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吴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科学还是玄学?(一)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6-1-3 21:38:3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科学还是玄学?(一)

中医玄学方法论批评之三
吴味
许多网友都在反驳我对于中医的感觉、联想、类比、猜测的“连蒙带猜”的“玄学”思维方式的批评。他们认为现代医学(我一直反对将现代医学称为“西医”,西医是一种殖民主义话语)也用“望问听触”等感觉化的方式,怎么能说中医用感觉化的方式就是“玄学”,而现代医学用感觉化的方式就是“科学”呢?。
实际上现代医学和中医使用“感觉”的方式有本质的区别。现代医学使用感觉是将感觉纳入到“逻辑实证”的“科学”理性思维方式中,让感觉也为“逻辑实证”的判断服务。这种“逻辑实证”首先承认“感觉”不是万能的,不是任何事物及其变化,人的感觉都能够认识的。所以现代医学的“诊断学”的“望问听触”都只能“感觉”到大的异常,比如:触诊肝脏只能判断是否触及或肝脏在肋下几公分左右,听诊心脏也只能听心律、心跳强弱、杂音等,而绝大多数的异常不能感觉出来,比如触诊永远触不出是否患有病毒性肝炎(更不用说甲、乙、丙、丁、戊等型病毒性肝炎),听诊永远听不出心脏电生理的变化,甚至微小的杂音和杂音的类型都很难区别;同时现代医学认为这些感觉要与其它的检查(仪器检查等)一起进行“逻辑实证”的综合分析判断。而中医使用“感觉”不是纳入到“逻辑实证”的理性思维中,而是纳入到“连蒙带猜”的“玄学”感性思维方式中,而且中医认为中医的“望闻问切”诊断手段能够解决诊断学的一切问题,要不然,中医的诊断手段怎么会只有 “望闻问切” 这四招呢?以至于中医使用“感觉”已经有了神化的巫术色彩,以为“感觉”能够把握疾病的一切表现。比如:中医有“把脉看百病”(甚至“悬丝诊脉”这样的荒唐之事在古代确实存在)、“观舌看百病”、“看像诊百病”的等等,而且中医现在确实仍然这样诊断疾病。这样的玄学思维方式不仅导致了这样的疾病玄学诊断方法,而且导致的疾病治疗方法也是神乎其神。比如:“针灸治百病”(甚至“耳针治百病”、“足针治百病”)、“人参治百病”、“补肾治百病”、“补血治百病”的等等,这在现代科学看来无异于巫术(因为它们缺乏基本的 “逻辑实证”),而在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看来,其道理简直是再平常百过的(无非是阴阳和谐互补、五行相生相克等等)。玄学思维与科学思维决定了中医和现代医学的诊疗方法论的根本差别,中医是“连蒙带猜”的,而现代医学是“逻辑实证”的。
不同的方法论导致了现代医学和中医不同的发展模式,科学方法论是“工具理性”,它认为工具(包括人的感觉本身)总是有局限的,所以认识事物要不断发展新的手段,这导致了现代医学的具体方法的不断改进,甚至方法论本身都在不断进步。而“玄学”方法论是“功能感性”(综合功能反映论),它依赖感性的综合功能对于事物本质的“悟道”,而“悟道”只需要“灵性的感觉”,而“灵性的感觉”是不需要外在的工具的帮助的(所谓灵光闪现),这导致了中医的具体诊疗方法的千年不易,而只有浩如烟海的案例描述(而现代医学主要是治疗方法及其改进的描述),即使是中草药,表面上数量增加了多少倍,但药物的类型基本不变;而不像现代医学的药物在治疗机理上也是不断翻新。即中医的玄学方法论导致了中医“以不变应万变”,而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论导致了现代医学“以万变应万变”。现代医学和中医谁对生命运动规律的探索更有效,几乎是明摆着的事实。
发展中医不是要将中医的玄学方法论发扬光大,恰恰相反,发展中医就是要以现代科学方法论去发现中医某些局部的科学性,然后加以改造,而变为现代医学的一部分。这就是“现代中医”。“现代中医”的诊疗方法再也不是中医的玄学方法而是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现在的“中西医结合”不是我所说的“现代中医”,“中西医结合”是“中医+现代医学”(被称为“西医”),比如以现代医学的诊疗方法为主,中药治疗为辅。然而中医的整个诊疗理论体系(包括概念系统)都与现代医学完全不搭界,中医怎么能够随便将现代医学的诊断结果直接应用于中医治疗呢?这种“中西医结合”又是中医玄学方法论下的胡乱联想、类比的“荒唐”行为(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研究,中医的疾病概念是不能随便与现代医学的疾病进行类比的),实际上它在科学、伦理学、法学上是极其危险的。而我说的“现代中医”不存在什么“中西医结合”,它实际上是现代科学对中医的“再造”,在再造的地方,中医相应的玄学理论内容(尤其是玄学方法论)将被彻底消解。这样的“现代中医”必然导致中医的解体,这是无可奈何的!如果我们不愿意看到这种解体,那说明我们还不是一个科学理性的民族。
