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约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目前困境的根源调查[原创]

[复制链接]
61
匿名  发表于 2005-3-5 19:07:16

中医目前困境的根源调查[原创]

顶一下,相信中医药行业会越来越好的,中医师的职务也会好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62
匿名  发表于 2005-3-6 12:18:55

中医目前困境的根源调查[原创]

目前的形势是国外的日子比国内还好过? 如果真是如此,是否可以考虑以退为进,由外向内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63
 楼主| 发表于 2005-3-7 16:21:0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目前困境的根源调查[原创]

看得出来,有些同仁认为中医与西医行医有根本不同,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现行的《执业医师资格法》适用于中医吗?敬请点击下面连接发表您的观点: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2114&show=7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05-3-10 15:57:5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目前困境的根源调查[原创]

中医的困境一方面在于全国无较大的医院在市场的巨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是中医师没有领袖,不能在中医界,政府,民心,媒体等上有呼风唤雨的人物,还有中医界无统一的声音,四分五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05-3-10 20:30:5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目前困境的根源调查[原创]

特写:保护中医药文化遗产,掌声为你响起!
人民网记者 高兰融


  3月9日下午,全国政协第十届三次会议进行了第三次全体会议,11位委员就中医药保护、发展文化事业、保护长江、农村义务教育等问题在大会上作了发言。
  “有关部门要切实采取措施,在本质上进行改革,再也不能培养那些不中不西,不会看病,甚至连中医思维方式都不具备的学士、硕士、博士了。”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旭东痛 心疾首,大声疾呼中医教育要进行伤筋动骨的改造。话音刚落,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也是整个大会过程中唯一一次打断发言的共鸣。
  思想窒息:“越来越多的中医院已经不姓中了……”“……中医二字成了装点门面的敲门砖。”
  人才流向西医:“有一位当了心脏科主任的学生,治疗一位复杂病例长达1年多无效,还是经病人提醒才想起给患者采用中医疗法!”
  被人轻视:“相当一部分人只要来中国三次(报名、开题、论文答辩各一次),总共用不到半年的学习时间,就可以拿到博士文凭。”
  一组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个事实让人哭笑不得。谁曾想,中国特有的医药文化已经沦落到这般难堪的境地。
  王旭东特别提出,对中医药学药作为国家政治来对待。他举了西方国家的例子,认为我国也应该对中医药这项能弘扬民族文化的事业,用政治的态度、政治的立场加以推广。
  的确,中医药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医药技术,是中华民族为世界医药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然而,我们痛心地发现这件中国文化的瑰宝所面临的窘境:中国原产,韩国开花,日本结果,欧美收获。中医药不仅没有得到本国从业者的重视,而且还以低廉的价格大量流向国外。中国民族自己的遗产,却在外国蓬勃发展。
  王旭东委员的发言代表了很多医药卫生界委员的共同心声。
  对于中医药目前面临的问题,河北医科大学医药研究院院长吴以岭认为“首先是观念滞后,不能充分认识中医学术创新对中医药现代化的带动作用,国家支持也多放在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医药,而对中医学术按照其自身发展规律加以创新研究支持不足。”
  吴委员建议加大基础性研究的投资力度,支持中医学术按照其自身发展规律同时充分吸取现代科学技术;设立国家级“中医学重大学术创新奖”;要以学术创新带动中医药产业化。
  中医药是我国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优秀、宝贵遗产,是世界医药百花园中的奇葩,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瑰宝。我们只有自己先重视、珍爱民族的东西,学好、用好,才能谈得上使之发扬光大。如果我们盲目追求西医、追求现代化,而反而忽视了本民族的财富、老祖宗的家底,让国粹在自己手中凋零、枯萎,那便就是对我国历史悠久的医药文明的最大背叛。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何晶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05-3-10 23:53:3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目前困境的根源调查[原创]

下面引用由yuqincheng2004/11/07 09:27am 发表的内容:
在北京听一朋友戏言,西医可以清清楚楚把人治死,中医是糊里糊涂把人救活.西医为什么把人治死了不仅没有责任,家属还对他们在为病人治疗过程中的关怀表示感激. ...
“中医目前困境的根源调查”——这就是主要的根源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05-3-25 18:47:4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目前困境的根源调查[原创]

下面引用由一源2005/03/10 08:30pm 发表的内容:
设立国家级“中医学重大学术创新奖”;要以学术创新带动中医药产业化。
    最好同时设一个“中医学重大学术继承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05-3-31 14:53:01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目前困境的根源调查[原创]


  约伯兄, 请教一下信里头讲的“一息至”是什么意思,为何可以作为一个标准? 先谢谢您!

------------------------------------------------
尊敬的牛老师:
您好!
您的回信今天才看到,非常抱歉,让您久等了。
惠寄过来的药物今天收到了,由衷地感谢!
从开始看您的书时,就感到您一直在强调“一息至”的重要,今天看了您的信,才认识到这是一个标准。
开始我并没有真正理解,后来再看您的谈话资料,仍在强调“一息至”,这才在自己身上验证,果然辩出了“寒”“热”。
再给病人看病时,我就注意看“一息至”了。到目前为止,我看到的病人几乎都是“一息三至”的,也有一个是“一息二至”的。不过,我看的大多是肝炎的患者。
“一息至”如此的重要,怎么中医学教材完全没提!
在武汉同济医大借了本《濒湖脉学》,是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书中写了译文。将“一息”译成了“一呼一息”。没有人注意到这么明显的一个问题。现在的中医看病也忽视了这么一个明显的问题。真是奇怪!
查看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一书,将“一息”翻译成“一呼一吸”。这也是一般人对“一息”的理解。可能是由于常人都将“一息”理解成“一呼一吸”,故而将脉学的“一息”也这样套用。
李时珍写平人脉“一息四至”,“三至为迟”“二损一败”。可以判定病情的轻重与预后。我再看病人时就比较有底了。
今天,牛老师的信写的更直白了,“一息至”是诊断疾病的基准,只有掌握了这个基准,才不会犯“虚虚实实”的冤假错案!仅仅把这一点宣传开来,就已是莫大的贡献!
我想知道的是:牛老师所讲的,不管“虚”也好,还是“实”也好,从生命整合论的观点来看都是人体吸收能量的转化发生阻滞的问题,而这个问题都可以通过“筑基化淤”的方法治疗,这样以来治病不就变得很简单了?
再次感谢牛老师的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匿名  发表于 2005-4-2 19:24:17

中医目前困境的根源调查[原创]

关键在体制,政策,社会制度,共产党不行。
回复

使用道具

70
匿名  发表于 2005-4-20 11:09:33

中医目前困境的根源调查[原创]

一针见血!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8-7 05:43 , Processed in 0.06399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