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tuyuanzh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水煮中医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0 10:18:1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四.《黄帝内经》中的解剖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黄帝内经》确实是一部旷世奇书。1.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有一部医学书籍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作为一部医学教科书在不变的使用。2.同样也没有一部医学书籍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指导着医学临床实践,并被证明是有效的。3.在生命科学如此飞速发展的今天其理论仍然没有被证伪。4.其庞大的理论体系,令业内外学者都感到震撼和困惑。尽管中医界和整个医界对《内经》有不同的诠释,就是中医界内部也未能有一统一的解释,智仁互见。但中西业界都希望能有一个容易理解和沟通的一个基础.而这一基础就是解剖.
1、一个动态的解剖模式
《黄帝内经》使用了三种不同的解释方法,创立了四个解剖层次,最后融合四个解剖层次为一个动态的人体解剖网络。
⑴:四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叫理色脉:《素问?移精度气论第十三》说:“上古是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
第二种方法叫实体解剖:《灵枢?经水第十二》“若夫八尺之土,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
第三种方法叫外揣:《灵枢?外揣第四十五》:“合而察之,切而验之,见而得之,若清水明镜之不失其形也。五音不彰,五色不明,五脏波荡,若是则内外相袭,若鼓之应桴,响之应声,影之似形,故远者思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
第四种方法是总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第五》说:“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径,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所属,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尽有表里。”
   ⑵.四个层次
    1).阴阳.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中说:“夫言人之阴阳     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素问?阴阳离合论》说:“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
   2).五行.  五行又分为二个层次论:①五脏:对脏的定义:《素问?五脏别论篇第十一》说:“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②五脏系统(脏象)《素问?六节脏象论篇第九》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肾者,主势,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脾者,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
   3). 经脉(络、筋、皮部、骨度)《灵枢?经脉第十》说:“《禁服》之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知其度量,内次五脏,外别六腑。”“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素问?经络论篇第五十七》“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也”。《灵枢?经别第十一》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使,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素问?皮部论篇第五十六》说:“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
   4).表里. 《素问?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说:“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足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手阴阳也。《灵枢?本输第二》说:“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腑;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肝合胆,胆者,中精之腑;脾合胃,胃者,五谷之腑;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
⑶其它解剖要素:荣,卫,营,气,血,津,精,液,三焦,脉气所发等.
这些内容后面将诸一论述.
二.讨论
   1.中医的解剖知识是可信的。我们从中医解剖观察的方法可以看出,这些都是通过同现代医学一样的观察、描述、推理、分类等方法中得出的,它的结论在人体上的对应是“如鼓应桴,响之应声,影之似形”
   2.中医的解剖知识是具体的。它把阴阳、五脏、脏象、经络、表里都描述得非常具体,它不仅在理论上是严谨的,而且在实践中是可操作的。
   3.中医的解剖层次分类是先进的。现代医学的解剖学是精确的,细致的。它从大体解剖(器官解剖)、组织解剖、细胞解剖、分子解剖(基因)然后再从干细胞,表观遗传学,胚胎学向上还原。而现代解剖分类方法并不能有效整合这些海量的科学资料。中医解剖层次的方法,可能在建立现代科学分子网络,神经网络的过程中起到路标作用.
  



-=-=-=-=- 以下内容由 tuyuanzhi2009年12月20日 10:21am 时添加 -=-=-=-=-
书名号里的问号均为“˙”
5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0 11:16:3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正误:第10行:“是”改为“使”。第14行:“思”改为“司”。第“16”行:“径”为“经”。
如还有错误,请同行指正。
53
发表于 2009-12-20 18:18:4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关注。
54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0 18:34:5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12/20 06:18pm 发表的内容:
关注。
我也在复习先生的贴子!
55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0 19:12:4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题外的话:
看着前面两个解剖模型,一个是《内经》中描述的,一个是从分子发育推出来的,它既不伤中医的筋,也不动西医的骨。看起来就像一件东西的里外两面,中医向面子,西医像里子。对人而言,就是一个。你可以用前面一个解剖模型解释人的生理和病理,也可以用后一个解剖模型解释人的生理和病理。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对照两个解剖模型,这里补发一张胚胎干细胞分化图。
正误:前文中题号“二”应为“2”下面三个小题号应为⑴⑵⑶。

-=-=-=-=- 以下内容由 tuyuanzhi2009年12月20日 07:14pm 时添加 -=-=-=-=-
我不会画这个图,所以没翻译。抱歉!

