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梁常兵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情复杂,请诸位同仁援手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08:12:08 | 只看该作者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8-7 12:29
2014、06、23三诊:

诸症好转,而聚关脉也基本缓解。

三诊后,头晕曾经有所反复,脉象又现聚关,又加用了六天“调中汤”,症状缓解。后以人参归脾丸、济生肾气丸调理数日而愈。
62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08:16:48 | 只看该作者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8-8 08:12
三诊后,头晕曾经有所反复,脉象又现聚关,又加用了六天“调中汤”,症状缓解。后以人参归脾丸、济生肾气 ...

注:

萧先生尝云,干部家属也有情志问题,此言颇高。

患者确有情志不舒、郁闷未得排解的问题,只是系熟人,患者尽量淡化这个因素,案例中也就没怎么着墨,不过,脉象已经显露了这一问题。
63
发表于 2014-8-8 09:48: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溪流 于 2014-8-8 02:08 编辑

(在我的理解中,菟丝子,淫羊藿,巴戟天, 为补肾气药, 而菟丝子为肾气,肾阴双补药,尽管你后来列出,某某教科书,某某页,说明淫羊藿,巴戟天为补肾阳药, 而在临床上,我从来不这样认为, 它们是属于补肾气类药。 )
您可以建议教科书更正为您的解释,以您的理解为准,我等理解能力低的还是要以教科书为准。教科书不是真理,您是真理,对吗?今后中医学界以您的解释为标准,可以了吧。您大可以抓紧时间写一本新的《中药学》,则天下之大幸也。
-(人参大补肾气啊,这时你怎么不拿教科书来说话呢,在哪条上写了,人参大补元气???)
说到底,肾中的元气也是由人参来补,说人参大补元气怎么了,您读过药性歌括四百味没有?原文: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您不会告诉我您没读过这本书吧?真使我大跌眼镜。
(请问,你是否认为肾气虚和肾阳虚是一致的?)既然是一致的为何要用两个名称?一个不够吗?就像一个人长了两个头一样,不奇怪吗?
照您说肾气虚和肾阳虚就没有区别了,这些简单的问题我不浪费吐沫了。其中的区别,您找个别的中医问一问,或者鼠标也能告诉您。
关于补肾气,我认为,大补元煎是代表方剂,体现了补肾气的宗旨,五脏中的肾气由肾中元气,肾精,肾阳,肾阴组成,而最重要的是肾中元气与肾精,。用量最大也体现了本意。也包括了肾阳与肾阴。但是,杜仲只用了6克,枸杞只用了6克。用量是很重要的!量多了就会引起质变!
过多的应用了补肾阳的药物,补肾气的性质就改变了,变成补肾阳的方剂,不是吗?
( 熟地黄、川附子、肉桂、山药、山萸肉、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炭。)您用的是右归丸加味,而右归丸不是补肾阳的吗?您要是真不懂,还可以请教中医学院里的学生,估计他们懂。
具体到本例病人,已经舌红,苔淡黄,有阴虚及相火旺的倾向,您这个右归丸下去会怎样?众人一目了然。
这眩晕病,以肝阳上亢,痰湿上蒙,肝肾阴虚,气血不足,瘀血阻络等几个类型最多,其中尤其是肝阳上亢和肝肾阴虚非常多见。可以说治疗眩晕用补阳药是要慎重的,怕引发阳气上亢或伤及肝肾之阴,经验丰富的医生都会注意这一点,此例病人舌红后面苔淡黄,本来就有一定阴虚倾向,而病人血压也确实稍高,楞要上右归丸,不考虑会加重病情吗?看来还是经验问题呦。
你用交泰丸解释您的用药方略,可是交泰丸肉桂只用了5分,目的是引药入肾,用多了就变了性质,你这右归丸大队补阳药物能用引药入肾解释吗?还强词多理!
(当归补阴血不会不知道吧;)
当归是补血药不差,但是,其性甘温,不是正规的补阴血药。当归补阴血要配合其他补阴药方可,其实一般补阴血的药物首选熟地、阿胶、制首乌等,您连这一点都不懂,足见您的临床水平。要知道临床在有大出血而病人表现血热阴虚,阴血不足的情况下(譬如肝硬化的胃出血,DIC证等等),用补阴血药加入当归,一味当归就可能使病情急转直下。这些您当然也不会懂。
( 请您就梁版的病案进行评说, 从诊断,病机,治则,用药,方义 五个方面来阐述你的观点么,这多好,叫大家评说。)您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您以为您是谁呀。
梁院长的治疗方略我大多赞成,只是觉得应该增加些活血化瘀成份。
(用脚想都不会伤阴!)少说这种无聊话,这种话谁都会说,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
64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10:30:57 | 只看该作者
溪流 发表于 2014-8-8 09:48
(在我的理解中,菟丝子,淫羊藿,巴戟天, 为补肾气药, 而菟丝子为肾气,肾阴双补药,尽管你后来列出,某 ...

.....治疗方略我大多赞成,只是觉得应该增加些活血化瘀成份。

---------------------------------------

谢谢溪流先生的提醒和指导,以后遇到类似的患者,我会考虑加入益母草,或者少量的红花、赤芍。

再次感谢

65
发表于 2014-8-8 10:59:16 | 只看该作者
梁常兵 发表于 2014-8-8 08:12
三诊后,头晕曾经有所反复,脉象又现聚关,又加用了六天“调中汤”,症状缓解。后以人参归脾丸、济生肾气 ...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仲景在《伤寒论》早有明言,少阳三大主证中,口苦、目眩,在此案中是非常明确的,而颈椎骨质增生、膝痛,也是在少阳经循行线上,少阳为枢,少阳壅塞,则枢纽不利,所以产生这些病证,小柴胡是首选,看刘老中医的调中汤,其实也就是小柴胡汤变化而来,创新与发展不是不好,只是有些东西,改个名了,很容易让后人忘了前人。

点评

九公说的在理!  发表于 2014-8-9 09:45
66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11:13:32 | 只看该作者
何九公 发表于 2014-8-8 10:59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仲景在《伤寒论》早有明言,少阳三大主证中,口苦、目眩,在此案中 ...

相当于大小柴胡汤合方吧
67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11:15:04 | 只看该作者
何九公 发表于 2014-8-8 10:59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仲景在《伤寒论》早有明言,少阳三大主证中,口苦、目眩,在此案中 ...

谢谢九公惠顾!
谢谢九公建言!
68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20:16:57 | 只看该作者
何九公 发表于 2014-8-8 10:59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仲景在《伤寒论》早有明言,少阳三大主证中,口苦、目眩,在此案中 ...

此案上热偏重而下寒教轻微,故以小量八味丸、中剂量调胃汤应之,另伍以大剂益气健脾化痰,翼收全功。
只是用药颇显繁琐,九公如有高见,希望不吝赐教

点评

梁院长客气了,初诊即用调中汤,我们的思路大体是相同的,另外的则是梁院的经验,值得学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8-9 10:39
69
发表于 2014-8-9 03:30:38 | 只看该作者
溪流 发表于 2014-8-8 09:48
(在我的理解中,菟丝子,淫羊藿,巴戟天, 为补肾气药, 而菟丝子为肾气,肾阴双补药,尽管你后来列出,某 ...

话不投机,终止不复!
70
发表于 2014-8-9 09:40:2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溪流先生的提醒和指导)
梁先生,您太客气了,我哪里谈得上什么指导,倒是我在您的医案里学的许多东西,例如您调中汤的应用。
梁先生谦谦君子,虚怀若谷,诚难可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21 06:14 , Processed in 0.08671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