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中医怎样才能走出朴素认识论的框框?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8-5-27 23:37:08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怎样才能走出朴素认识论的框框?

张建国你在60楼用天干对号入座的那些东西与气血又是什么关系,若果气血这一构成人体的生理物质基础都与那些没什么关系,人体的整体性又在哪?
   中医是从宏观整体角度把握人体生理的,其目的就是要把握脏腑的阴阳气化规律,凭你生吞活剥摘录的那些朴素的认识方法,能揭示脏腑的阴阳气化规律吗?又能与天地阴阳起化规律形成具体的联系,把中医理论的天人相应具体的反映出来吗?
    生命的运动是有时间和空间的,凭你上述你认为的正确的东西能反映出起码的时空概念来吗?有真正的中医整体观念特色吗》
   若不能,你那上述的东西就站不住脚,中医理论所以无法规范,就是由于没有正确的阴阳五行理论作指导从而形成那样的朴素认识方法造成的。
   不要忘了。我们追求的准则就是要突出中医理论的特色。最终达到防治疾病之目的
     我说的这些都是刘玉珍老师的《阴阳系统论》《中医生理病理系统论》《中医人体节律调控学》已经完善的成果。
    凭你那点朴素的东西就左一个我不知道,右一个我不知道,我不说你达到刘玉珍老师的水平后怎么样,仅有我这点东西后你不是想飞天?
    我告诉你,若象你那种对阴阳五行理论的朴素认识,是不可能把握中医理论真谛,全方位体现中医理论特色的,你不要想一口吃成个胖子,要从阴阳五行理论的基础上起步。如果你没有一点起码正确的阴阳五行理论知识,我把上述说出了,你也会模海洋风。对你等于是秀才遇到兵一样的尴尬。
  因为在沙漠中是不可能构筑高楼大厦的。
62
发表于 2008-5-28 00:09:13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怎样才能走出朴素认识论的框框?

    空洞无物的话,并不能显示你们的“全面的、系统的新东西”。能不能站得住脚,不是由什么人说了算,古经具在,良验难污。
    你问气血,古经无“气血”?也是你老师首创?
    气 血 原 本
    肝藏血,肺藏气,而气原于胃,血本于脾。盖脾土左旋,生发之令畅,故温暖而生乙木;胃土右转,收敛之政行,故清凉而化辛金。午半阴生,阴生则降,三阴右降,则为肺金。肺金即心火之清降者也,故肺气清凉而性收敛。子半阳生,阳生则升,三阳左升,则为肝木。肝木即肾水之温升者也,故肝血温暖而性生发。肾水温升而化木者,缘己土之左旋也,是以脾为生血之本。心火清降而化金者,缘戊土之右转也,是以胃为化气之原。
    气统于肺,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气之所宣布也;其在脏腑则曰气,而在经络则为卫。血统于肝,凡脏腑经络之血,皆肝血之所流注也;其在脏腑则曰血,而在经络则为营。营卫者,经络之气血也。
    我本来以为作为中医人你应该知道此出何处,如今看来你只知教科书和你老师的“新东西”。
63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01:20:40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怎样才能走出朴素认识论的框框?

   青天白日说黑话就是张建国的高明之处
   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生理物质,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既是合乎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的定性,中医的整体观念也才会有落实到位的基础,也是被中医界公认的事实,你说不清楚就上述的关系就虚心的请教别人,怎么就青天白日说黑话古今没有呢?你不懂的就空中无物还是你不知道的世界上就不存在?
   吃的东西关键要消化,若是消化不良可对身体没有好处约?
   此复可是良药也
64
发表于 2008-5-29 22:18:54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怎样才能走出朴素认识论的框框?

楼主观点正确,解读的阴阳与五行的关系让人信服,眼界大开
65
发表于 2008-6-1 11:27:00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怎样才能走出朴素认识论的框框?

    至此,我们又要归纳一下。
    “空洞无物”是楼主讨论问题一再出现的现象,对63楼我们逐一分析。
    楼主首先用“青天白日说黑话”来评价我62楼的回复,那么其依据是什么呢?
    1.“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生理物质,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在62楼的回复中,既不缺乏你的所谓“基本生理物质”、“物质基础”等概念,也包含有现代科学还未发现的其他性质,假如你的所谓“基本生理物质”、“物质基础”是表明了气血的科学性,那么62楼就既有科学性又有非科学性,要比你的“基本生理物质”、“物质基础”的科学性更为广博,你否定中医的气血理论还包含有现代科学还未发现的其他性质吗?
    2.“既是合乎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的定性,中医的整体观念也才会有落实到位的基础”——62楼的回复均未离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的定性,也是对人体气血运化的整体模型的描述,中医临床运用数千年,难道没有“落实到位”?
    3.“怎么就青天白日说黑话古今没有呢?”——我注意到楼主的小伎俩,我的原话是“你问气血,古经无“气血”?也是你老师首创?”,而楼主将“古经”篡改为“古今”。
    由于楼主鼓吹其老师是“华夏阴阳运气理论第一人”,如今又在论述气血,那么我们首先要知道气血在古经上就有,不是你老师的发明。其次,我的回复完全按照你的要求:
    ①“在现有的古今中外的资料中你从哪里见过有对阴阳五行理论的科学性有过全面、系统的科学解读?如果这个要求太大了的话,我只要你举出阴阳与五行是什么关系-----这个起码的问题”;
    我在60楼作了回复,即回答了“哪里见过”、又阐述了“什么关系”。楼主却从“阴阳五行理论”问题突然转向“气血”。
    ②“张建国你在60楼用天干对号入座的那些东西与气血又是什么关系,若果气血这一构成人体的生理物质基础都与那些没什么关系,人体的整体性又在哪?”。
    我在62楼又作了气血问题的回复,即回答了“阴阳五行与气血是什么关系”,又进一步阐述其在人体运化的整体关系。我的回复一一正面应对,毫不回避,不像楼主躲躲闪闪。白纸黑字众目睽睽,这“青天白日说黑话”所由何来?这与以科学标准肆意摧残中医的科学主义的霸道行为有什么两样?其认识论的逻辑是何其相似啊!
    其实这“青天白日说黑话”正是对你们的写照啊,这“华夏阴阳运气理论第一人”说明你们不知阴阳运气理论早就有之,而你们自己不知道就以为世界上就不存在,所以妄称“第一人”,在这些有目共睹的事实面前,我将“青天白日说黑话”如数奉还,你们应当受之无愧、受之坦然才对呀。如若不受,则因“志不养,意不实,虑不及而心气虚,参会不一”也。还是返璞归真,实在一点好。
66
 楼主| 发表于 2008-6-1 14:28:34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怎样才能走出朴素认识论的框框?