对中医的批判是不能顾及千千万万靠中医吃饭的人都感情的,而只能以现代中医为指归,不然,不仅损害中华民族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导致我们有限的卫生资源因为投入在对无效的中医玄学的继承上而造成巨大浪费,由此减缓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速度。当然中医人士工作的整体转型将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工程,它需要研究一定的合理的社会机制促其实现。而这已经是另外的话题。
2005年2月中下旬于北京和深圳
52
发表于 2006-1-3 23:45:1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科学还是玄学?(一)

回吴味:
1.一门知识是否科学不是由方法或方法论所决定。而是由这门知识是否写真了事物的运行规律。
2.中西医是不同对应域原的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健康与疾病观不同;诊断治疗方法各异。你不能以西医的观念和方法来评价中医是否科学。
3.首先请问你。整体的内在的微观的变化有无信息的外在释放、表达?如果有,那么为什么就不能从脉、舌中了解到内在微观变化的信息而作出诊断?你怎么总是在妄断?
4.你承不承认西医存在缺陷或认识的盲域?循征医学的提出和出现是否因现代医学存在的缺陷所致?
5.细胞是生命的最小单元。它的正常与异常与健康、疾病有何关系?它的变化有无信息在整体层面表达?这种表达又如何?西医有这一域原的理论阐述吗?中医理论正是这一域原的知识体系。本来我还不准备与你道出。但你大狂妄了,不得不给你点一点!
6.你的狂妄源于你对中医的无知。
53
 楼主| 发表于 2006-1-4 09:49:4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科学还是玄学?(一)

下面引用由gonmai2006/01/03 11:45pm 发表的内容:
回吴味:
1.一门知识是否科学不是由方法或方法论所决定。而是由这门知识是否写真了事物的运行规律。
2.中西医是不同对应域原的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健康与疾病观不同;诊断治疗方法各异。你不能以西医的观念和方 ...
你似乎未看清楚我的文章!请认真读我的三篇专题文章后再发言!
54
 楼主| 发表于 2006-1-4 12:44:4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科学还是玄学?(一)

下面引用由gonmai2005/12/13 09:50pm 发表的内容:
不见得有什么新意。
依旧重复方法论决定科学性。
客观规律是必然按自已的运行方式运行。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当你完全写真(即完全表达)它时,你就是真理--科学,否则你就是谬论。
中医引入现代科学方法-- ...
方法论(包括具体的方法)就是决定一个学科科学性的主要因素,甚至就是构成学科的最主要方面。
一项科学研究,如果方法不科学,其结论的真理性是不可信的,也是不能信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的 基本常识。但是中医不顾方法论的非科学性,就是相信中医的诊疗是有效的,并反过来说,因为有效,所以诊疗方法是科学的。但是中医的这个“有效”首先就是不成立的,即使成立,也不能说明方法是科学的,因为方法的科学性有它自身的要求,而且我们不能排出“有效”是一种“巧合”。
55
发表于 2006-1-4 14:10:3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科学还是玄学?(一)

吴味老师,可以看看我的文章,然后再聊聊吗,
56
发表于 2006-1-4 14:18:2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科学还是玄学?(一)

吴味老师,我觉得批评你的文章太难了,因为错的地方太多了, 请谈谈你对这篇文章的看法.
