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组学——中西医融合的平台
下面引用由yszyzy在 2008/06/18 00:28pm 发表的内容:
回中西医融合观先生:
看来我们对“取象比类”这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不同的理解。你不妨举个关于军事、政治、建筑、艺术、哲学任何一个具体的例子,是怎么取象比类的,又怎么被科学方法替代了的。再举个《内经 ... 您在有意回避关键问题!
1 信息组学之前,中医固有理论是否效率建摸?
[ "中医属于效率意义上的建模。”,“西医属于物理意义上的建模,”]这是您的原话!
信息组学之后,您的原话是:"效率意义上的建模也必然蕴含着生物的物理意义,生物的物理意义也得通过建模才能被人把握与操作,两者共同研究的基点就是生理病理信息,这就为两者融合提供了可能。"
请问:信息组学之前的"中医属于效率意义上的建模。”与信息组学之后,"效率意义上的建模"是否同一的?还是两个标准?!
以下是您的原话:
其六,谈谈中医与西医的关系。中西医各自构建了自己的模型,此前这两个模型不可通约,也不可能用一方的标准去衡量另一方的对与错。但是,效率意义上的建模也必然蕴含着生物的物理意义,生物的物理意义也得通过建模才能被人把握与操作,两者共同研究的基点就是生理病理信息,这就为两者融合提供了可能。
2 请您看一下春秋繁露,孙子兵法,史记等,我就不举例子了!你对中国文化了解太少了.而且您对西方科学发展历史的认识也缺乏深入了解,或者对科学没有正确认识,实际上您还是以西方科学为标准(参考系)研究中医,认为科学是认识真理的唯一方法,把取象比类混杂于分析科学之中,这就是"类比分析科学建摸"的本意!
3 如“1.2 中医属于效率意义上的建模。”,“1.3 西医属于物理意义上的建模,”等,都是在主观赋予预设。
然后,再予设:"效率意义上的建模也必然蕴含着生物的物理意义,生物的物理意义也得通过建模才能被人把握与操作,两者共同研究的基点就是生理病理信息,这就为两者融合提供了可能。"
这样,中医自然超越西医了!完成了中医包含西医的任务!
您使用了一些西方科学名词"信息""组学';忽悠中医!
4 诸如:中医是结构医学与功能医学的结合,西医是结构医学,当然,中医包容西医了!中医是状态应对医学,西医是结构医学,中医超越了西医!中医是整体医学,西医是局部医学等等,而且西方科学的所有新理论只要一出现,都要把中医忽悠一遍,以为现代科学理论能够解开中医之谜!谁也不肯在临床上下工夫,如同现在的西医一样不重视病人的症状与体征,热中于科学实验与理论嫁接!
中西医的融合,未来医学理论的建立必然是建立在"病人的症状与体征"的基础上,而且,无论中国古代的中医,欧洲近代的西医,其理论基础都来自于"病人的症状与体征",没有病人的症状与体征,就没有医学!所有西医的检查必须与病人的症状与体征相吻合才可能有意义!
望闻问切也必须与病人的症状与体征相吻合才可能有意义!治疗效果也必须以病人的症状与体征作为最终判断标准!
对于人体生理功能的认识也是由病人的症状与体征反推出来的!动物的生理功能是以人为参考系反推出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