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翟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与黄岐建中汤兄讨论阴阳问题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07-4-14 07:52:56 | 只看该作者

与黄岐建中汤兄讨论阴阳问题

下面引用由翟鉴2007/04/09 06:19am 发表的内容:
五积散兄答: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 质疑:五兄之言十分可笑!您信口开河习惯了……
漏骨的是:您的上下文文不对题,即驴唇对不上马的嘴。上文是“本于阴者亲之下,本于阳者亲之上。阴的本质是阳,阳的本质是阴”;下文是“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
为了当众破灭您的信口开河,我有能力让您自毙!您就先当众解释您的上文,先按您话题的顺序来,先把“本于阴者亲之下,本于阳者亲之上”的概念澄清。是阴者在下还是“亲于下”,“亲”是降的意思吗?请吧!
本于阳者亲之上,你可能理解起来比较费劲,我给你举个例子:
你下身的那头老象(你现在摸摸)就是如此,这头象,本为阳,虽据阴位,但是其性向阳,所以,每天早起(阳生)的时候,你那头老象都会扬起大鼻子的,当然,扬鼻子的方向肯定是不会向下的。
本于阴者亲之下,这个例子,如果你结婚了,就很容易理解了。
62
 楼主| 发表于 2007-4-15 05:53:30 | 只看该作者

与黄岐建中汤兄讨论阴阳问题

丁和 兄说:“里为阴、表为阳”是以水谷为阴,气为阳,
答:请问,这是书证还是您信口开河的?如果是书证,请您标明书证的原文;如果是您得,请标明是我以为。
由于您提出的东西自己都说不清,对不起,以后不再给您回复,请您原谅!
63
 楼主| 发表于 2007-4-15 05:55:15 | 只看该作者

与黄岐建中汤兄讨论阴阳问题

五积散兄的上文是:“本于阴者亲之下,本于阳者亲之上。阴的本质是阳,阳的本质是阴,只是有体用的不同”;下文是:“你下身的那头老象(你现在摸摸)就是如此,这头象,本为阳,虽据阴位,但是其性向阳,所以,每天早起(阳生)的时候,你那头老象都会扬起大鼻子的,当然,扬鼻子的方向肯定是不会向下的”。
答:回您六个字,驴唇不对马嘴!
若干天了,我问您的“本于阴者亲之下”的“亲”字,是“在的”意思,还是“下降”的意思,您并没有回答上来。表明您信口开河的说法已经自毙!
“阴的本质是阳”这是学术界奇闻的天大笑话!
“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性质     ,而这个性质必然从事物中表现出来。
阴阳只是指代事物的一种符号,如果没有事物谈“本质”,必然是一个未知数。五兄逃避开事物说“阴的本质是阳”,等于说,符号的未知数是符号!这是一个很好的绕口令!
为了我的观点与五兄的观点有个鲜明的对比,把我阴阳的本质阐明一下:
我的宗旨是:事到桌面理自明。蒸汽是阳的本质,雨是阴的本质,蒸汽上升是阳性质的表现;雨下降是阴性质的表现。阴阳的本质就这么简单。
而五兄确没有能力把阴阳的本质摆到桌面,所以,不攻而自破!
等五兄把您的上文说清楚了(把阴阳的本质摆到桌面),我们再讨论您的下文。
64
发表于 2007-4-15 23:06:07 | 只看该作者

与黄岐建中汤兄讨论阴阳问题

下面引用由翟鉴2007/04/15 05:55am 发表的内容:
若干天了,我问您的“本于阴者亲之下”的“亲”字,是“在的”意思,还是“下降”的意思,您并没有回答上来。表明您信口开河的说法已经自毙!
亲就是亲近,靠近.....的意思,理解这样的文字,没有必要去考证。
“本于阴者亲之下,本于阳者亲之上”这句话已经动态的揭示了阴阳之间的体用关系。
65
发表于 2007-4-15 23:10:06 | 只看该作者

与黄岐建中汤兄讨论阴阳问题

下面引用由翟鉴2007/04/15 05:55am 发表的内容:
我的宗旨是:事到桌面理自明。蒸汽是阳的本质,雨是阴的本质,蒸汽上升是阳性质的表现;雨下降是阴性质的表现。阴阳的本质就这么简单。
关键是什么?
蒸汽的阳从何来?雨的阴从何来?这是标与本的问题,并不是说蒸汽是天生的,天天有蒸汽,比如你家做饭的火是怎么来的?这个火不可能随便就有吧。
66
发表于 2007-4-16 22:21:33 | 只看该作者

与黄岐建中汤兄讨论阴阳问题

[这个贴子最后由丁和在 2007/04/16 10:31pm 第 2 次编辑]