量子物理学对中医学的现代解读
项晓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
  量子物理学是20世纪初诞生的令人震惊的科学。理论上,它以科学史上“史无前例的精细程度正确地描述着世界”,成为几乎所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实际应用上,在它的理论的指导和制约下,诞生了核能反应堆、激光器、电子显微镜、半导体、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等,被物理学家们誉为“一种前所未有的最有成效的科学理论 ”。
  不仅如此,由它产生的科学思想与哲学观点同样是一场真正意义的革命,它刷新了我们对于世界的看法,对于其他学科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中包括中医学。
  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经典量子论和现代量子论的创立者之一。1913年把量子化的概念引进原子结构理论,于1922年获奖。此后,他提出电子的波动模型与它的粒子性是互补的,使量子力学的发展由经典量子论进入现代量子论的阶段。
  A 量子物理学的基本内容
  一、量子世界的测不准原理
  很多实验分别证实:光子这样的量子粒子(其物理性质是以相差一些离散的量的方式变化,如原子、电子、光子、夸克等)既显示出似波性又显示出似粒子性,即具有波-粒二相性。进一步的实验又证实,在观察光子的似波性(粒子动量)时,仪器对其位置的精确度产生了一个很大的扰动,因此光子位置就测不准了;同样,在观察光子的似粒子性(粒子位置)时,仪器又对其运动动量产生了很大的扰动,因此光子的似波性就测不准了。这意味着,要同时测量一对确定的动力学量(粒子的位置与动量)是不可能的,测量中总是存在得知这一个量的信息而不得不放弃另一个量的信息的情况。这就是测不准原理。
  这个物理学原理诞生了下面一些科学思想:
  1.经典物理学认为,不管我们观察与否,粒子都是在那里存在的一个实体(定域实在的),像宏观尺度上的弹子球。量子物理学认为:在测量之前我们并不知道粒子是什么,由于测量的选择我们把它升格为有位置的实体或者能干涉的波,所以,粒子依赖于观察工具对它的观察而存在。
  2.量子世界存在测不准原理导致不可预知性。因为在任何时候,我们的测量都不能得到一个粒子行为的完整信息,既然我们无法正确了解粒子现在所处的状态,我们也就无法预知其将来的行为。
  3.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构成了量子物体的两个互不相容却又相互补充的性质,我们通过不同的测量方法得到两种结果,对粒子行为进行互补描述,用一个孤立的值描述是不完整的。量子物理学哥本哈根解释的代表人物玻尔把这上升为互补原理,他认为,这是自然界所固有的客观事实,我们不能说我们的经验世界是A或就是B,而应当说我们的经验世界纯粹是这两个可能世界的混合物。现在有的科学家把这原理引申成为这样的观点,即“一个系统有两个不同的、互补的描述的概念”。
  4.在量子系统中,一个测量结果是由被测的客体和测量装置共同决定的,即是被测粒子与宏观的测量装置共同作用的结果,“离开了同整体的关系,部分是没有意义的。”
  二、量子世界的非定域性
  量子世界测不准原理是量子世界固有的现象,还是因为我们的实验没有能力同时感知到两个量?原子究竟是一个用来解释广泛的观察结果的抽象构想,还是一个定域实在的东西?1935年爱因斯坦与波尔多斯基、罗孙共同设计了一个思想实验(EPR实验,内容略),想从中得出粒子是定域实在的结论以否定上述科学思想。玻尔反驳了爱因斯坦,指出:粒子在测量之前它具有真实的位置和动量是不对的。
  两个人思想争论的检验,1965年由贝尔不等式做出数学上的证明,其后又有1982年巴黎大学的阿斯派克特所做的实验证实:爱因斯坦输了,量子物理学预言是正确的。这意味着:量子世界的测不准性质确实存在;一个量子系统的两个远距离分离部分之间的瞬间关联,即爱因斯坦所嘲讽的“幽灵般的超距作用”确实能够发生。科学家们承认“我们不得不接受这种关联性的非定域性,将它作为量子过程所展现的自然界的一个固有的事实。”
  由此产生了下面一种科学思想:
  在一个量子系统中,两个相距很远(即使有几光年距离)的相关粒子必须被看作是一个整体,它们之间存在着肯定的关联协作性,并且,这种关联协作性内在于量子世界中。这意味着,一个系统中的各个相关部分不是独立存在的,即使它们可能相隔遥远,看起来似乎没有必然的因果相关,但是其实,它们之间总是存在着整体需要的一致性和关联性。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比如,中医理论的“天人感应”;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感应;孪生子之间或母子之间的身体感应;气功外气的远距离作用等等,所以我们应该“放弃分析的想法,不再把世界分析成相对自主的部分,分别存在但同时又互相作用。相反,现在最受强调的是不可分的整体性……。”
