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谈谈糖尿病
日出江花先生经验不凡,目的也在于发扬中医,可能只是在试探用中药;对于糖尿病的机理却陷在西医理论的怪圈里?,
人体所有物质与功能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树!人要吃饭,细胞也同样需要谷气!就比如物质的裂变或融化,离不开温度与水分的相对状态!
先生说:“人体内存在控制血糖的组织,主要是胰脏,胰岛α细胞内分泌胰升血糖素,能促进血糖升高,该细胞受交感神经控制。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能降血糖,该细胞受副交感神经控制。对血糖这样单一的物质却需要两种方式控制,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控制方法,主要原因是血糖的物质性决定(这个问题这里就不讨论了)。
1.当人体的肝脏代谢增强时,可以使交感神经亢奋。从而使胰岛α细胞分泌胰升血糖素,血糖升高,于此同时抑制了控制胰岛β细胞的副交感神经。如果人体长期处在这样的状态,逐渐使胰岛β细胞功能退化,胰岛素分泌不足。”
思考:_副交感神经气有余而火不足,,胰岛α细胞分泌胰升血糖素,促进肝脏代谢,血糖升高,同时少阳长进,使交感神经亢奋,阳强不降,控制胰岛β细胞的副交感神经阳气不足。长期局部的阴阳离决,可以导致局部细胞功能退化,甚至坏死;胰岛β细胞功能退化,胰岛素分泌不足,是胰岛β细胞长期阴阳离决的结果。
2.当人体的肾脏代谢增强时,可以使水分丢失,血液的渗透压升高,从而阻碍了血液中养分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营养不良。葡萄糖对胰岛β细胞的影响是显著的,如果胰岛β细胞缺糖,则可以使胰岛素分泌减少,长期缺糖可以使胰岛β细胞退化。
思考:肾脏阳盛,气不足,表现代谢增强;肾组织间隙加大,可以使水分丢失,血液的渗透压升高,是西医观察现象,而按照中医理论,阴虚则阳盛,因为肾气不足,血液的渗透压升高,所生化之血气更偏于阳胜阴虚.水生木,肝脏因为母气阳胜阴虚的干扰.对于血糖的转化贮藏功能减弱.生气(肝气)不长,供应给胰岛β细胞的谷气见减,使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
从这个角度思考糖尿病,曾经二次有二位专家诊断本人有糖尿病,而本人自觉督脉阳盛,不可能有高血糖,化验结果证实血糖正常且标准,
此仅仅是从中医阴阳五行气化的角度思考中医病症。
希望自认才高八斗的大师能够从中医理论的角度思考分析病例。才有利中医,拜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