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yszyz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组学——中西医融合的平台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08-6-18 01:13:17 | 只看该作者

信息组学——中西医融合的平台

8楼贴出的就是全文?
   这个也叫学术论文吗?
   给我的感觉,初看象是一篇科普文章,似乎在向大家介绍已有的一门学科;细看又象是在介绍作者连研究工作都尚未开始的一种主观臆断或者猜想。
   一个人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如何,从其论文质量的高低便可做出大致的判断。
   
  
62
发表于 2008-6-18 11:24:43 | 只看该作者

信息组学——中西医融合的平台

经多次艰难的阅读楼主文帖后,虽然乱晕混,但终有了点清醒:
作者的条件都是主观预设.所得出的结论不能成立\不存在.
如“1.2 中医属于效率意义上的建模。”,“1.3 西医属于物理意义上的建模,”等,都是在主观赋予预设。主观赋予预设条件所得出的结论是不存在的。
中医理论的固有模式不是"虚拟"而建,而是存在模式的表达.
作者的想象丰富可嘉.但更是应据源于客观而为.更应是源于中医自身.
有些基点还是应恳明给作者:
中医理论的固有模式不是虚拟建模;更不是人的主观建模;
不是所有科学都是以虚拟建模的形式来实现认识客观自然规律的;
不要以霍金的霍金:“……理论只不过是宇宙或其中某一部分的模型,一些联结这模型和我们所观察的量的规则。它只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不管在任何意义下)不再具有任何其他的实在性。”的言论来评价所有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本身是实在性的表达。中医不是没有“实在性”。
以其它自然科学理论模式来套解中医学理论是行不通的。必须认识到生物生命规律形式的独特特殊性。
中医的类比认识方法是历史的局限所不得不采用的方式。是以已认识了的样类比尚没有认识的样,以达到对未认识的样的认识。
生物生命规律形式它只是按自已的轨迹独自运行。它不会按预设的模式运行。
是生命规律在支撑着中医理论的固有。而信息的表达和对这种表达的信息的深层次的认识是中医理论形成的根本基础。
要实现中医西医的融合就必须解读中医固有必然的物质基础。
。。。

63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12:28:17 | 只看该作者

信息组学——中西医融合的平台

回中西医融合观先生:
看来我们对“取象比类”这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不同的理解。你不妨举个关于军事、政治、建筑、艺术、哲学任何一个具体的例子,是怎么取象比类的,又怎么被科学方法替代了的。再举个《内经》中的例子,看看与你的取象比类有何相同之处。只有在一个语境下,讨论才有意义,而且讨论的是中医,那就应该以《内经》为依据,毕竟这些概念都是基于此衍生的。
“类比方式分析科学”大概又是您的创造!请看胡德的原话;既然这两个模型不可通约!又怎么能够为两者融合提供了可能?你漏了“此前”、“这才”,看来你又添了个文字阅读障碍。麻烦你纠正了这个毛病,再继续讨论。
64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12:28:43 | 只看该作者

信息组学——中西医融合的平台

回客串客串先生:
你们的学术论文个个符合标准,个个高质量。所以,中医行政管理部门、学术部门、临床医生,都在说着一句话:随着二百多位名老中医的故去,中医就有可能彻底消亡。
除了医学,你读过几篇其他专业的论文?
看出太白侠与你们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不同就可以了,至于比较高低就不麻烦你了,太白侠是水,你们是山。祝愿你们,造山运动越造越高耸、越造越激烈。
65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12:29:08 | 只看该作者