  科学家们认为:“如果我们想得到某些我们需要的具有哲学洞察力的东西,我们就必须按照已有的量子理论去理解世界图像。”“不是因为我们特别倾向于接受这种观点,而是因为它是我们达到比较准确地描述物理世界行为的惟一方法。”
  B 量子物理学的哲学观点
  自然科学是哲学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的进步必然促使哲学做出思考。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精神和物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二是精神能否认识世界,即世界是否是可知的。量子物理学所揭示的思想,在这两方面都给哲学的基本命题以新的补充。
  首先,由于观察测量在量子物理学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所以实验者以一种基本的方式参与了微观实在的形成。就是说,只有当观察者观察它时,它的种种行为和性质才被最终的决定。这意味着,在物质的形成中,精神起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作用。400多年来,现代科学已经习惯把人的意识的影响排斥在对客观世界的研究之外了,而现在,物理学这个很客观的科学却不得不重新认识这个问题,要把人类的精神放进我们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科学活动中来——量子物理学在物质实在的本质中给了精神一个正式的席位。但是它不同于沃尔夫、笛卡尔为代表的“二元论”世界观,把精神和物质对立起来,也没有像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那样回答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实际上它认为“观察工具和被观察的物体不是分开的”,因此没有谁是第一性的,世界其实是精神和物质、主体和客体互为交织在一起的一个整体,两个侧面互为依存,和谐地构成完整的世界。
  其次,如前所述,经典物理学认为世界在理论上可以预知,这是决定论的观点。量子物理学认为,由于测不准原理,我们不能正确地预言世界,只能就我们的测量方法观察到的结果做出有意义的几率预言。玻尔说:“物理学不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而是告诉我们关于世界我们能够谈论什么。”这个观点既否定了决定论又不同于非决定论。哲学上的决定论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规律性和必然性;非决定论则把世间一切现象都看成毫无客观规律性,纯粹是偶然的结果。量子物理学却告诉我们:世界不可以精确预知,然而并非毫无规律可循。这使我们联想起很多宏观世界的不可预测系统,如远期气候变化、股市行情、轮盘赌、战争形势等等,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的确不能准确预言它们的行为,只能给出某种可能性的概率。这对于系统论科学和复杂性、非线性科学的研究,具深远的指导意义。
  二、还原论和整体论
  哲学上的还原论观点认为:自然界的高级运动的形式是低级运动形式的结果。400多年来,西方科学思想主要倾向于这一观点,物理学把物质还原成原子分子这样的部分来研究,医学把人体还原成细胞核酸这样的部分来研究。当然,这大大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促进了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但是量子物理学认为,量子粒子的种种微观特性是依赖于全体宏观测量条件的,因此部分的性质只有与整体系统结合起来才能获得,离开了与整体的联系,部分是没有意义的;另外,一个系统的相关分离部分相隔得再遥远,其关联性仍然存在,体现着步调一致的整体的属性。正是用还原论的方法进行研究的量子物理学,让我们重新面对和思考世界的另一个图像——整体。宇宙活动可分成两种有序:质朴的有序和复杂的有序。质朴的有序是还原论指导下的经典物理学研究的种种现象,比如太阳系运动中或苹果下落过程中的规律性;复杂的有序是整体论研究中具有某种目的而合作的整体现象,比如木星表面美丽的花纹、生命现象、队伍的战斗力等等。还原论试图揭示出整体组织中的简单成分,并推导出整体的特性,而整体论则注意整体的复杂性,并运用整体论的方法去研究整体。整体的重要性我们到处可以看到:细胞组成生命才有意义,文字组织成文章、个体蕴含于社会才有意义。可见整体不仅仅是部分的集合,它还比部分高出一个结构层面,因此,整体所反映的现象不容忽视。
  三、方法论
