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道医学》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12:43:41 | 只看该作者

“《道医学》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

            任继愈为拙稿作序
            背后的故事

□ 薛公忱 南京中医药大学
    惊悉哲学、宗教学大师任继愈老先生仙逝,十分悲痛。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他老人家儒雅的形象,不相信他已辞世。
  其实,我与任先生非亲非故,亦不是任先生的学生,甚至不曾谋面。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是通过文字和电视画面树立起来的。“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我已年届38岁。按当时的规定,还有最后一次报考硕士研究生的机会。我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很想拼一拼,报考任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专业研究生,并做了一定的准备。所憾,我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家庭重担在肩,无可推卸,壮志实在难酬。不得已只好放弃考研。但学可以不上,学问不可放弃,从此我成了任先生的私淑者。他的《中国哲学史》、《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中国道教史》、《中国佛教史》等著作成为我的经典读本,从中获得的启迪、教益多多,终生受用。他是我心中无可代替的诲人不倦的导师,指明了我此后的为学之路。
  “九五”(1996-2000年)期间,我与他人合作,承担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医药学中儒道佛思想研究”,计划成果为两本书。经过两年多的探讨和写作,第一本书即将成稿之时,面临一个问题是,请谁作序呢?能作此序的人,既要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至少还必须大致了解儒、道、佛和中医药学。这样的人非任继愈先生莫属。因为他不但是学界公认的精研儒、道、佛的权威专家,对中医药学也有独到见解。其主编的名著《中国哲学史》在历史上第一次将古典医籍《黄帝内经》的哲学思想列为一章,深加阐扬,并曾作专文评介中医药。如能请他作序,必定使书稿增光益彩。我把这一想法告诉课题组的其他成员,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不可能!”我亦底气不足。自忖何许人耶?敢请学界泰斗作序!但不试一试,怎知不可能呢?于是我冒昧地给任先生的一位博士生写了一封信,恳求帮忙转达此意。回信令人心花怒放,要我直接写信给任先生,并把研究提纲及部分样稿寄去。我高兴地一一照办。恰好此时,我的一篇文章被收入一本研究专集,与任先生的文章相邻,可能引起他的注意,不久就接到任先生撰写的序文。文虽不长,但要言不繁,字字珠玑,肯定了我们的研究,并指出了努力方向。如此奖掖后进,令人万分感动。
  任先生的序文极大地鼓舞和鞭策了课题组全体成员。大家齐心协力,终于完成了研究和写作任务。计划的两本书亦得以出版发行,并通过专家组的鉴定。
  完成这一课题后,很想拜见任先生。终因心虚胆怯,不敢造次,一拖十年。不料先生竟驾鹤西去,令我沉痛、悔恨不已,无可挽回地失去了亲聆教诲的可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任先生永远是我学习的光辉榜样!

62
 楼主| 发表于 2009-7-24 18:46:47 | 只看该作者

“《道医学》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

“九五”(1996-2000年)期间,我与他人合作,承担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医药学中儒道佛思想研究”,计划成果为两本书。
   中医学中存在儒道佛思想,不容置疑,但是并不存在所谓道医,这是必须明确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对道医学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知道《道医讲义》该不该进中医高校。
63
发表于 2009-7-24 22:17:47 | 只看该作者

“《道医学》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

学术嘛,提倡百家争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愚智贤圣见的各有不同,这也大概是争的原因吧,圣贤无争,愚智好争,实不明也,
64
 楼主| 发表于 2009-7-25 06:29:37 | 只看该作者

“《道医学》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

   老子曰:无以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的话有道理。争也非强词夺理,无中生有。
65
发表于 2009-7-25 16:18:06 | 只看该作者

“《道医学》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圣贤从有观无,以无御有;愚智以有观有,以无观无。
66
 楼主| 发表于 2009-7-25 17:43:52 | 只看该作者

“《道医学》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

    我看《道德经》并没有增加你多少慧观,不知你是没有颂《道德经》呢,还是朽木不可雕。
67
发表于 2017-5-4 16:08:23 | 只看该作者
最近东方科学这个词好像很热。
68
发表于 2017-5-8 16:42: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7-5-8 17:20 编辑

朱清时院士所谓的“东方科学”,没有一个科学概念,目前看还是一种文化。西方比较热衷的复杂科学,朱清时院士好像也曾比较热衷,说:中医是复杂性科学。总而言之,感觉惟恍惟惚,两个字:忽悠。
69
发表于 2017-5-8 16:42: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7-5-8 17:51 编辑

唉!中医科学化,又拐弯了。
70
发表于 2017-5-8 18:19: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张诚敬 于 2017-5-8 11:05 编辑

      gl0101朋友认为:朱清时院士所谓的“东方科学”,没有一个科学概念,目前看还是一种文化。西方比较热衷的复杂科学,朱清时院士好像也曾比较热衷,说:中医是复杂性科学。总而言之,感觉惟恍惟惚,两个字:忽悠。
    无知村人认为:朱院士说中医是复杂科学,是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这种观点已经写入07年3月16部委联合发布的文件中。据个人研究,中医理论的医学原理非常简单:中医理论的核心就蕴藏于人体阴阳的胜虚同寒热的关系中。从生理学立场认识到“阴是结构,阳是功能,胜是增强,虚是削弱;阴胜是结构的增强,阴虚是结构的削弱,阳胜是代谢功能的增强所致,阳虚是代谢功能的削弱所致;寒是伴随代谢功能削弱导致产热量减少的病理生理现象,热是伴随代谢功能增强导致产热量增多产生的病理生理现象”。其关系是:阴胜时细胞膜通透性降低,导致在单位时间内进入细胞内的代谢物质减少降低代谢水平而导致阳虚,同时伴随产热量的减少就是寒;
阴虚时细胞膜通透性升高,导致在单位时间内进入细胞内的代谢物质增多增强代谢水平而导致阳胜,同时伴随产热量增多就是热;所以认为中医理论的医学原理非常简单。科学探索的态度应该是将复杂的问题用简明的语言来讲明道理,便于理解和应用才是可取的。

点评

说的好!赞一个!  发表于 2017-5-15 12:15
很用心,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赞。  发表于 2017-5-8 19:00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5-3 21:52 , Processed in 0.07830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