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古水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医如流水(3)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07-3-29 07:14:59 | 只看该作者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7/03/28 08:19pm 发表的内容:
古水流先生说:我基本上能够体会丁和老师问题的意思。换一个角度来问,也许会清晰些。
书读得多,就是好!善解人意。古人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真的体会了学到用是方恨少,为时已晚,若有来世,一定好好 ...
好!
52
发表于 2007-3-29 19:49:00 | 只看该作者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7/03/27 09:46pm 发表的内容:
可以请五积散老师说说证与症的区别?
先参阅统编教材《中医基础学》,哪一版的都可以。
53
发表于 2007-3-29 19:51:06 | 只看该作者

学医如流水(3)

头像定义:
大多数事物的成功都决定于重复。
54
发表于 2007-3-29 20:04:04 | 只看该作者

学医如流水(3)

"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
曼陀罗中毒,阿托品化
55
发表于 2007-3-29 20:04:14 | 只看该作者

学医如流水(3)

[这个贴子最后由丁和在 2007/03/29 08:05pm 第 1 次编辑]

五积散先生说:先参阅统编教材《中医基础学》,哪一版的都可以。


统编教材 是刻板,想听听五老师的现身说法。能如愿吗?

56
发表于 2007-3-29 20:06:32 | 只看该作者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7/03/29 08:04pm 发表的内容:
统编教材 是刻板,想听听五老师的现身说法。能如愿吗?
是你学中医,还是中医要学你?
试问:你比统编教材的老师水平如何?
57
发表于 2007-3-29 20:08:02 | 只看该作者

学医如流水(3)

“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感染性性休克
58
发表于 2007-3-30 23:22:44 | 只看该作者

学医如流水(3)

下面引用由丁和2007/03/28 08:19pm 发表的内容:
古水流先生说:我基本上能够体会丁和老师问题的意思。换一个角度来问,也许会清晰些。
书读得多,就是好!善解人意。古人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真的体会了学到用是方恨少,为时已晚,若有来世,一定好好 ...
赞成
59
发表于 2007-4-1 05:24:24 | 只看该作者

学医如流水(3)

引用五积散先生:
下面引用由丁和在 2007/03/29 08:04pm 发表的内容:
统编教材 是刻板,想听听五老师的现身说法。能如愿吗?
是你学中医,还是中医要学你?
试问:你比统编教材的老师水平如何?

五积散先生好霸道!原以为先生只是明白人一时糊涂,却不知也是明白的糊涂人?第一,我手里的,中医基础理论没有“症”字,《中医内科学》用的是“证”字,如“血证、眩晕证”,现在用“血症”、“眩晕症”,“症”字大概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
第二,见过,“症”包括病因、病机?厥与厥证就如烂苹果,单放是烂苹果,藏与大树中还是烂苹果的位置,难不成连大树一起砍?病因、病机改变不了在外之厥变成在里。不能因为“厥证”而抹杀“厥”。
至于我说的对与错,摆在那里,明眼人自己思考,不能因为先生爱听恭维话,别人就不能说不;纵然三人同声,改变不了经典文献写在那里:臂厥、(骨干)厥、踝厥、股膝内肿厥。  先生说“厥只有在内,没有在外”,是公然篡改经典,误导后学,可导至误人性命,误人健康。
至于先生所问,原本所说“刻板”意思单纯,书是刻板印制的,那几个字再读也不会多出来,理解的是自己的想法,所以想听听先生的解释;
既然先生心中有不满,问了,也可以回答您,我只有小学多一点的水平,统编教材的老师大概都是老学究,本人水平大不如统编教材的老师;我不是医生,中医学不到我什么,但是我也不学中医!今世不当医生,不须骗钱糊口,学个半吊子给人看病,害人害己!但是我爱正宗中医,是《内经》的理论救了我,从奄奄一息的行尸走肉变成强壮有力!
在最无奈时,只想找出治疗反复的原因,死也死个明白,从对医学一无所知开始。医生大多是开始如何的夸口,治疗不好又信口开河,精神因素、体质因素,有人因为被医生污为精神病而自杀,妇人血虚治疗无效、血虚脏燥易喜怒无常被人认为神经病者不是少数。本人治疗踪迹踏遍太仓、上海、苏州,体会到的应该能体现医界状态,故而起疑。
继后发现《内经》理论与目前中医应用理论不同,如果自己的理解是对的,就应该能使自己康复,不要象那种人终身病恹恹的,有点异想天开,但别无他法,现在愿望实现了。
第三个目标就是尽我所能解释《内经》理论,对与错由大家评论!
人有自知之明,故而提醒别把我当老师,目的只是以理使专家、学者不得安宁,思维动起来,若先生反感,可以再封账号!
统编教材的老师虽然水平高超,可是有的差错让人一目了然,若说“刻板”也只是公正的评价,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的解释:
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本重印版《黄帝内经素问》是这样的:“此又阴阳气之运养也。然阳气者,内化精微,养于神气;外为柔软,以固于筋。动静失宜,则生诸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78年12月第一次印刷的、由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内经选读》是这样的: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即养神则精,养筋则柔。
原本是说养筋与神之气的性质,是筋与神之母,解释变成筋与神的功能现象,如筋与神之子!如此婆孙混淆!三岁孩童也能分辨婆孙,著书立说者都是文学文字功底深厚,如此婆孙混淆,真让人啼笑皆非!,去年到上海大书店查阅,三个版本如出一辙,不是迂腐,硬搬照套又是什么呢?此等偏误不止一处。《内经》成书年代久远,出现差错、以讹传讹,本不为奇,可是为什么要老虎屁股摸不得?为什么???智者之失何其多?为什么???
60
发表于 2007-4-1 05:37:31 | 只看该作者

学医如流水(3)

哲医老师: 厥之为症者,手足逆冷也,故表里皆可见。
厥之为证者,即尸厥、痰厥、酒厥、气厥、风厥诸证,故“只有内,没有外”。
是说“证”?同声不同调,既声援同行又留余地,为医之哲学,为人之哲学。学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8-8 07:36 , Processed in 0.15321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