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611
 楼主| 发表于 2019-1-8 21:48:14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9年1月8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张海涛为大家讲述《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与患病机体的体质强弱和致病邪气的性质密切相关。病邪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奋起而抗邪,引起了正邪相争。斗争的结果,邪气对人体的损害居于主导地位,破坏了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或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或使气血功能紊乱,并进而影响全身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今天晚上讲述的主要内容是:中医学是如何认识和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疾病的发生和变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敬请大家关注张海涛的精彩讲述。http://www.ynjkcy.com/zyjc

       祝贺张海涛讲述《中医基础理论》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中医的“发病学”方面的问题。

中医与西医对于人为什么会得病?什么是疾病?在这些方面有不同的观点。



       西医重视各种检查得出的不正常数据,以为这就是抓住了疾病的关键,是“真凭实据”。其实,所有不正常的数据,在中医学看来都属于“结果”,而不是“原因”。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最关键的是人体的正气。

中医按照生成论的观点,认为人体与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有一整套规律,然必须“道法自然”,而不是背离自然。

《内经》说:人之合于天地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难也。
612
 楼主| 发表于 2019-1-9 21:34:10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三晚上(2019年1月9日)继续由刘敬章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中医内科学》的痿证。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上以下肢萎弱较为常见。《素问》将痿证分为皮,脉,筋,骨,肉五萎,以表示病情的浅深轻重以及和五脏的关系。痿证的基本病机为气血津液输布不畅,筋肉四肢失养而萎弱不能用。病位在筋脉,肌肉,和肝,肾,肺,胃关系最为密切。病理因素主要是湿和热,病理性质为虚多实少,以热证,虚证为多,虚实夹杂者亦不少见,脾胃虚弱,肝肾不足,气血阴精亏耗,则以虚证为主,但可以夹湿,夹热,夹痰,夹瘀,表现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的复杂病机。因“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冲,任,督,带脉皆络合于阳明,阳明虚则宗筋纵,故足痿不用也”。所以“独取阳明”成为指导临床治疗痿证的重要原则。现代西医学所说的多发性神经炎,运动神经元疾病,脊髓病变,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低血钾麻痹等等都可以参照本证进行辨证施治。让我们共同期待刘敬章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zynkx
                     祝贺刘敬章讲述《中医内科学》成功!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痿证的有关内容。
       中医对于痿证,早有认识。《内经》专门有“痿论”,其中说:
帝曰:何以得之?岐伯曰: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呜,呜则肺热叶焦,故曰: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此之谓也。

  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

  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内也。

  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
关于治疗,《内经》也有论述:
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

  岐伯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揔宗筋之会,合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帝曰:善。
+++++++
《内经》长于用针灸,邓铁涛国医大师,在李东垣《脾胃论》补中益气汤基础上,发明“强肌健力饮”,取得世界水平疗效,为中医开辟了道路。
613
 楼主| 发表于 2019-1-10 22:15:41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四(1月10日)晚上8:00,“一技之长空中课堂”,我们一起学习《中医外科学》,今晚由李源中医师与大家一起学习第五讲“疮疡•疖”的相关内容。



        中医外科疾病的疮疡•疖,主要包括:疮疡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基本概念等,疖的诊断、辨证治疗、外治疗法等内容。



       让我们一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和分享,互相学习,共同进步。http://www.ynjkcy.com/zywkx

       祝贺李源讲述《中医外科学》成功!他与大家一起学习了“疮疡•疖”的相关内容。



中医对于疮疡•疖认识与西医不一样,不是侧重于感受了什么致病菌,而是首先“內求诸己”,主要包括为何出现了气血循环的瘀滞,为何肉腐为脓?



     疮、疖的辨证治疗,就是寻找致病的原因,从阴阳虚实、气血循环入手,外治疗法也是为了恢复固有的气血循环,平衡阴阳。这样才能“长治久安”,彻底治愈。

614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 21:51:36 | 只看该作者
       各位同道大家好!

       今天晚上(2019年1月11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刘云双讲述《走近中医大师家朱良春》——国医大师朱良春访谈录。
这本书是由朱老口述,曹东义教授整理编辑。
       今天讲述的内容是:
18.探章次公,为徒当如朱良春。
19.不堪回首,见文革世态炎凉。

让我们共同期待刘云双的分享和讲述。http://www.ynjkcy.com/zjzlc

       祝贺刘云双讲述《走近中医大家朱良春》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走近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感受大家风范,传承中医学术。

       今天讲述的内容是:
18.探章次公,为徒当如朱良春。
这是朱老到北京开会,探望恩师章次公先生。章先生作为卫生部的中医顾问,与毛泽东主席深谈两个夜晚,自觉有“重任在肩”,希望有机会发展中医,写了《从太炎先生论五行谈起》,发表在杂志上。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自己也被迫一个人在王府里学习马列三个月,经历了“反右”之前,学术与政治纠葛的不寻常过程。

19.不堪回首,见文革世态炎凉。

        朱良春先生一心发展学术,把自己创立的私人医院交给国家,救治了无数患者,自己还是政协委员,但是,文革时期也受到严重伤害。
他靠坚强走了出来,靠医术赢得大家信赖,恢复了尊严,体现出中医大家的宽广胸怀,磊落风范!