信息组学——中西医融合的平台

回gonmai先生:
首先,你得明白一点,不是太白侠的文章乱晕混,而是,太白侠的文章让你乱晕混。让你乱晕混的文章,不一定就乱晕混,你的明白?读《时间简史》,你调理清晰否?
其次,“以其它自然科学理论模式来套解中医学理论是行不通的”,我不止一次告诉过你,信息组学不是在解读中医。你说说,再让太白侠说上多少遍,才能让你明白这一点?
其三,太白侠不引用公认的科学大师霍金的话,难道非得要引用你的吗?请你举出一个除西医外,任何一门学科不符合霍金言论的例子?
其四,“把握真理外在的运动规律,与她为什么要这样运动,是两个不同范畴的问题”,这句话没有回答什么是效率建模与物理建模吗?
其五,麻烦你回去普及一下有关虚拟建模、抽象建模与主观建模的概念后,再谈什么主观赋予预设好吗?
其六,“要实现中医西医的融合就必须解读中医固有必然的物质基础”,麻烦你拿出一个方案来。
其七,看来先生的中医学修为相当了得,能否帮助太白侠解一道小题?
如果,少阳相火在泉客胜,将出现什么症候,也就是哪些症状、面象、音象、舌象、脉象?
用什么药,组成什么方,疗效何如?
后世把这些症候总结成什么证,用了什么方,疗效打了多少折扣?
当今又把这些症候称为什么证,有哪位中医学学士、硕士、博士、博导、院士、泰斗的成功医案?
若先生帮助太白侠解了这道题,太白侠就拜你为师,先生不收就做私淑,一切都遵从先生的旨意。
66
发表于 2008-6-18 13:49:49 | 只看该作者

信息组学——中西医融合的平台

下面引用由yszyzy2008/06/18 00:28pm 发表的内容:
回客串客串先生:
你们的学术论文个个符合标准,个个高质量。所以,中医行政管理部门、学术部门、临床医生,都在说着一句话:随着二百多位名老中医的故去,中医就有可能彻底消亡。
除了医学,你读过几篇其他专业 ...
    你自己再仔细地多读几遍你的论文吧。学术论文不仅要提出观点,而且要作充分的论证,要有严密的逻辑和说服力。而你论文,其中的漏洞和破绽不少哦。
    搞研究,固然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更需要严谨的治学态度。   
67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14:34:07 | 只看该作者

信息组学——中西医融合的平台

回客串客串先生:
你是在用你自己的专业知识并自以为是地要求所有学术必须遵循你的规则,但学术的范畴实在是太大了,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不是所有的论文都必须自己去论证,哥德巴赫与欧拉的通信,你有权阻止他发表吗?
在某一门学问或所要探索的知识领域上,对所使用之个别方法加以整合、比较、探讨与批判,这就是方法学。这种论文,无须按着“小柴胡汤治疗术后发热X例”的规矩来写。
其中的漏洞和破绽不少哦,倒是非常愿意得到先生的指正,以便加以完善。世界上哪有没有漏洞和破绽的学问,那岂不成了绝对真理。
68
发表于 2008-6-18 16:34:35 | 只看该作者

信息组学——中西医融合的平台

下面引用由yszyzy2008/06/18 00:28pm 发表的内容:
回中西医融合观先生:
看来我们对“取象比类”这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不同的理解。你不妨举个关于军事、政治、建筑、艺术、哲学任何一个具体的例子,是怎么取象比类的,又怎么被科学方法替代了的。再举个《内经 ...
     您在有意回避关键问题!
  1    信息组学之前,中医固有理论是否效率建摸?
    [ "中医属于效率意义上的建模。”,“西医属于物理意义上的建模,”]这是您的原话!
     信息组学之后,您的原话是:"效率意义上的建模也必然蕴含着生物的物理意义,生物的物理意义也得通过建模才能被人把握与操作,两者共同研究的基点就是生理病理信息,这就为两者融合提供了可能。"
     请问:信息组学之前的"中医属于效率意义上的建模。”与信息组学之后,"效率意义上的建模"是否同一的?还是两个标准?!
    以下是您的原话:
    其六,谈谈中医与西医的关系。中西医各自构建了自己的模型,此前这两个模型不可通约,也不可能用一方的标准去衡量另一方的对与错。但是,效率意义上的建模也必然蕴含着生物的物理意义,生物的物理意义也得通过建模才能被人把握与操作,两者共同研究的基点就是生理病理信息,这就为两者融合提供了可能。
  2   请您看一下春秋繁露,孙子兵法,史记等,我就不举例子了!你对中国文化了解太少了.而且您对西方科学发展历史的认识也缺乏深入了解,或者对科学没有正确认识,实际上您还是以西方科学为标准(参考系)研究中医,认为科学是认识真理的唯一方法,把取象比类混杂于分析科学之中,这就是"类比分析科学建摸"的本意!
   3  如“1.2 中医属于效率意义上的建模。”,“1.3 西医属于物理意义上的建模,”等,都是在主观赋予预设。
     然后,再予设:"效率意义上的建模也必然蕴含着生物的物理意义,生物的物理意义也得通过建模才能被人把握与操作,两者共同研究的基点就是生理病理信息,这就为两者融合提供了可能。"
     这样,中医自然超越西医了!完成了中医包含西医的任务!
     您使用了一些西方科学名词"信息""组学';忽悠中医!
    4  诸如:中医是结构医学与功能医学的结合,西医是结构医学,当然,中医包容西医了!中医是状态应对医学,西医是结构医学,中医超越了西医!中医是整体医学,西医是局部医学等等,而且西方科学的所有新理论只要一出现,都要把中医忽悠一遍,以为现代科学理论能够解开中医之谜!谁也不肯在临床上下工夫,如同现在的西医一样不重视病人的症状与体征,热中于科学实验与理论嫁接!
    中西医的融合,未来医学理论的建立必然是建立在"病人的症状与体征"的基础上,而且,无论中国古代的中医,欧洲近代的西医,其理论基础都来自于"病人的症状与体征",没有病人的症状与体征,就没有医学!所有西医的检查必须与病人的症状与体征相吻合才可能有意义!
望闻问切也必须与病人的症状与体征相吻合才可能有意义!治疗效果也必须以病人的症状与体征作为最终判断标准!
     对于人体生理功能的认识也是由病人的症状与体征反推出来的!动物的生理功能是以人为参考系反推出来的!
69
发表于 2008-6-18 16:43:30 | 只看该作者