  还原论的认识形式导致人们把整体的东西分割成部分来分析,因为只有把整体事物简化成最基本的单元、最纯粹的状态,实验的结果才是准确的。因此,现代科学400多年来就是这样把一个整体的复杂的问题先进行分解然后再采用分析、推理再加上实验检验的方法去研究的。无疑,这是还原论必定要采取的方法,也是我们认知世界的重要的和成功的一种方法。但是,这样做的结果使得很多关于整体性质和复杂事物的信息丢失掉了,它不是反映整体的惟一的方法。在量子理论的不确定性原理、互补性原理及其整体观的哲学观点问世以后,人们开始质疑这方法能否正确反映整个世界图像。比如,单个字的意义可以推导出整部小说的情节吗?从报纸上的一个墨点的原子集合能看出一幅完整的风景图片吗?显然世界上好多事物,比如,生命的特性、乐曲的主题、战争的态势等等,其复杂性质只有在整体的结构层面上才能显示出来,单从部分研究是不能完全反映的,并且用研究部分的方法套用到整体现象的研究上,也是极不合理的。有时,整体只能也只需用研究整体的方法可以奏效。比如,那幅风景图片的美感我们只要通过处理整张照片,而不必去处理每个墨点;一个感冒患者上火了可以服中药清火,而没有必要检测他的DNA。而且整体的事物往往蕴含着复杂性,因此需要对这类世界图像的研究有一个不同于简单图像研究的方法。一般说,整体观的研究方法是从宏观、系统的角度出发,以直觉感知为认知基础,接受实践的检验后,上升为经验理论再指导实践。它着重研究部分的组合情况以及部分间关系对整体性质的影响等。
  四、互补原理
  。“互补原理”是玻尔的基本观点,他说:“互补一词的意义是:一些经典概念的任何确定应用,将排除另一些经典概念的同时应用,而这另一些经典概念在另一种条件下却是阐明现象所同样不可缺少的。”唯物辩证法的“一分为二”观点和我国古代哲学史中的“合二为一”观点,都注意到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一分为二”强调了一个事物内在的分解和矛盾的对立性的一面;“合二为一”强调了矛盾双方的互相依存、互为存在一面;而“互补原理”则强调了这样的哲学观点:“测量仪器分为互补的两类,分别测量两个互不相容的物理量,如坐标与动量,两类仪器的测量显示互补的关系,对微观粒子的运动应采用‘互补描述’,两种不能同时成立的描述结合应用,相互补充。”如前所述,我们生活中的确会遇到不少一个系统有两个不同的、互补描述的概念,“互补原理”告诉我们,事物内部存在着两个对立又互补的两个方面,应该用符合各个对立面运动规律的方法分别观察它们的运动,然后进行两个方面的互补描述,以得到对该事物的全面、客观的认识。
  C 量子物理学对中医学的意义
  哲学是从原则高度指导人们的思想和社会实践的,量子物理学哲学观点对中医理论的理解与支持广泛而深刻。
  一、整体观问题
  分两个方面讲,第一,量子哲学整体观认为,粒子的种种特性依赖于全体宏观测量条件,因此部分的性质只有与整体系统结合起来才能获得,离开了与整体的联系,部分是没有意义的。而中医理论强调的“天人合一”思想,正与之有异曲同工的呼应。“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类与周围的世界是统一的,人就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一个方面,……天道变化必然影响人道”因此中医理论认为:“天地万物本为一体”,“人从天生,故合天道”,“人之身也,与天地形象相参;身盛衰也,与日月相应也。”“善言天者,必应于人”等等,说明人类是天地这一整体系统中的一个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自然界的影响,不可以独立于天地亦即环境气候地理等因素之外去考察人体这个部分。第二,量子哲学整体观认为,相关的分离部分必须看成是一个整体,分离的部分间有着同谋协作的关联性。中医理论也认为人不仅与自然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的自身也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人体脏腑、体表、经络、官窍都是相关统一的,都具有关联性。如中医理论的脏腑相关学说、经络脏腑相关学说都说明人体的各脏腑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人体的各种功能互相协调彼此为用,人体疾病的发病机理上互相影响等等。不仅如此,中医理论也认为“物类”是“相感”的,北宋赞宁著有《物类相感志》,记述了物类相感的种种特殊现象共有400多例,说明生长在同一个自然环境里的分离的部分是有显著的感应现象的。这种具体实用的整体观显然和量子哲学的整体观有着很深的认同。
  二、互补原理与阴阳学说