-=-=-=-=- 以下内容由 tuyuanzhi2009年12月20日 07:21pm 时添加 -=-=-=-=-
这张图来源于<The Anatomical Record
Part A>276A:75-102(2004)<Adult stem
cell>

-=-=-=-=- 以下内容由 tuyuanzhi2009年12月20日 07:26pm 时添加 -=-=-=-=-
〈解剖记录〉 276A:75-102(2004)
〈成体干细胞〉
56
发表于 2009-12-20 19:27:2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哪位先生能够翻译一下?
57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1 15:40:3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题外的话:在讨论阴阳之前,再发一篇<内经>文章,看与西医同也不同.
     《素问.咳论篇第三十八》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
帝曰:何以异之?岐伯曰:肺咳之状,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帝曰:六府之咳奈何?安所受病?岐伯曰:五藏之久咳,乃移于六府。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藏者治其俞,治府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帝曰:善。
    下面是从西医资料中整理的,因时间久了,记不起从哪里引用的,查到后一定补上。
肺血管内皮细胞激动剂和受体:
•激动剂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乙酰胆碱
•5-羟色胺
•腺苷
•ATP
•补体
•心房钠尿肽
•胰岛素
•血管紧张素Ⅱ
•组胺
•缓液肽
•凝血酶
•血小板活化因子
•低密度脂蛋白
•肺瘤坏死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细菌内毒素
•相对应的配基
•生长抑素
•神经降压素
•性皮素
•甘丙肽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活化肽
肺血管内皮细胞受体
•α 、 β受体
•DA受体
•M受体
•5-HT2A,5-HT1B受体
       P2X P2Y受体
•C3bC1q受体
•ANPA,ANPB,ANPC受体
•Insulin受体
•AT1,AT2受体
•H1,H2受体
•Thrombin受体
AF受体
•LPL受体
•TNF α,TNF β受体
•bFGF受体
•内毒素受体
•粘附分子受体(ICAM-1,ICAM-2,VCAM-1,E-选择素,P-选择素)
•Somatostatin(SST)(生长抑素)
•Neurotensin(NT)(神经降压肽)
•Bombesin(蛙皮素)
•Galanin(GAL)(甘丙肽)
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 activaorting peptide(PACAP)(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活性肽)等
58
发表于 2009-12-21 21:22:2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继续关注。
59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2 00:57:2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12/21 09:22pm 发表的内容:
继续关注。
您的关注是我前进的动力!我一定努力。
6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2 01:02:5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水煮中医

五.阴阳的两个解剖体系对照:
    1.阴阳的微观结构特征
前面《一个多维的动态的人体解剖模型》中说:把人体分为神经系统和器官系统两个系统符合发育规律。神经系统包括前脑系统、菱脑和脊髓系统,以及外周神经系统。器官系统包括心脏系统、肺脏系统、脾脏系统、肝脏系统和肾脏系统。神经系统符合全部阳的特征,而外周系统则完全符合阴的特征。神经组织靠释放神经递质来支配外周组织,而外周组织则通过受体来实现神经递质的功能。另外,神经组织对外周组织的存活(如神经对骨骼肌)具有决定性作用或减少其功能(如自主神经)的作用。外周组织对相对应的神经组织有营养作用。这里发一张神经肌接头的图片(网上挡的,供参考,自主神经的结构方式不同,但作用方式是相同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2 12:31 , Processed in 0.11155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