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中医怎样才能走出朴素认识论的框框?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8-5-25 22:55:45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怎样才能走出朴素认识论的框框?

要知道张建国先生上述的回答为什么纯粹是狡辩。只要反思如下几个问题;
1‘我已说过,刘玉珍老师是在维护阴阳五行理论的科学性。且中医理论要走出传统朴素认识论的框框只有对阴阳五行学说形成完全、系统科学的认识后才有可能。这就说明,一方面阴阳五行理论是正确的,不能有任何怀疑(这就是肯定),另一方面由于对阴阳五行理论的科学性未能形成完全系统的科学认识,才使中医理论走不出传统朴素认识论的框框(这就是否定)。比如说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的特色,然而传统上由于没有把阴阳与五行是什么关系真正弄清楚,直到今天除了刘玉珍老师的《阴阳系统论》和《中医生理病理系统论》没有人能把气血与脏腑、气血与筋脉肉皮骨等等一类的关系搞清楚,如是就不能完全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念。请问张建国先生难道这不是事实吗?难道与对阴阳五行学说的朴素认识无关?难道你口口声声的“返璞归真”就是要中医理论返回到那个不能真正显示中医理论整体观念特色的朴素认识层面吗?因为在你意识形态里古人已把所有正确的结论都传给了我们,我们只用坐享其成,任何认识都是多余的!从你上述的辩解中难道你又能否认这一点?
2、刘玉珍老师的《阴阳系统论》是专门揭示阴阳五行之谜、干支运气之谜、卦画爻象之谜及其与人体生物节律和中医学关系的学术论著,能推翻传统上所谓阴阳五行理论属于朴素认识论的定性、恢复和完善它的辩证逻辑唯物主义科学形态就、为中医理论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打下科学认识的基础是该著最重要的成果与价值。你张建国既没有拜读过,也对阴阳五行理论的科学性一窍不通(请张建国不要激动,后面我在指点你)怎么就主观的确定该要多少文字呢?说句让你张建国不好想的话,就凭你目前的这点阴阳五行理论水平,把中国所有的纸张都送给你,你也道不出过所以然,因为你连阴阳与五行属于形式与内容的起码关系都不懂。
3、请你对我在本论坛的所有言论反复多看几遍,看我还有没有必要再回答你提出的或你诡辩的那些问题,同时也要提醒你不要断章取义,因为这不是学术辩论应该采取的态度。下面我再给你提示下阴阳与五行是什么关系,好让你走出对它的朴素认识,真正能让它的哲理真谛返璞归真。
52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00:40:03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怎样才能走出朴素认识论的框框?

     简要介绍刘玉珍老师对阴阳与五行是什么关系的解读
     -----兼回答张建国与此有关的问题
    阴阳五行学说是一个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其主要由阴阳与五行、五运与六气(不是运气七篇大论具有具体科学性质的五运六气概念)两个相对不同逻辑范畴的概念所组成。如果我们找到了用现代哲学思想解读它的密码,就会意识到现代哲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等于就是在论证阴阳五行理论的科学性(要看懂我下面的论述除了对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有所了解,还必须对形式与内容。时间与空间等等基本概念与关系心中有数)。
   要认识到阴阳五行理论的科学性,我们就要懂得认识的基本方法,遵循认识的起码逻辑。比如说阴阳是什么,如果我们不分别从感性认识层面、理性认识层面、理性具体认识层面来解读,而是把不同层面的概念混淆在一起,表面上仿佛都有道理,其实最终在意识中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这也是把阴阳五行理论带入朴素认识论误区古今都具备的通病。就在阴阳五行学说这个理性认识层面来说,阴阳就是一种定性的矛盾内容(是对事物整体的相互对一具有同一性的性的矛盾双方的定性)如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生理物质、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就属于理性具体认识层面的阴阳概念。我们知道形式是内容存在的方式,所以阴阳的矛盾内容也只有通过一定的形式才会得到体现,其就是通过木火土金水物象反映的那种生克利害关系体现出来的,换一句话来说,五行就是阴阳内容决定的存在形式。把这一概念运用到中医藏象生理学就是气血在生理活动中是通过精、汽、洫、津、液体现出来的,而筋、脉、肉、皮、骨则属于气血处于不同机能状态中的物质(其他的不在举例)。
   那么五行这个”五“是不是人为规定的呢?不是,而是有与它整体观念切合的数理。必要时我再转告刘玉珍老师对五行所表达的矛盾利害关系的科学解读。
   张建国先生,如果阴阳与五行的关系就用你所学到的并在你的意识形态里已经就是”真谛“的方式来解读,那么中医理论的朴素认识就永远没有翻身之日了,难道这不是中医药学的悲哀又是什么?
   张建国先生你不知道的在世界上多的是,我也是如此,但在中医基础理论方面我肯定比你的真谛把握得多,我对我不知道的也不会像你那样人为自己不知道的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相信我的话不会惹你生气,而会让你觉悟,,,,,,,,
53
发表于 2008-5-26 16:59:06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怎样才能走出朴素认识论的框框?

