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罗鸿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中医的定义是什么?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08-6-29 15:22:33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的定义是什么?

    中医的临床实践是辨证论治,西医的临床实践是寻找微观病理结构。这是中医与西医的最大的区别。
62
发表于 2008-6-29 15:47:00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的定义是什么?

在西医的微观结构中,同样存在着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一样可以运用阴阳五行的,只是祖宗没教会我们怎么用。比如,对于一个细胞而言,它有没有阴阳?起码有表里之别;细胞自身的代谢,也会有升降浮沉的运动等等。
    既然认为中医辨证是得出了整体的、模糊的结论,那么就可推断这种整体结论模糊地概括了人的生理病理的所有方面或者所有层次的内容(只是从理论上推论。而事实上,中医学现在的辨证并非都能达到如此水平)。
    但中医的证,不可能与西医的某一个层次里的状态等价。无论是器官组织层次,还是细胞层次,抑或分子水平的层次所作的生理病理解释结论,都不会完全等价于中医的证所言的状态,因为西医的一两个层次,并非整个人的全部,并且微观层次的深入划分,有可能是无限的。这也是当前中西医结合的实践中,以西医解释中医相当困难的原因所在。
    不过,当系统生物学发展到了成熟后,有可能建立起非常牛皮的电子计算机模拟仿真系统,用以模拟推演人的生理病理的整体状态及其变化规律,这时就能得出高度仿真的整体性的生理病理结论。如果这一天真的到来,传统中医学基本上可以宣告退休。
    本人坚信,中医学的证(状态),肯定是有其物质基础的,将来科学家们肯定能找到其细胞、大分子、小分子。。。甚至更微观粒子在结构形状方面的理化改变。
63
 楼主| 发表于 2008-6-29 16:09:06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的定义是什么?

张有和先生" "中医学诊治疾病的核心是证候,证候的本质是病人的整体状态(即时的、动态的随时间变更,是模糊的)"。
客串客串: "在西医的微观结构中,同样存在着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一样可以运用阴阳五行的,"既然认为中医辨证是得出了整体的、模糊的结论,那么就可推断这种整体结论模糊地概括了人的生理病理的所有方面或者所有层次的内容(只是从理论上推论。而事实上,中医学现在的辨证并非都能达到如此水平)。"本人坚信,中医学的证(状态),肯定是有其物质基础的,将来科学家们肯定能找到其细胞、大分子、小分子。。。甚至更微观粒子在结构形状方面的理化改变。"
都说得很好!!!
64
发表于 2008-6-30 14:47:19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的定义是什么?

    形和象是物质的属性,是生命的本原。即使西医沿结构方向把生命完全打开,形(结构)亦不能取代象(功能)。西医永远不能成为生命科学的全部。从西医的形和中医的象两个方面探索生命才能活到对生命全面正确的认识。
    中医 不把西医作为自己的有机组成部分,只能揭示宏观结构的本质不能揭示微观结构的本质。
    西医无论怎样发展永远不会取代中医。而中医可以包容西医。
65
发表于 2008-6-30 15:21:38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的定义是什么?

中医应该有中华文化的底蕴吧?——尊重人体自身规律,讲究人体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并且二者能够形成良性互动。
66
发表于 2008-6-30 15:34:27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的定义是什么?


