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dffaao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证是病因病理

 关闭 [复制链接]
621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5 19:46: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10-25 19:49 编辑

这的气虚不能简单认为是什么能量人体ATP少了,如果这种物质少了却如何能将免疫反应变强产生炎症。
当然如脾气虚确实可以认为是消化生理信号物质合成减少或结合减弱,但是已经分析过了也不可能是消化物质扩散增强了免疫反应产生炎症。
而一定有消化系中的某种不是信号物质的扩散,就是流体酶。
622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5 20:10:26 | 只看该作者
dffaaoo 发表于 2019-10-25 19:27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4465&extra=page%3D1&page=15

因为中药药理不同于现代化学药,中药是与症状构结合,一般理解的结构病理变化。
如果没有症状及相应结构变化其中药物成分就不产生结合。
而化学药却是与正常结构结合,一般人都是会有药理作用。
623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5 20:18:20 | 只看该作者
患牛皮癣30余年,屡治不愈。曾经用过激素治疗,一周内皮损尽失,一月后病情反复,症状益发严重。
2018-03-16来诊时全身均有皮损,以下肢及背部为重,几融合成片,皮肤瘙痒、紧缩、牵拉,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睡眠。时有心悸。
脉象细弱、舌质暗红、苔白厚
624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5 20:19:19 | 只看该作者
2002-04-28初诊:鳞屑样皮损十余年,加重两个月。此次加重据称是术后用抗生素过多所致。皮损暗红、舌质暗而苔白厚少津,脉左细弦、右弱
62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5 20:42:30 | 只看该作者
用抗生素激素治牛皮癣无效,而用中药却治愈了,很清楚表明,中药一定不是抗生素或激素的药理作用。
如果中药是抗生素或激素的药理作用,用中药是不可能治愈银屑病牛皮癣。
626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5 21:14:02 | 只看该作者
创新思维是指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突破常规,以新的方式解决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这样一种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直觉和灵感因其不寻常规,经常由此导致重大的发明创造,所以应属于创造性思维范畴。关于直觉与灵感在发明创造中的作用,很多大科学家都有着体验深刻的表述,如著名化学家鲍林就直接说:“直觉和想象在科学方法上有重大作用”。再如著名科学家彭加勒在《科学与方法》中也说:“逻辑用于论证,直觉用于发明”。
627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5 21:36:56 | 只看该作者
对于科学新的假说都是不能理解或否定。
可能是在研究逻辑能力方面过于低下。
科学研究方面想像力太弱。
如果是这种思维逻辑能力永远也不知经脉,气中药药理。
628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5 23:04: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ffaaoo 于 2019-10-25 23:14 编辑

药理学研究应用的抗生素和激素都不能对产生炎症的另一主要的原因,与症状相关受体构象或变形有恢复为正常的作用。
只有中药有这种特别的药理作用。
抗生素也只对外源性抗原有消除的作用,对内源性抗原还不能有消除的作用。
而在炎症转为慢性后,抗原必定是内源性的。
这时由于激素与中药都是在免疫反应生成后的不同的抑制或消除炎症产生的药理作用。
在慢性炎症中它们仍可能有治疗的作用,而抗生素就基本没有作用了。
但是激素还是在免疫联级反应的后级的抑制作用,而中药是第一级的作用。
激素虽然在急性炎症中能治愈炎症本身,但在慢性炎症时,由于抗原是内源性的,免疫生理反应是不能在免疫反应中将它们清除,激素也就不能治愈炎症,而只能是治了一一轮,还会有新的一轮产生。
而中药这时就显现其特有的药理学作用了,它们可以真正的治愈很慢性炎症的。
因为它们是可以消除内源性抗原的来源的。

点评

用抗生素激素治牛皮癣无效,而用中药却治愈了,很清楚表明,中药一定不是抗生素或激素的药理作用。 如果中药是抗生素或激素的药理作用,用中药是不可能治愈银屑病牛皮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0-25 23:15
629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5 23:15:17 | 只看该作者
dffaaoo 发表于 2019-10-25 23:04
药理学研究应用的抗生素和激素都不能对产生炎症的另一主要的原因,与症状相关受体构象或变形有恢复为正常的 ...

用抗生素激素治牛皮癣无效,而用中药却治愈了,很清楚表明,中药一定不是抗生素或激素的药理作用。
如果中药是抗生素或激素的药理作用,用中药是不可能治愈银屑病牛皮癣。

点评

因为对于中药的药理,至今没有达到在药理学的分子水平的研究,仅是对于中药的化学成分的分析,但这并不是药理学专业上的分子水平的研究。 如补脾的桉叶醇的药理反应,是与什么受体的结合及相关的构象变化,研究中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0-26 06:56
630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6 06:49:32 | 只看该作者
这是《黄帝内经·素问》里的句子。
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
注解;如果阴不胜阳,则脉象急促相迫,精神狂躁。
薄疾,中医名词,急迫速疾。喻脉象急促相迫;并乃狂,指精神狂躁。
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注解;如果阳不胜阴,则五脏气血争斗,气血不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14 06:10 , Processed in 0.15059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