解决了阴阳与五行的关系,这样的讨论才会有收获。
应该大力支持与推荐
54
发表于 2008-5-26 18:06:01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怎样才能走出朴素认识论的框框?

   总是现代的好,朴素的就落后!什么都要找一个所谓的实质,仲景写伤寒的时候没说过阴阳五行是什么,而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金元四家,温病名家也没说阴阳五行的实质是什么,而是认认真真读经典,踏踏实实做临床!我不复古,但我反对这些纸上谈兵,对临床没有任何意义的言论!讨论可以,但讨论的话题要有意义才行!中医到现在还没有被淘汰,就是因为在临床上还有一席之地!
55
发表于 2008-5-26 20:45:55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怎样才能走出朴素认识论的框框?

无论如何不能把中医理论拿来跟现代科学理论“对号入座”,更不能创造出一个牵强附会的“现代中医”理论,否则会断送中医前程。
56
发表于 2008-5-26 22:43:20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怎样才能走出朴素认识论的框框?

    刘玉珍的学生似乎有些蛮横,我在50楼的回答,是应你45楼之问:
    1.“在现有的古今中外的资料中你从哪里见过有对阴阳五行理论的科学性有过全面、系统的科学解读?”
    2.“我只要你举出阴阳与五行是什么关系-----这个起码的问题。”
    我按照你指定的问题毫不回避地、不绕圈子地一一给予了正面的回答,如何就成了“纯粹是狡辩”呢?我的回答出乎你的意料,你又没有足以反驳的证据从正面指出,只能说明你考虑问题所虑不及,不能正反合辩,只思其一不思其二,这既不符合唯物辩证法思维,也不符合唯心辩证法思维,更别谈朴素的阴阳哲学思维了,学而无以用,只是空谈你老师是“全面、系统的”,这就是你们“科学的、全面的、系统的”思维吗?
    如果你是真诚地探讨,就应该围绕你提出的(不是我提出的)问题进行。这对你来说并不难呀。
    我的回答1是“很多……教科书”只有32个字,这是“纯粹是狡辩”吗?你可以认为别人都“不科学、不全面、不系统”,但你至少要让我们知道“科学、全面、系统”标准是什么,哪怕是你老师自己定的标准,我们才能对照找一找别人有没有呀。(这里先透露一下我可能提出的质疑:我们在对照这个“标准”以前,首先会讨论你老师的“标准”对不对,有什么依据。我够坦率了吧,够正面了吧,毫不含糊了吧。)
    我的回答2是“水、火……中气也”共29个字,阴阳、五行及其关系都有了。你的问题所问及的,我已毫无遗漏地正面回答,这是“纯粹是狡辩”吗?你可以认为这不是阴阳五行的关系,那你就因该把你们新创的阴阳五行关系拿出来,并提供依据,供大家探讨呀。你的问题非常明确“我只要你举出阴阳与五行是什么关系”,怎么想要收回?
    我不会商务谈判,只会努力以朴素认识论来要求自己,因为科学认识论使人喜用花拳绣腿:不养志,不实意,虑不汇,参会不一。贸然提问,草草收场,老鼠打洞,有始无终。
    51楼又混以新的问题,我们暂搁一边。对你原来的问题讨论一下,因为这是你“只要求”的,应当对“这个起码的问题”作个说明。至于我懂不懂,在讨论过程中自会逐渐明了,我不懂可以学,无所畏惧。但你老师若说不清就麻烦了,“全面、系统”的牛可就吹大了(希望不是这样)。
    52楼号称“兼回答阴阳与五行是什么关系的问题”,他是怎么回答的呢?从52楼整篇看下来,其思路相当混乱,不堪一击。等我们把前面的问题搞清楚,如果你不信我可以一一为你列出。这里先问一下:(是对事物整体的相互对一具有同一性的性的矛盾双方的定性)有笔误吗?我可以理解为(是对事物整体的相互对(立)具有同一性的()矛盾双方的定性)吗?
57
发表于 2008-5-26 23:44:21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怎样才能走出朴素认识论的框框?