              证态概念体系
     中西医融合指的是理论体系的融合。医学理论体系属于概念体系,是由概念以及理论构架组成的。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之所以未能融合,是因为在研究同一事物(疾病)时,各自采用了不同的参考系,形成了不同的概念体系及理论构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中、西医的概念不能在对方的理论构架内自由流易,使得二者“具有不可通约性”。因此,要实现中西医的理论体系的融合,首先要找到它们的共同参考系,把不同理论体系的概念及理论构架分别统一起来,不同的理论体系才能够融合。临床医学的基本任务是诊断及治疗,西医诊断疾病主要依靠的是症状、体征、各种实验检查。中医诊断疾病主要依靠的是症状、体征、脉象和舌象。所不同的是,中医没有各种实验检查,西医没有脉象和舌象。症状与体征是中、西医具有的共同参考系。在临床上一组相对固定的症状与体征的组合中医称为证,西医称为病理状态,证与病理状态的融合称为“证态”。证态成为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中介概念体系,通过这个中介,中、西医的概念可以在对方的理论构架内等价自由流易,从而实现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融合。
    我们在“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两大理论体系可相融性探讨”的研究中发现,西医感染病中的所有病理状态在中医外感热病中都能找到相应的证,反之亦然。证与病理状态的融合称为“证态”,由此而产生的《外感染热病证态学》涵盖了西医的感染病与中医外感热病,并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实现了二者的融合。
    赵金铎著《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把温病与伤寒的证候归纳为135个证,邓铁涛《中医证候规范》把外感证候归纳为76个证,证态体系把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与感染病的疾病过程融合为统一的整体,揭示了证与证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内,中医的证可以通过相应的“证态”在西医的理论框架内自由流易,西医的病理状态也可以在中医的理论框架内自由流易,这样,西医根据病理状态的诊断通过相应的证态可以获得正确的中药方剂,中医可以借助证态体系使得“证”得到相应病理状态的客观指标以及详尽的治疗方案。证态体系在中西医融合理论层面上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证态新概念可以同时完成对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的分割与重组,如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认识,可以形成一个有机融合的病理过程,即卫分证、太阳经证、前驱期是感染的急性反应期,以非特异性临床症侯群为特点;气分证、阳明证、少阳证是轻度全身炎症反应发热与典型的局部炎症反应的组合;营分证是脓毒症或者MODS的早期;血分证是脓毒症或者MODS合并DIC;三阴经病是感染的慢性期。用它可以指导对各种感染病的中医治疗,如对流脑可用以上证态演变关系进行诊治:上呼吸道感染期即卫分证,可用银翘散加减治疗;败血症期可用清营汤、化斑汤、犀角地黄汤治疗;脑膜炎期可用三宝(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加清营汤或清瘟败毒饮等治疗,从原则上不会失误。其他感染性疾病都可按证态概念重新分割组合。
    证态概念为证找到了诊断的客观指标,为西医的病理状态找到了中药治疗方剂。这是我们要达到的目的。例如邪热壅肺-肺炎证态,邪热壅肺证的诊断指标就是肺炎的诊断指标,西医的肺炎就可以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
《外感染热病证态学》各  论
第一章  卫分表证-前驱期证态
一、太阳表实-重感冒证态
二、太阳表虚-感冒证态
三、风温卫分-前驱期证态
四、暑湿表寒-感冒证态
五、湿遏卫气-前驱期证态
六、燥热卫分-感冒证态
七、风寒表郁-不典型感冒证态
八、太阳表实兼水饮-气管炎证态
九、太阳表实兼内热-重感冒证态
十、表热下迫大肠-胃肠型感冒证态
十一、燥热犯清窍证-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证态
十二、太阳少阴两经感寒证-老年感冒证态
第二章  气分、阳明病、少阳病-典型期证态
一、气分-Sepsis综合征
(一)热入气分~SIRS证态
(二)暑热伤气-高热、失盐失水证态
(三)热毒炽盛-败血症证态
(四)湿热(暑湿)弥漫三焦证-菌血症证态
(五)热扰胸膈证-上消化道功能障碍证态
(六)上焦气热烁津证-早期败血症
二、肺部感染综合征
(一)风热壅肺-急性肺炎证态
(二)燥热伤肺-急性间质肺炎证态
(三)暑伤肺络-咳血、鼻衄证态
三、胃肠道感染综合征
(一)感染性腹泻综合征  
1.霍乱样综合征
2.痞证-胃肠炎证态
3.少阳热迫大肠证-肠炎证态
4.厥阴热迫大肠证-肠炎证态
5.下焦不固滑脱-慢性结肠炎证态
6.下焦虚寒便脓血-结肠溃疡性炎症证态
(二)湿温-亚急性肠道传染病综合征
1.湿阻气分-菌血症证态
2.湿阻中焦-夏秋季胃肠功能紊乱证态
3.湿热困中焦-胃肠感染证态
4.湿热(暑湿)滞着胃肠证-慢性痢疾样综合征
5.邪伏膜原证
(三)黄疸综合征
1.气分湿热蕴毒-肝细胞性黄疸证态
2.阳明湿热发黄-肝炎病毒性黄疸证态
四、急腹症综合征
(一)结胸-胸腹腔感染综合征
1.大结胸-急性腹膜炎证态
2.小结胸-胸腔感染证态
3.悬饮-胸腔非炎症性积液证态
4.寒实结胸-慢性炎症性积液证态
(二)肠腑不通综合征  
1.胃肠实热内结-肠梗阻证态
2.热结肠腑阴虚-失盐失水、大便干结证态
3.热结肠腑气阴虚-肠梗阻合并虚弱证态
4.脾约-便秘证态
(三)少阳证-肝胆胰感染综合征
(四)蓄血综合征  
1.太阳蓄血身黄证-宫外孕盆腔积血证态
2.阳明蓄血-消化道出血证态
3.热入血室-急性盆腔炎证态
五、风湿综合征  
(一)少阴阳虚寒湿证-类风湿证态
(二)血虚寒厥-重症类风湿证态
(三)风湿相搏-风湿性关节炎证态
(四)湿热郁于经络-感染性变态反应性关节炎证态
(五)心阴心阳两虚-心肌炎证态
六、水电解质紊乱-阳虚、亡阳综合征
(一)膀胱蓄水-渗透压调定点异常证态
(二)心阳损伤-电解质紊乱心功能障碍证态
(三)脾胃阳气损伤证-胃肠功能障碍证态
(四)少阴阳虚水泛-低血钾,低血钠证态
(五)津气欲脱-感染性休克证态
(六)寒厥四逆-低容量休克证态
2.少阴阴盛阳越-暖休克证态
3.少阴阳衰阴盛-休克证态
七、邪扰心包-脑功能障碍综合征   
(一)卫、表-感冒证态 脑功能障碍综合征
1.太阳阳虚心神浮越证
2.少阳里虚热陷证
(二)气分-典型期证态脑功能障碍综合征
1.热陷心包-急性脑感染证态
2.湿热痰蒙心包-非典型脑炎证态
第三章  营血分-MODS证态
一、热灼营阴-早期MODS证态
二、热入心包-中毒性脑病昏迷证态
三、热盛迫血-DIC证态  
四、血热动风-中毒性脑病痉挛证态
五、气营(血)两燔证-重度中毒性脑病颅内高压证态
六、热结肠腑-肠梗阻中毒脑病证态
第四章  余热未净、阴虚-恢复期、慢性期综合征
一、少阴阴虚火旺-疲劳综合征证态
二、邪留阴分-异常消耗低毒感染证态
三、热耗真阴-异常消耗证态
四、阴虚风动-异常消耗、离子紊乱证态
五、太阴虚寒证-营养不良证态
六、少阴阴虚停水-泌尿系感染证态
七、余热未净-恢复期证态
67
发表于 2008-6-30 16:17:40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的定义是什么?