下面引用由张建国2008/05/28 00:09am 发表的内容:
空洞无物的话,并不能显示你们的“全面的、系统的新东西”。能不能站得住脚,不是由什么人说了算,古经具在,良验难污。
    你问气血,古经无“气血”?也是你老师首创?
    气 血 原 本
    肝藏血, ...
张建国在论坛积极探讨的精神是值得鼓励的,但由于你的阴阳五行理论水平的局限,虽然传统的知识不少(其实是吃山芋垃土豆,消化不良),但无法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也无法看懂我的与阴阳五行逻辑相应的对人体生理病理的阐述,这就是你的悲哀。所以我的回复几乎都是在从侧面引导你,想让你懂得认识的起码逻辑,但你偏偏固执,陷入死记照抄的境地不能自拔,几乎让我丧失指点的信心。
所以张建国我再次提醒你,如果对指导中医学实践的阴阳五行理论真谛未能弄清楚之前,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体现中医学理论特色的生理病理体系,就不会明白“人”在中医学的定义,就不可能明白人属于以气血物质为基础,在生命存在过程功能气化对气血物化起主导作用的生命体的真谛,并形成与此对应的认识体系。即使我把这些说出来,你也不知所云。上述的多次辩论就是明证。
比如说,如果不懂阴阳与五行的形式与内容的起码关系,就不可能把气血与其他生理物质的具体关系搞清楚,就只能象你那样,东拼西凑一些表面上仿佛有道理,其实莫说他人、就连你自己也会一头雾水的无理争辩。我有必要一一给你指正吗?我要做的只是在介绍阴阳五行理论的科学性的时候,例举一些便于举一反三而已。至于你不懂,只怪你阴阳五行理论水平太差。尤其你还不虚心,大有你不知道的仿佛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之味道,也就大大掉了我的口味,几乎不想与你的强词夺理争辩。因为我们之间不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差距也。
关于我们几万学员敬称刘玉珍老师华夏阴阳运气理论第一人,不是今天才提出的,已经向全世界公开了六年,就是希望能找到类似你这样的不服气者。目的是真理越辩越明,最终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那你就勇敢的挑战吧!若你能推翻刘玉珍老师的理论论证,最低的奖金是一万元,当然,你也可以把筹码无限的往上调,用不作我们老师亲自出面,我就可以应对一切。需要说明的是,在你没有把握其全貌之前,可以对我的辩论发出质疑,再不允许有攻击我们老师的言论,相信这点做人的起码准则用不作多说。请你能自知之明。
你给我的印象就是;死记照抄、消化不良、不懂装懂、强词夺理。最后演变成你不知道的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
你自己看一看。想一想你在62楼道出的那些东西有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起码的特色吗?能揭示出每个人都起码具备的脏腑阴阳气化对气血物化起主导作用的生理规律吗?你懂么?天人相应是与时俱进的,在这个过程每个人是既有共性,也有相对不同的个性----这些起码的同异点的。都在刘玉珍老师《阴阳系统论》。《人体生物节律学》、《六柱预测学》、《中医生理病理系统论》、《中医人体节律调控学》等等学术论著中不但有明确的答案,更有可操作的方法。
希望你---张建国加强弥补你的阴阳五行理论水平。不懂的可随时请教,否则你一生不不可能把握到中医学的真谛,也就永远改变不了你横蛮无理的属性
67
发表于 2008-6-1 15:30:16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怎样才能走出朴素认识论的框框?

张老师教训的好

-=-=-=-=- 以下内容由 zjtns23456782008年06月01日 03:53pm 时添加 -=-=-=-=-
大學:「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得,大家都应该做到这一点 不要光说不练  你只有在定中,你才会明白古人说的什么意思,在你还没有进入过定中,一般不要随便曲解经典,我建议大家看看武当出版社发行 一本书 作者 培真  
道德经探玄  大家就明白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68
发表于 2008-6-1 15:59:10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怎样才能走出朴素认识论的框框?

     67楼可能与62楼一样,要洗肠子了
     楼主对阴阳五行理论的阐述如此有逻辑,才是阴阳五行理论的真谛也
69
发表于 2008-6-3 18:51:44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怎样才能走出朴素认识论的框框?

理论是实践的向导绝对不会错。中医学发展到今天面临的困境。虽然客观原因不少,但最根本的一条,可能与对阴阳五行理论的真谛把握不够密切相关。
70
发表于 2008-6-3 19:20:06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怎样才能走出朴素认识论的框框?

阴阳五行理论在内经时代即已登峰造极。不是对其真谛把握不够的问题,而是后人已经无法超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6 03:20 , Processed in 0.05491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