信息组学——中西医融合的平台

[这个贴子最后由客串客串在 2008/06/18 04:48pm 第 1 次编辑]

我先提点疑问:
    1。从你论文中,不知道你的信息组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是后来别人的提问,你才补充说,你的“信息组学”这个词是专为医学而造,甚至能否用于中西医学也无法确定。
    2。你的论文连信息组学是已有学科还是自创学科都未能写清楚。
    3。信息组学,与你文中多次提到的“不同层次的组学”,是一种什么逻辑关系?其中“组学”这个属概念,是不是一门学科或者一系列学科的总称?信息组学,是否属于组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4。中医学与你的信息组学是一种什么关系?似乎你在文中说:你的信息组学要用中医的固有理论模型去指导不同层次的组学扑捉信息和进行信息调控。
    5。什么叫做物理意义的建模?什么叫做效率意义的建模?中医为什么属于效率意义上的建模?
    6。你文中引用了美国科学家胡德的一段话,你根据他说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分析方法不同,就断言西医采用了与其他任何学科不同的建模方式。请问:分析方法是否就决定了建模方式?分析方法与建模方式二者关系是什么?并且,你说西医属于物理意义上的建模,你也说过“物理意义上的建模见于物理、化学等科学领域。”,也就是说“西医与物理化学等科学领域同属物理意义上的建模“,这个与“西医采用了与其他任何学科不同的建模方式”的关系如何理解?
   7。“简约、全面是建模不可或缺的要素,中医固有理论模型具备这些要素,至今还没有发现任何一门科学的理论模型把纷繁复杂的宇宙与生命及其疾病的发生、干预、转归多角度全方位全交叉建模,并简约得不能再简约” ---- A。中医是否属于具有“。。。。多角度全方位全交叉建模并简约得不能再得约”理论模型的学科?B。你的“方位”“交叉”,要求“全”。但“角度”只要求“多”却不求“全”,为什么呢?
   8。你说“信息组学有望在如下方面取得研究突破”,然后列举了5大方面的“能揭示”,这五大“能揭示”,你有何根据?
   9。你说厚朴、枳实的终极单一作用是调节平滑肌的纵模波,在后面回复中你甚至向众人发问“谁可对此证伪”?这是否意味着你已“证真”在先了?你是如何证实的?
   10。你在摘要中指出“信息组学能够揭示,每一味天然药物的终极的单一作用”。请问你已经实证了多少味中药符合你的推断?不会是仅仅因为使用了类比分析的方法,就在此以一类万吧?
70
发表于 2008-6-18 17:01:05 | 只看该作者

信息组学——中西医融合的平台

同意69楼的看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 10:35 , Processed in 0.09576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