翟先生说:{丁和 兄说:“里为阴、表为阳”是以水谷为阴,气为阳,
答:请问,这是书证还是您信口开河的?如果是书证,请您标明书证的原文;如果是您得,请标明是我以为。
由于您提出的东西自己都说不清,对不起,以后不再给您回复,请您原谅!}
书证?对于说话的人,固然要有根据,不能信口开河;但出于一位要颠覆中医理论的大师,居然不能判断一个并不太复杂的问题的答案的正确性,而要书证,真让人产生莫名的悲哀,为病人悲哀。中医失落的东西太多。《内经》里到处是根据,但是要悟性。谨摘几段:
《素问·太阴阳明论》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歧伯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此段一方面说脾与四肢的关系,另一方面说“水谷气”是长养筋骨肌肉,产生功能的必备条件。,举一反三,病气有余,形气不足,也是形气层未能禀水谷气而不用。
《素问·金匮真言论》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此段虽然以腹背分阴阳,实际以隔肌以下为阴,隔肌以上与背为阳,隔肌以下与隔肌以上有两点区别,一是六腑在腹,但有明文,六腑为阳,不能作为腹为阴的根据,那么腹为阴的根据是什么呢?唯一就是水谷饮食在腹,
“水谷气”是生命的依托,“气”贯穿与《内经》全文,治也是以平气、恢复神气为目标,如果医理论阴阳,不是以关系生命与治疗的主要物质为根据,而以其它方面内容为根据,何异于检验人的动脉血而以狗的静脉血当样品?

翟先生说:请拿出“五俞穴”阳气由外入里的原文
《通评虚实论》经络皆实,是寸脉急而尺缓也;络气不足经气有余者,脉口热而尺寒也,秋冬为逆,春夏为从,经虚络满者尺热满脉口寒涩也,此春夏死,秋冬生也;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
结合《异法方宜论》“针从南方来,灸从北方来”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解释春夏秋冬死生,经气阴阳出入尽在其中。
在《内经》阳气由外入里的原文好像还有,不过是该执业医师钻研。不在本人目标内。
翟先生说:如果是书证,请您标明书证的原文;如果是您得,请标明是我以为。
每个人的语言除标明原文的,不言而知,都是说话本人的意思。但如果没有根据,不敢以“我以为”在论坛发言。
67
发表于 2007-4-16 22:54:49 | 只看该作者

与黄岐建中汤兄讨论阴阳问题

翟先生说:由于您提出的东西自己都说不清

不是说不清,而是听者执迷不悟,先生体验过“清”吗?有句俗语,官清不及纱清,织布的经纱,几千根根根分清不混乱,那才叫“清”,所以能清,是因为每一根纱都正行,如有斜行就不能“清”
翟先生说:我的宗旨是:事到桌面理自明。蒸汽是阳的本质,雨是阴的本质,蒸汽上升是阳性质的表现;雨下降是阴性质的表现。阴阳的本质就这么简单。
这么简单的道理就已经标本倒置,蒸汽的本质是水,属阴,水气上升表现了阳的现象;雨的本质是蒸汽,因阳而成,雨是阴的现象。
68
 楼主| 发表于 2007-4-17 06:32:19 | 只看该作者

与黄岐建中汤兄讨论阴阳问题

翟鉴说:若干天了,我问您的“本于阴者亲之下”的“亲”字,是“在的”意思,还是“下降”的意思,您并没有回答上来。表明您信口开河的说法已经自毙!

五积散兄答:亲就是亲近,靠近.....的意思,理解这样的文字,没有必要去考证。
回复:我问的是:“‘亲’字,是‘在的’意思,还是‘下降’的意思”?。五兄用“靠近”二字(阴在下的30%,如果是50%那就不靠近上也不靠近下了),与“在下”及“下降”毫不相干。所以,我给您的六个字“驴唇不对马嘴”是如此的合适!
虽然五兄回答的驴唇不对马嘴,但是,我很佩服您关键词用的好“理解这样的文字,没有必要去考证”。看来五兄已经知道自己所说的经不起验证了。
请问,不经过考证怎能证明您说的正确或信口开河呢?
69
 楼主| 发表于 2007-4-17 06:33:16 | 只看该作者

与黄岐建中汤兄讨论阴阳问题

翟鉴说:我的宗旨是:事到桌面理自明。蒸汽是阳的本质,雨是阴的本质,蒸汽上升是阳性质的表现;雨下降是阴性质的表现。阴阳的本质就这么简单。

五兄回复说:
蒸汽的阳从何来?雨的阴从何来?这是标与本的问题,并不是说蒸汽是天生的,天天有蒸汽,比如你家做饭的火是怎么来的?这个火不可能随便就有吧。
答:蒸汽阳升,雨阴降,循环不息,这样明朗的阴阳理由还不够吗?
您怎么跑题了?我的文章中什么时候说过“蒸汽是天生的”和“做饭的火”呀?
70
发表于 2007-4-17 09:48:37 | 只看该作者

与黄岐建中汤兄讨论阴阳问题

下面引用由翟鉴2007/04/17 06:33am 发表的内容:
翟鉴说:我的宗旨是:事到桌面理自明。蒸汽是阳的本质,雨是阴的本质,蒸汽上升是阳性质的表现;雨下降是阴性质的表现。阴阳的本质就这么简单。

五兄回复说:
蒸汽的阳从何来?雨的阴从何来?这是标与本的问 ...

     没有热哪来蒸汽?什么能叫蒸汽雨降循环不息?热是元阳!蒸汽只能叫阴中之阳!越说水平越低!!!!!!!!!!!阴阳本无界!智者能辨,愚者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8 10:36 , Processed in 0.10420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