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匿名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知大家对十年一剑全息汤有什么看法?本人全力推荐.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05-10-25 23:02:51 | 只看该作者

不知大家对十年一剑全息汤有什么看法?本人全力推荐.

我个人认为这个方的组方思路是以脾胃,三焦和少阳枢机的气机升降为组方方意。重用健脾利水之药以升达阳气。对于杂病论治有好的思路启发。 但治病求本。必先五藏。五藏的寒热虚实,阴阳变化层出不穷,以一方应万病。实为不妥。就说一个虚劳病。此方可通用乎?一己之见,和同道砌磋!!
62
发表于 2005-10-27 21:08:44 | 只看该作者

不知大家对十年一剑全息汤有什么看法?本人全力推荐.

没意思,这样系统的去学习所谓的十年一剑全息汤,不如多次系统学习伤寒论,更有效果
63
发表于 2005-11-6 21:39:06 | 只看该作者

不知大家对十年一剑全息汤有什么看法?本人全力推荐.

是啊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也好
64
发表于 2005-11-7 00:34:06 | 只看该作者

不知大家对十年一剑全息汤有什么看法?本人全力推荐.

下面引用由888sun2004/07/17 06:19pm 发表的内容:
  中药系统疗法是由薛振声先生在秘方全息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薛先生将其随《十年一剑全息汤》一书公布于世。其疗效极佳,但由于理论体系独特,引发中医界争论。本人以系统疗法验之临床,屡屡奏效,欣喜之余, ...
有广告之嫌!
65
发表于 2005-11-8 21:02:06 | 只看该作者

不知大家对十年一剑全息汤有什么看法?本人全力推荐.

想研究全息汤的还不如回去研究内经和伤寒论.和医经相比 全息汤就是糟粕了 ,组方太过于繁琐.疗效也不高 .想一个基本方涵盖所有病症.我相信 我们的医圣也不敢开这个口..中药疗效要看诊断.诊断准了.疗效也上去了.全息汤有用 但不是万能的
66
发表于 2005-12-9 06:56:42 | 只看该作者

不知大家对十年一剑全息汤有什么看法?本人全力推荐.

***** 版主模式 *****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2>医理探源</a>转移过来的!
67
发表于 2007-11-23 16:47:16 | 只看该作者

不知大家对十年一剑全息汤有什么看法?本人全力推荐.

薛振声先生十年一剑全息汤一书已出版4年余,影响较大,薛老拟于近期修订该书,受其委托,我们向广大网友征集以下内容文章:
1对其理论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发挥,或者对其理论进行有理有据的批判等文章,我们都欢迎。
2对全息汤有新的自拟加减法,经临床验证有效者
3对使用全息汤治疗哪些疾病有心得或困惑可写出相关文章。
4对薛老新书需增加什么新内容,或请薛老回答什么问题,可写出,我们转交给薛老,请其拟文答复。
5您觉得对全息汤学习者有帮助的其它各类文章。
对积极参与并提出建议被采纳者,我们可吸收其为编委,共同参加该书的修订工作。有关全息汤的相关信息请登陆网站:中药系统疗法研究网(http://www.quanxitang.com),请将您的文章发到我的邮箱中:changbainet@sohu.com 
68
发表于 2007-11-23 17:53:24 | 只看该作者

不知大家对十年一剑全息汤有什么看法?本人全力推荐.

本人十多年前就喜欢用大方治病,所以(十年一剑全息汤)一出版,本人就立即用之于临床;并且本人常常突破原书的用药法度,如:失眠酸枣仁必用至30克以上(捣碎),阴虚证必加用引火汤(仿李可用法,原方加天冬,但剂量减半),方中常加麦谷芽、淮山药,常与其他医家效方合用,以求增强疗效,缩短疗程;一张方子30多味药是很常见的,四五十味药也用过,但服法以少量频服,2-3天服完一剂为度。 写下这些话,仅供交流之用,不是推销;本人的处方,也只有农村的人相信;每次开完处方,必先告知先购一剂,服后如无不适,可续服,直到病情缓解。农村人爱惜药物,常煎药三次,常告知1、2、3煎药汁须混合再煎沸,然后分服之。此法在城市可能行不通,因为城市的就医选择机会多,思维定势根深蒂固,从医者处开了方,到处问,对医者不信任,若辈以花大笔治一小病而享受着某种精神优越感!对此类人,笔者常敬而远之!
69
发表于 2007-11-23 21:50:27 | 只看该作者

不知大家对十年一剑全息汤有什么看法?本人全力推荐.

常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医好象也有这个特点,一方水土出一方的名医。
70
发表于 2007-12-6 23:59:39 | 只看该作者

不知大家对十年一剑全息汤有什么看法?本人全力推荐.

(金匮要略)有“若五藏真元通畅,人即安和”之训,陈潮祖教授有: “五脏宜通”之论,全息汤调畅三焦气机,与古训暗合,这可能是其使用面广的理论依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4 21:11 , Processed in 0.11339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