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道医问题敬(尊敬的敬,不是警察的警)告告毛总,贾胖!
下面引用由古墓厉影在 2009/06/23 11:27pm 发表的内容:
现在的中医界有种很不好的风气:
非但将中医与现代医学割裂——虽然表面上很想攀上“科学”
还要拼命与中国文化中的宗教、哲学及其他学科割裂,
更有甚者,不仅不重视自身的修行、修炼与体悟,还十分之看不起!
完全忽视了中医应该是一门关联性十分之广泛、十分开放的学科!
真不知这些所谓的“中医”在剩下的十分狭窄的“中医”圈子里能打滚出个什么? 目前,把中医与文化并提,宗教化,哲学化,对探讨经典实质很不利.
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涉及方方面面,概括之,记载了华夏祖先的智慧与经验,也不排除闲暇诗情画意.对于具体事物的智慧与经验,就像明珠,若宣扬中华文化的伟大,而忽略具体事物的至精至微,犹如买椟还珠?不,是提椟失珠!
针对提椟失珠者强调明珠的珍贵,并不意味着须要抛弃“椟”!恰恰相反,完整的“椟”才能不失明珠。
对于宗教化、哲学化论者,更是与中医相去甚远,那主要是社会、政治的主题,据知,旧时寺庙道观之中,一些犯法者甚至杀人者,藏身其中,名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逃避官府追究。
一些教授学者,所以取舍失当,并非智慧障碍,而是学者情结障碍。
下面是不才看得懂说不了,故而欣赏有加的教授的观点:
[一方面“象”是由它所表现的事物内在结构所决定的,所有的“象”都不会是乱来的,即“象”是结构的投射;另一方面,“象”的变化反映了“结构”的变化,对于“象”的划分及变化的解释,能够去解释“结构”。其次,“象”的变化,除了有“理”以外,它还有“数”,所以,对于“象”的划分及解释,必须有“理 和 数”,才能具体去应用和验证。此其一。
其三,在中医方面,同样也存在这么一个数学模型,这个模型的具体结构基础就是阴阳、五行和六经,它们的结合运用,实际上就是建立一个关于人体健康的数学模型,中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这个数学模型的不断完善的过程。]
————————————————---
个人理解;欲求医易同源,解释易,就得应对中医治疗对象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气化这个“结构”。不是毫无目标地包罗天地万象。
中医人重视中华文化的主要目标,也应该同样为理解经典所记载的中医技术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