  如前所述,量子哲学的“互补原理”观点认为:事物具有两个不相容的侧面,要得到对该事物性质完整的认识,必须使用两个方面各自测量的结果进行互补的描述。这种观点早在中医理论的阴阳学说中就有着从理论到具体应用的理解与阐述。比如,“一阴一阳之谓道”,“阴不可无阳,非气无以生形也;阳不可无阴,非形无以载气也。”“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等,说明事物具有两个方面,互为依存,不可偏废某一方面的观察;在把阴阳理论应用到中医的各种医疗实践上则有,“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故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等等,说明在医疗实践中阴阳两方面的变化是要同时观察的。另外,玻尔还认为:这种互补原理是自然界固有的并不只是实验制作粗糙的结果。中医的阴阳理论对这也早有深切的理解,比如“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等等。互补原理和阴阳学说都承认事物有这种并协性,并且这种并协性是根植于自然万物中的。事实上,玻尔把中国古老的阴阳太极图作为其家族的族徽,并在上面刻了“对立即互补”的字样,正反映出互补原理和阴阳学说之间的那种渊源的内在联系。
  三、精神的作用问题
  量子物理学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令人信服的实验,证明意识在物质实在的本质中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所以量子哲学认为:精神与物质互为依存,精神应被看作是一切物理事件中不可分离的因素。这正是量子物理学革命性的结论之一,难怪波尔说:“假如一个人不为量子论感到困惑,那它就是没有明白量子论。”其实,这种哲学观点对于中国人来说应该不太陌生,尤其是对于学中医的人们来说。我们都知道中医特别讲“医者意也”,这里的“意”一是指注意力。比如,“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粗守关,上守机”,强调“守神”、“守机”即强调注意力的集中对于治病的重要。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认真,而是“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浅深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应该是一种意念的把守。二是指在诊治过程中的思维作用。比如,“医者意也,在人思虑。”“善于用意,即为良医。”“况医之道,有神圣工巧之殊;药之性,有君臣佐使之别;人之受病,则寒热燥湿,强弱盛衰,千变万态,不可言。既苟非精其意而通其妙,乌能已人之疾。”等等,强调中医治病在诊脉、用药过程中医家的思维、悟性、直觉、灵活性等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只有通过“精其意而通其妙”的思维过程,方能正确辨识疾病,并找到正确的治疗方法。这与现代医学愈来愈偏向“仪器+药物”的诊治手段相比,是非常强调主观思维作用的,不管是“注意力”还是“思维作用”,强调的都是医家的精神活动在医疗实践领域中的作用。其实,这正是处理整体问题、非线性科学中通常都强调的,中医不是那种线性科学,所以这种思维的重要性对于它显然不言而喻。至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量子哲学和中医理论讨论的不是一个领域的问题,切入点也各不相同,然而在强调精神作用的哲学观点上,它们殊途同归并且互为诠释。
  四、方法论问题
  还原论的世界观在微观量子世界里的失效,直接导致量子哲学不仅对还原论的世界观而且对其研究方法的普适性提出质疑。人们不禁要问:还原论的方法论适应于所有事物的研究吗?是衡量所有事物科学性的惟一标尺吗?敏感的人们会立刻回想起400多年前现代科学还没有诞生时人们观察整体问题和复杂问题所使用过的方法,那就是人类认识世界图像的另一个基本方法——对整体和复杂事物所采取的“直觉+经验+实践检验”方法。事实上,如果我们希望理解的是一幅完整的世界图像,就应该针对不同的对象选择合适的认识形式及其研究方法去观察研究,不能混用或者只用一种认识形式及其研究方法去针对全体的研究对象,比如坚持从分子核酸水平去检验中医理论、坚持从武器的基本结构去考察一支部队的战斗力等等。还原论的“实证+推理”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只眼睛,整体论所采取的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另一只眼睛,在认为还原论及其方法论才是科学的观念统领我们认知领域几百年后的今天,量子哲学整体观的提出无疑对中医药学的理论和方法学都是一个极大的肯定。我们都看到,就在我们国人为“中医学是否是科学”、“中医药的方法学是否是科学的”问题争得热火朝天时,西方的科学家们已经冷静地提出“中国古代科学方法都是从宏观、整体、系统的角度研究问题,其代表是中医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学习。”我们应该为此感到深深的鼓舞和欣慰!
