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叔文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阳气就是津液吗?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09-9-28 19:25:3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阳气就是津液吗?

下面引用由李国栋2009/09/27 07:22pm 发表的内容:
邪气能够进入人体内进行循环吗?事实上任何邪气都不可能进入人体内表现为邪气的升陷出入运动。邪犯人体,是邪气在人体外部干扰了人体内的组织液的正常运行,使组织液的运行发生郁滞,出现了非正常运行的状态而形 ...
相信先生对病机的理解切有一定深度,那么伏气作何解释?

-=-=-=-=- 以下内容由 伤寒后学2009年09月29日 11:35pm 时添加 -=-=-=-=-
建议先生不要使用西医名词,这样讨论起来有点费事。
52
发表于 2009-9-28 23:29:2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阳气就是津液吗?

只是探讨,深度还谈不上,谢先生关注!
《伤寒论》从人的体质因素出发,进行病、脉、证辨治,是其基本特色。论中关于人的体质因素有24种举例:强人、羸人、盛人、瘦人、风家、喘家、淋家、疮家、衄家、汗家、冒家、呕家、虚家、痉家、湿家、饮家、咳家、黄家、酒客、中寒家、支饮家、虚弱家、失精家、亡血家等。体质不同,病变特点不同。伏气一说,伤寒论中好像没有此论。伏气应当也是指外邪对于人体的干扰,而应以人的体质因素为本吧?请先生指教!
53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19:18:0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阳气就是津液吗?

“阳气即津液论”质疑
21、《伤寒论》148条所说的“阳微结”历代多有争论,在下也无深刻认识,但冯先生把“阳微结”释为津液微结我认为是不妥当的。如前所说,津液作为一种体液,仲景常用亡、内竭、得下、越出等来形容。用内陷、微结等词来形容津液的病变不符合津液的特性和仲景文法。
22、发热不是“阳热”  
    《伤寒论》27条说:“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冯先生认为:“发热,热多寒少当然是阳热明显,但仲景说‘此无阳’,很明显,阳不是指阳热,而是指津液虚少而致脉微弱”。冯先生的解释有两个疑点:(1)把发热和阳热划等号:    发热仅是一个症状,不能与阳热划等号。《伤寒论》333条说:“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就是把发热当成阳热用清热法因而导致了“除中”的后果。(2)在热多寒少属阳热的错误前提下,进而认定是“津液虚少而致脉微弱”。实际上,“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与“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的桂枝二越婢一汤证,是27条条文的两层意思。换句话说就是脉微弱不是桂枝二越婢一汤的主证。正如章虚谷所说:“本条有汉文兜转法”。冯先生为了证明“阳气即津液论”回避本条的倒装文法。所以冯先生由此得出的结论不能令人信服。
54
发表于 2009-9-29 23:31:2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阳气就是津液吗?

下面引用由李国栋2009/09/28 11:29pm 发表的内容:
只是探讨,深度还谈不上,谢先生关注!
《伤寒论》从人的体质因素出发,进行病、脉、证辨治,是其基本特色。论中关于人的体质因素有24种举例:强人、羸人、盛人、瘦人、风家、喘家、淋家、疮家、衄家、汗家、冒 ...
伤寒无此论,先生是否否定伏气之说?如果不否定,那么伏气是怎么伏的?
55
发表于 2009-9-30 07:02:5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阳气就是津液吗?

我的看法在上贴已经说了,所谓伏气,也是邪气从外部侵袭干扰人体,造成人体内部正常运行的津液发生不正常运行的病理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因人而异的,不是任何人冬伤于寒,都春必温病;春伤于风,都夏生飧泄…。比如人对于气温的变化若自我调摄不当,天气凉了,衣着较薄,身体处于一种似凉不冷的状态,不会对体内津液的运行造成立时的影响,但是日以旬加,总是让身体处于一种凉凉的状态之下,积日渐久,就必然会在某一天,突然发热,这就是“伏气”的病理原因。冬伤于寒,虽未即病,但是伤于寒后,对人体内的正气运行,造成了伤害,必郁而化温,延至春日,才会发生两温相加,致发温病的结果。说到底,还是人体自身因素为根本,是人体受外邪干扰,内部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而不是外邪直接潜伏进人体内部了。
只是个人看法,还请先生指教
56
发表于 2009-9-30 22:21:4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阳气就是津液吗?

“伏气”的“伏”是指阴气受阳气所逼,藏伏于地下的意思,是指三伏天的天气特点;
伤寒所言之“伏气温病”,乃是指人的身体不能顺应伏天气候的变化,致人的本气受伤。不是外部的寒气伏于人的身体之内。
57
 楼主| 发表于 2009-10-4 19:17:3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阳气就是津液吗?

“阳气即津液论”质疑
23、冯先生说:“阳气重用麻黄汤发汗治疗,汗出后表解,可知随汗出的尚有邪毒水气等,故此津液涵盖了营养人体的津血和多余的体液”。津、血、水在传统中医理论中具属于阴,冯先生都纳入了阳气(津液)范畴,不知在冯先生的理论中,有没有阴气的概念。如果有这个阴气有是什么呢?与这个阴气相对应的阳气(先生认为经方中的阳气是津液,先生自己心中的阳气)又是什么呢?
24、《伤寒论》中还有一些冯先生文中没有提到的“阳”、“阳气”。如342条的“阳气退”;346条的“有阴无阳”;366条的“戴阳”等等。这些都属于阴盛阳衰或阴盛格阳。冯先生不对这些“阳”、“阳气”进行解释。正说明“阳气即津液”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5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5 18:51:0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阳气就是津液吗?

“阳气即津液论”质疑
25、亡津液的寒热属性:冯先生认为亡阳就是亡津液。在传统中医理论中“亡阳”是寒证,“亡津液”是热证。冯先生说的“亡阳(亡津液)”是热证还是寒证呢?
26、《伤寒论》中明文提出“亡津液”的有好几条,如58、59、181、203、246条等等,这些条文中的“亡津液”与冯先生说的亡阳(亡津液)能划等号吗?(完)
59
发表于 2010-1-1 02:21:1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阳气就是津液吗?

     阳明全篇有:“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可供参考。
60
 楼主| 发表于 2010-1-4 11:05:5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阳气就是津液吗?

下面引用由今天2010/01/01 02:21am 发表的内容:
阳明全篇有:“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可供参考。
谢谢先生参与讨论!我认为先生上述引文中的“亡津液”与“阳气”没有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9 11:35 , Processed in 0.07281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