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梁常兵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身“透风”案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14-8-11 09:29:36 | 只看该作者
何九公 发表于 2014-8-11 09:17
桂枝汤系列方,不独外感可用,内伤杂病应用也非常广泛,从医到现在,我不知道用了多少,姜佐景先生在《经 ...

桂枝汤是表里证兼用的方,我们讨论的是这例畏寒证是不是可以用桂枝汤加附子。在论坛讨论医案、病案,是纸上谈兵。纸上谈兵只能用纸上的资料为依据。

桂枝汤加附子,是《伤寒论》方,我们讨论的内容应该是两部分,一是从原著的内容分析桂枝加附子汤是否适合本例。一是从医籍和临床道中找桂枝加附子汤治疗此类病症的内容,有关评论与分析。如果有何先生自己的医案,自然更好讨论。请继续。
52
发表于 2014-8-11 11:12:4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53
发表于 2014-8-11 12:51: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何九公 于 2014-8-11 13:08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4-8-11 09:29
桂枝汤是表里证兼用的方,我们讨论的是这例畏寒证是不是可以用桂枝汤加附子。在论坛讨论医案、病案,是纸 ...

《伤寒论》第20条“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于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在这个条文是可以看到桂枝加附子汤证的,在《伤寒论》中,仲景是指太阳病,发汗后,“遂漏不止”应该是指出汗很多,汗流不停,同时病人有恶风等伴随症状,梁院长的这例病人,我们不知道其起病原因,有自汗、不但恶风,而且畏寒,一般来讲,恶风者轻,畏寒者重,“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就可以用桂枝加附子汤,那么畏寒者是不是更可以用附子,应该就没有多大的疑义了。

中医就是这样,只要大方向把握了,方子可以选择的有些杂,有的也都效,但是快与慢,精于杂,还是有差别的,仲景用方,药简而效宏,多一味少一味都有法度。

有桂枝加黄芪汤治自汗的病例,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是没有遇过象梁院长这例恶风畏寒那么重的,以前在家乡初行医时,有一年大年初二邻村有一产妇,产后三日,突然全身冒汗不止,半夜其家公急请我出诊,及至其家见人声嘈杂,亲戚女眷均围着病人惊慌不已,病人床前一堆汗湿后换下的衣服,病人头发湿漉,面上不时见汗珠渗出、手脚不冷,脉博很快,神志也清晰,那时我还非常年轻,没有什么临床经验,只是看着病人很象亡阴脱汗,急忙间先用药线点灸,然后开了生脉饮加山萸肉,萸肉的量大约在30--60克,时间隔久了记不清楚了,急让其家人赶到街上配回煎服,服药大约一个多小时,病人的汗出就逐渐减少,最后病人康复,其家一直念叨着是我救了她一命,从医那么久,这样脱汗的,也只遇过一例,所以一直记着,当时年轻不知轻重,如果按现在的医患关系,遇到这种情况,大多不敢接手,都推医院去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54
发表于 2014-8-11 13:37:0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14-8-11 13:55:1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56
发表于 2014-8-11 15:21:41 | 只看该作者
先生之言,切合临床事实,
57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15:49:53 | 只看该作者
何九公 发表于 2014-8-11 12:51
《伤寒论》第20条“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于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 ...

大约是1998年吧,冬季,凌晨四点,一位熟人给我打电话,说是他父亲突然不省人事,躺在地上了。

没多想,拿上听诊器、血压计,十来分钟就见到了患者:已经没有呼吸、心跳了。

一边嘱咐患者家属打120,一边进行心外按压,大约十分钟,用听诊器听到了自主心跳,时断时续.....

按压中,隐隐感到患者肋骨有一至两次断裂声....紧张之下,连人工呼吸都忘了,其实我即便是想到了,也做不成,患者家属都哆嗦了,我指挥谁啊!

唉,那年头的人际关系还好,患者信任大夫,大夫也不要求什么回报。

120把患者拉走了,我连累带冻加上紧张,在患者门口的地上做了十几分钟才能够迈步...

现在想想,我们和患者家属都够实在的,忙活一大早上,一分钱的出诊费都没有...
58
发表于 2014-8-11 15:54:09 | 只看该作者
何九公 发表于 2014-8-11 12:51
《伤寒论》第20条“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于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 ...

山萸肉治脱汗,只是听说过,没有用过,谢谢何先生分享!现在中医治急症的机会越来越少,医生个人的经验也少了。

本例畏寒,用附子自然是可以用的,许多医生也用着,经方药味少,力量大而集中,对慢性杂病是否有效,还不好说。现在有人嫌中医处方越来越杂,其实和中医治的病种有关,都是慢性疾病,不管轻重,病机都比较复杂,处方也就杂了,同时,中医对经方的使用,信心也没有那么大了
59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16:15:46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4-8-11 16:06
这种症状是不能用药法治疗的,是经络里有异物产生的现象,只能用按摩法与人体运动疗法治疗。

奥?经络里有蝌蚪?还是有蜜蜂啊?
60
 楼主| 发表于 2014-8-11 16:25:17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4-8-11 16:21
经络是考实验认识掌握的,你的中医实验课太差劲,中医药大学等于没上,你治病靠胡蒙。

偶尔蒙中一个,哈哈,高兴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19 22:33 , Processed in 0.14975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