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 水煮中医
六.五行解剖的中西医对照:
中医理论中存在一个作用广泛的肺系统,这一系统主要与呼吸功能和分泌功能,精神活动有关.在回顾分子神经生物学和分子发育神经生物学,发现体内五羟色胺系统与中医肺系统在功能上有极大的重合.
我们以举例的方式把肺系统从宏观到微观拆开对照一遍,看看中医结构是自成的,还是中医人为创造的.
在这里,我们还要再复习一下基因多效性的概念: 基因的多效性(pleiotropy)是指单基因突变引起多个特征的情况。以五羟色胺转运者SLC6A4(Sert)为例:鼠突变的表型显示:1,焦虑样行为。2,躯体感觉皮层和触须桶途径,3神经内分泌和交感肾上腺素对应激的反应。4,缺少攻击行为。5,睡眠增加,脑兴奋性降低,体温升高肠蠕动增加。6,感觉功能下降,膀胱功能下降,血管功能变化(血压升高),心肌纤维化,瓣膜病,骨和肌肉的伸展性和灵活性下降,体重增加和肥胖,活动性降低等。
1.《黄帝内经》中的肺系统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说“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说“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心”《素问•灵兰秘典论篇第八》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素问•六节脏象论篇第九》说“肺者,气之本,魄之出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素问•五脏生成篇第十》说“色味当五味:…白当肺,辛.”《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说: “五味所入:…辛入肺….五精所并:…并于肺则悲….五脏化液:…肺为涕….五脏所藏:…肺藏魄….五脏所主:…肺主皮…”.《素问•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说:“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气为成,在脏为肺.其性为凉,其德为清,其用为固,其色为白,其化为敛.其虫介,其政为劲,其令雾露,其变肃杀,其眚苍落,其味为辛,其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灵枢•本输第二》•说:“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腑也”《灵枢﹒经脉第十》说: “肺手太阴之脉[4],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顒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灵枢•脉度第十七》说:“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灵枢•五味第五十六》说:“谷味辛,先走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