      在〝客串〞先生不同层次细胞、分子都存在寒热虚实、升降沉浮的认识中,笔者看到了「现代化毒」流散之害。
    在过去的五十多年里,中国数以万计的西医、中医专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用现代科技对证候的本质进行了深至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最后不了了之(失败),所以,今天多数学者(香港李致重、南京陈斌、湖南朱文锋和笔者)都认为:证候的本质是病人的整体反应状态,与器官病因病理(理化指标)没有必然关系,中医证候与西医器官病是两个不同的临床范畴。
    再找〝微观证候〞只能是浪废青春,自作多情。
68
发表于 2008-6-30 16:44:52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的定义是什么?

      [在过去的五十多年里,中国数以万计的西医、中医专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用现代科技对证候的本质进行了深至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最后不了了之(失败),所以,今天多数学者(香港李致重、南京陈斌、湖南朱文锋和笔者)都认为:证候的本质是病人的整体反应状态,与器官病因病理(理化指标)没有必然关系,中医证候与西医器官病是两个不同的临床范畴。]
-----------------------------------------------------
    1   [在过去的五十多年里,中国数以万计的西医、中医专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用现代科技对证候的本质进行了深至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最后不了了之(失败),]
     正确!
    2   [中医证候与西医器官病是两个不同的临床范畴。]
     正确!
    3   [今天多数学者(香港李致重、南京陈斌、湖南朱文锋和笔者)都认为:证候的本质是病人的整体反应状态,与器官病因病理(理化指标)没有必然关系]
    错误!
----------------------------------------------------------
     中医的"证"与西医的器官病因病理(理化指标)有着必然关系!请看67楼!
   
69
发表于 2008-6-30 16:48:00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的定义是什么?

下面引用由悉尼张有和2008/06/30 06:17pm 发表的内容:
在〝客串〞先生不同层次细胞、分子都存在寒热虚实、升降沉浮的认识中,笔者看到了「现代化毒」流散之害。
    在过去的五十多年里,中国数以万计的西医、中医专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用现代科技对证候的本质 ...
世界万物从来没有离开局部的整体,也不存在离开整体的局部。
    五十年找不着,不等于再过五十年或者五百年也找不着(当然,这百年以后的事,与我们都关系不大),五十年,对人类历史来说,实在太短。何必那么悲观呢?
    阴阳这玩意,其适用范围有多大?大至宇宙,小至原子电子,哪里没有阴阳?没有微观世界,又哪来的宏观世界?老祖宗说天是阳,地是阴;干嘛我们不能说原子是阳,电子是阴呢?不都是几个小球围着一个大球转吗?
   
70
发表于 2008-6-30 18:15:07 | 只看该作者

[讨论]中医的定义是什么?

中医学诊治疾病的核心是证候,证候的本质是病人的整体状态(即时的、动态的随时间变更,是模糊的)。6F=&
   西医学诊治疾病的核心是(局部)器官病,器官病关注的是现代病因和器官病理改变(从始至终不变,只有轻重,因而是精确的)。
-————
经言:水火者,阴阳之征兆
用个比喻,煮饭时,水不够,饭太硬;柴火不够,饭夹生,烟囱堵塞,烟雾呛人,这些能够感觉,但是没有实体物质的毁坏,这就是“即时的、动态的随时间变更,是模糊的”。
如果没有一点火,米还是米,水还是水,或者水不够而火又太旺,把米饭煮焦了,或烟囱堵塞把房子熏坏了,这时的现象就是病理改变,从始至终不变,只有轻重,
哈 这才是精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11-12 01:31 , Processed in 0.09031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