615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 22:35:52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新老朋友大家好,





             今天是本周六(2019年1月12日),晚上“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讲述《中医针灸学》,也是这门课程的最后一讲,他和大家一起讨论经络与针灸近代研究简介的有关内容。



             请大家届时关注和收听王群才讲解具体的知识内容。http://www.ynjkcy.com/zjx

              祝贺王群才讲述《中医针灸学》成功!今天也是这门课程的最后一讲,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几十年来,众多科研人员对接经络与针灸近代研究简介的有关内容。



         可以说,这是一个前赴后继的艰难探索,为了找到“经络本质”,很多人为之奋斗一生。但是,我们不能不遗憾的说:“有进展,没突破。”



这很客气,也很无奈。

不是研究手段不先进,而是近乎“缘木求鱼”的探索。不了解古人所说的经络系统是一个复合的体系,希望与西医解剖一一对应,所以“无功而返”,有些人“无功不返,还要继续奋斗”。





这种痴迷的精神很可嘉,但是,指导思想是“西医的结构决定功能”,因此,与中医的经络理论不搭界。



针刺麻醉,取得了重要成果,就是不同刺激,可以增加内啡肽的释放与合成,其实这应该只是一个方面,绝对不会是全部的内容。



当然,这些研究不容易,回归正道很困难。



醒来吧,中医,针灸!
616
 楼主| 发表于 2019-1-13 22:08:4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19年1月13日)由曹传龙接着讲《永远的大道国医》,他讲的小标题是:一代医家雷丰。



     雷丰,字松存,号少逸,晚年自号侣菊布衣(1833年一1888年),浙江三衢(今忂州)人,为清代著名医家,代表作是《时病论》。雷丰学宗经典,同时吸纳温病学派的观点,并勤于临床。在学术上,雷丰提出了依时分病,知时论证,辨体论治,以法统方的学术观点;在临床方面,雷丰重视宣达透邪,顾护津液;并较为全面地总结了中医外感病证治理论,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雷丰的学识和治学经验很值得后人学习、借鉴。



       我们一起期待曹传龙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ddgy

       祝贺曹传龙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成功,他讲的是:一代医家雷丰。



     雷丰,号少逸,是清代后期著名医家,代表作是《时病论》。也就是主要论述按照季节流行的传染病,当时学术界新起的学派就是温病学派,他换一个角度称“时病”。



在雷丰少逸所处的时代环境下,传染病流行仍然很严重。因此,他一边去学宗经典,同时吸纳历代名家的学术成就,尤其是新崛起的温病学,在临床上,治疗大量患者。

        在理论上提出了,医学家首先要关注流行病,要因时制宜,依时分病,知时论证;



在临床方面,他和重视扶正祛邪,尤其在表证阶段,注重宣达透邪,顾护津液。
617
 楼主| 发表于 2019-1-14 21:52:25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本周一(2019年1月14日20:30)由马京雪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儿科学》。
       本周我们学习“急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
       这两个疾病都以浮肿和尿改变为主要特征,但是肾病以大量蛋白尿为主,肾炎以血尿为主,既有类似,也有不同。
       敬请期待马京雪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yekx
       祝贺马京雪讲述《中医儿科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急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的有关内容。
       这两个疾病都是以西医的诊断,来提起话题的。

中医几千年一直在发展,能吸收与容纳一切有利于自身的知识。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有阿司匹林石膏汤,他用阿司匹林是当作发汗解表药来用的,而不是说自己属于中西医结合,也没有按照西药的药理,药代规定来解释和使用。这才是“衷中”的本意。
中医虽然不说“肾炎”和“肾病”,但是诊治浮肿,腰疼,恶心,呕吐等病痛的历史很悠久。
大量蛋白,血尿即使是化验出来的结果,也不能准确地对应中药方,而必须经过“转化形态”,用中医思维去选择中药,组合成处方,才能取得疗效和预想的成功。

618
发表于 2019-1-14 21:58: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1-14 22:00 编辑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与患病机体的体质强弱和致病邪气的性质密切相关。病邪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奋起而抗邪,引起了正邪相争。斗争的结果,邪气对人体的损害居于主导地位,破坏了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
619
发表于 2019-1-14 21:58: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1-14 22:01 编辑

争的结果,邪气对人体的损害居于主导地位
620
发表于 2019-1-14 22:07: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1-14 22:10 编辑

人体正气奋起而抗邪,引起了正邪相争。斗争的结果,人体正气变化成人体邪气,人体正气转化成对人体损害的邪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8 23:23 , Processed in 0.05332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