:26:53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8-2-7 17:25
能评上国医大师的,应该是学验俱丰的名中医。后来的我没有注意,第一批的三十位,大部分是中医界熟知的名 ...

李老师不想就生石膏发表点看法吗?

无独有偶,另一位国医大师在某中医药大学讲座,说白虎汤是清热剂。

祖宗起个名字叫白虎汤,他还认为是清热剂。他还得用几十年,能总结出正确的指导临床理论?

我们可以把正确归给大师,错误归给学生。讲座,也可以把错误归给听众耳朵瘸了。
可这些学生和听众,也是中医啊,他们得用多少年能总结出,正确的使用石膏的理论?

点评

石膏是清热药,清肺胃实热,白虎汤用于《伤寒论》的里热证,这些好像没有什么争议。 白虎之名,原为四方神祇之西方神袛,后来与五行学说结合,就用金克木来解读白虎汤治肺热了。 治肺热用石膏或白虎汤,是大家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7 22:18
50
发表于 2018-2-7 22:18:55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8-2-7 20:26
李老师不想就生石膏发表点看法吗?

无独有偶,另一位国医大师在某中医药大学讲座,说白虎汤是清热剂。 ...

石膏是清热药,清肺胃实热,白虎汤用于《伤寒论》的里热证,这些好像没有什么争议。
白虎之名,原为四方神祇之西方神袛,后来与五行学说结合,就用金克木来解读白虎汤治肺热了。
治肺热用石膏或白虎汤,是大家对《伤寒论》的理解,《伤寒论》有“脉浮滑,此表无寒,里有热,白虎汤主之”。这是大家里讲清热剂的理由。
本文截图出来的内容少,除了处方上乌贼骨那个荒唐外,在辨证上也觉得有些不明确1,生石膏清热作用,主要用作外感热病上,说是清肺胃热,也是指外感病气分实热。胃病是内伤杂病中的慢性病,很少用石膏。
2,辨证湿热中阻与肝气郁结,这是胃病里的两个证型,也是两种病机。这两种病机是因果关系还是并存关系?吗没说清楚。
肝气郁结是胃病常见的。湿热中阻一般说脾胃湿热,因为湿热中阻热病上多些。这两种证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
总之,就处方上把石膏当主药用治湿热、治肝郁,一看就像外行。
这种介绍名医经验的文章,许多是编造的,可能和名医一点关系也没有。



点评

生石膏 功效:去燥热 主治:发热,烦渴,口干舌燥等一切燥热之症。 性寒,味辛,五行属金,归经阳明。 是不是这个理,李老师不妨仔细考虑一下。 白虎,星座之名,指西方金行。白虎汤,乃金行之方。同属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2-8 13:0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2 15:31 , Processed in 0.10039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