57
发表于 2006-1-4 14:54:0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科学还是玄学?(一)

       其实吴味先生的论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医理论不符合"科学方法论",但是,科学是不会按着人们预定的方法发展的,科学只能按着科学自己的发展规律发展,吴先生的观点就是中医必须符合西医的发展方向才能称之为科学,但吴先生并不知到西医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截止到目前,西医能够真正解决的问题,只有已知的细菌感染问题,对于未知的和变异的细菌,西医不得不跟在后面不停的追逐,但永远也追不上.还有,人体疾病的病因远远不仅仅是细菌,还有许许多多的原因,在对于病因的认识上,中医是大大超前于西医的,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挂了多少天吊针都不管用,几副中药就好了."有些不信中医的人,把这种情况,归结于人体的自愈能力,或者是西医本来就快治好了,中医捡了个便宜.这种见识是十分可笑的.中医治病是有自己的道理的,不是象你所说是碰,认为中医不科学,是因为你不理解中医,不懂得中医理论,希望先生放弃偏见,仔细研究一下中医,你就会发现,中医不仅仅是科学,而且其科学性远远超过了西医.
58
 楼主| 发表于 2006-1-4 21:20:0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科学还是玄学?(一)

下面引用由jlzhhj2006/01/04 02:18pm 发表的内容:
吴味老师,我觉得批评你的文章太难了,因为错的地方太多了, 请谈谈你对这篇文章的看法.
量子物理学对中医学的现代解读
项晓人 南京中医药大学
  量子物理学是20世纪初诞生的令人震惊的科学。理论上,它以科学 ...
    “玄学”与东方神秘主义实际上是一个事物的两面,它是我们的古人把握(认识)时间与空间的一种原始方式,表面上似乎很深奥、神秘,实际上完全是对事物缺乏分析的模糊认识(想象),所以玄学永远无法象现代科学(如相对论、量子物理学等)一样去把握时间与空间的“本质”,尽管我们的玄学家常常将玄学比附于现代科学的成就,比如说:“元气论是中国哲学对宇宙万物数千年思辨的卓绝成就,它体现了中国哲学思辨对于客体的深邃的把握能力,其内涵几乎囊括了现代科学中关于粒子、力、声、光、电、磁、波,以及生命运动等等在内的一切因素。”(董欣宾、郑奇《六法生态论》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体现出中国人一贯的“附会癖”(吴味《打的还是“中国牌”》)。
    中医这种原始混沌思维的玄学怎么能够与现代科学思维的量子物理学扯在一起呢?
    不要说量子物理学,连研究模糊现象的模糊数学,也是逻辑实证的。逻辑实证是科学的根本方法论。
    现代科学的综合不是混沌的综合,而是在高度分析基础上的综合。现代系统论就是这样的综合的产物。
59
发表于 2006-1-4 22:07:4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科学还是玄学?(一)

-=-=-=-=-=>
下面引用由gonmai2005/12/13 09:50pm 发表的内容:
不见得有什么新意。
依旧重复方法论决定科学性。
客观规律是必然按自已的运行方式运行。不是以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当你完全写真(即完全表达)它时,你就是真理--科学,否则你就是谬论。
中医引入现代科学方法-- ...
方法论(包括具体的方法)就是决定一个学科科学性的主要因素,甚至就是构成学科的最主要方面。
一项科学研究,如果方法不科学,其结论的真理性是不可信的,也是不能信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的 基本常识。但是中医不顾方法论的非科学性,就是相信中医的诊疗是有效的,并反过来说,因为有效,所以诊疗方法是科学的。但是中医的这个“有效”首先就是不成立的,即使成立,也不能说明方法是科学的,因为方法的科学性有它自身的要求,而且我们不能排出“有效”是一种“巧合”。
-=-=-=-=-=>
真无法理解你这样的根深缔固!你,认为方法论决定一门知识是否科学!凡是中医的,有效首先就不应成立,即使成立了也不能算科学。而是巧合。因为中医方法不是西医的“逻辑实证”方法。对你,真是难以理解了!
在于你,主客观相互的知识体系也不能算科学!
60
发表于 2006-1-5 03:30:17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科学还是玄学?(一)

支持楼主!为了表达对您的支持,我今天特意穿了一件有暖素的衣服(因为外面都是冷素)去买了一个最科学最现代学科的计算机软件。为了证明您的正确,我用显微镜仔细观察光碟,终于发现软件也是物质的,是有一个暗点,一个亮点的基本粒子组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4 02:58 , Processed in 0.05654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