54楼的话简直不象是学中医的人在说话,不要阴阳五行理论中医的特色从哪里来?
你既然不追求中医理论的真谛,只讲临床,具我认为等多只能算一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祖传密方式的医生,如是你又来论坛干什么呢?你怎么就知道把中医的生理病理搞清楚就没有用呢?
58
发表于 2008-5-26 23:52:39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怎样才能走出朴素认识论的框框?

请问55楼什么叫对号入座?我倒看出的是中医理论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希望!
若你有什么对此更好的见解就拿出来晒晒啊

-=-=-=-=- 以下内容由 求真2008年05月27日 00:43am 时添加 -=-=-=-=-
56楼我总觉得你说的不少都是重复的不是为自己无理诡辩就是不珍重事实的话呢?据我看本来楼主已经把阴阳与五行的关系不但明明白白的展示了出来,而且还结合了中医理论实际,在把把论坛引向应有的路径发展,如果真的按照你的路径,这论坛还能探讨出有价值的东西来么?我看了楼主对阴阳与五行关系的介绍后,我就得你那29个字对阴阳与五行关系的阐述站不住脚,土与末火金水仿佛就没有联系,更对中医生理病理没有什么指导价值。
所以我大力支持楼主,支持真理
59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14:12:02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怎样才能走出朴素认识论的框框?

    我们先看一看张建国对阴阳与五行是什么关系的阐述为什么是错的
    这是他在34楼的话“阳未全升为木,全升为火,阴未全降为金,全降为水。升降主乎于中气土,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阴阳合而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
    这是他在50楼的话;“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沉浮。土者。中气也”
    按他在34楼的话来说,阳主木火,阴主金水,阴阳一起主土。如果这个意思没错的话,那么,从理论来讲,就无法解释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我允许他补充),丧失了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法则。从实践中说,把它结合到中医藏象生理学说中去,那么,除了脾,则肝和心就没有阴的属性(因为阴主不了)肺和肾就没有阳的属性,不切合中医理论的实际,更无法解释气血与筋脉肉皮骨一类的物质关系问题。
   他在50楼与34楼的区别,就是“阴阳即中气之浮沉,土者,中气也”-----按照这句话意思其实阴阳就是土或与34楼是一个意思。我想他的意思可能是后一种(若是前一种,那就连朴素认识论都算不上了,简直是胡说八道了)即和34楼是一个意思,那两者就没啥区别了。
   张建国先生,你不是多次问过什么叫朴素认识论吗?我现在回答你,你上述对阴阳与五行关系的解读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若你能把你形成这种认识的过程道出来,就是朴素认识论的注脚了,在这方面的注脚我就拜托你了。因为你是这方面的传人或代表。其他的问题我还有必要回答你吗?我们还是入主题吧?
    下面我在解读五行数理的真谛。
60
发表于 2008-5-27 20:55:21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怎样才能走出朴素认识论的框框?

    你们不知上述阴阳五行的知识解说出自何处吗?你们只读教科书和你们老师的“新东西”吗?看来你们不知。那么我再来一点。
    其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
    阴阳五行,早在河图既已完备,图书卦画一脉也,图书以点卦以画。
    五行天时应象:
    木春、火夏、土长夏、金秋、水冬。
    五行方位应象:
    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为土。
    五行脏腑应象:
    肾为癸水,膀胱为壬水;心为丁火,小肠为丙火;肝为乙木,胆为甲木;肺为辛金,大肠为庚金。五行各一,而火分君相,脏有心主相火之阴,腑有三焦相火之阳也。
阴阳变化:
    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
    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温成热,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
    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分而名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
    四象轮旋,一年而周。阳升于岁半之前,阴降于岁半之后。阳之半升则为春,全升则为夏,阴之半降则为秋,全降则为冬。春生夏长,木火之气也,故春温而夏热;秋收冬藏,金水之气也,故秋凉而冬寒。土无专位,寄旺于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时,则在六月之间。土合四象,是谓五行也。
    中医临床谓之“脾土下陷”,何者?盖相火泻而水寒土湿,脾土不能温升以生肝木之谓也。
    中医临床谓之“上逆”,何者?盖胃成一遍焦土,肺不施清降,金不化水而热上炎之谓也。
    中医临床为何注重脾胃?盖其为阴阳升降之枢轴——中气是也。
    血源于脾藏于肝,气源于胃藏于肺。
    这些你们都不知道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5 22:56 , Processed in 0.13407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