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理论求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行的科学性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5-1-7 11:19:56 | 只看该作者
理论求真 发表于 2015-1-7 06:05
哪个时代有你理解的五行?你理解的五行是中医的五行吗?

五行从哪里来?是从实践中来,不是单凭想象。
62
发表于 2015-1-7 11:20: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1-7 07:22 编辑
理论求真 发表于 2015-1-7 06:05
哪个时代有你理解的五行?你理解的五行是中医的五行吗?

                               从四季配属五行图看五行学说的错误

-------------------------------------
------------------------------------
----------------------火克金----------------
------------------------按季节推算是火生金----------
--------↗------------------↘--------------
----------------------------------------
---木生火-------------------------------
-------------------------------------
--木生土?土生木?--→-----是土生金,还是金生土?-→----------
--------------------------------------
----------------------------------------
-木之生,需土、水、火的配合得力---------------金生水-------
----------------------------事实上,谁见过金生水了?----
--------↖---------------------↙-----------
----------------------------------------
---------------------------------------
----------------------------------------
-------------------------------------------
----------------------------------------
----------------------------------------
-------------------------------------------


如此混乱错误的公式套出来的东东,能正确指导医生们诊疗疾病?

点评

你又开始语无伦次,我问你什么问题,你在说什么呢?  发表于 2015-1-7 11:23
63
 楼主| 发表于 2015-1-7 11:22:28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1-7 11:19
五行从哪里来?是从实践中来,不是单凭想象。

你又开始语无伦次,我问你什么问题,你在说什么呢?

点评

学术争鸣,请以理服人。  发表于 2015-1-7 11:35
64
 楼主| 发表于 2015-1-7 11:24:23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1-7 11:20
从四季配属五行图看五行学说的错误
---------------- ...

从四季配属五行图是怎么看五行学说的错误的?
65
发表于 2015-1-7 11:33:28 | 只看该作者
理论求真 发表于 2015-1-7 06:08
我的一楼你是看不懂还是装看不见?
“见肝实脾、培土制水、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这些能诊治的 ...

见肝实脾——见肝病,要注重消化吸收功能,以保障营养呗。但实脾,大部分肝病不会自愈。
培土制水——保障营养以消水肝呗。但只保障营养治疗水肿是远远不够的。
滋水涵木——滋阴以治肝阴虚。滋阴只是辅助治疗的方法。
益火补土——增加温度以助消化喽、、、
培土生金——营养充足以促进肺病的尽早康复呗、、、

点评

围观中医盲说中医  发表于 2015-1-7 11:38
66
发表于 2015-1-7 18:59:53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1-7 11:33
见肝实脾——见肝病,要注重消化吸收功能,以保障营养呗。但实脾,大部分肝病不会自愈。
培土制水——保 ...

见肝实脾——见肝病,要注重消化吸收功能,以保障营养呗。但实脾,大部分肝病不会自愈。
培土制水——保障营养以消水肝呗。但只保障营养治疗水肿是远远不够的。
滋水涵木——滋阴以治肝阴虚。滋阴只是辅助治疗的方法。
益火补土——增加温度以助消化喽、、、
培土生金——营养充足以促进肺病的尽早康复呗、、、
--------------------------------
这个“五行”应该立即废除,请从速办理,我支持你!
67
发表于 2015-1-7 20:30:13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5-1-7 14:59
见肝实脾——见肝病,要注重消化吸收功能,以保障营养呗。但实脾,大部分肝病不会自愈。
培土制水——保 ...

火曰炎上,不假,但土木金水,在一定条件下,或均受益,非独益土也;或均受损,非独损金也。
水曰润下,不错,但土火金木,在一定条件下,或均受益,非独益木也;或均受损,非独损火也。
金曰从革,正确,但木土水火,在一定条件下,或均受益,非独益水也;或均受损,非独损木也。
木曰曲直,也行,但火土金水,在一定条件下,或均受益,非独益火也;或均受损,非独损土也。
土爰稼穑,同意,但木火金水,在一定条件下,或均受益,非独益金也;或均受损,非独损水也。
——这才五行学说的真实意义。
68
 楼主| 发表于 2015-1-7 20:46: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理论求真 于 2015-1-7 20:49 编辑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1-7 20:30
火曰炎上,不假,但土木金水,在一定条件下,或均受益,非独益土也;或均受损,非独损金也。
水曰润下, ...

谁教给你的“生克”就是“损益”?
在我眼里,你真的中医门外汉,没开玩笑,是心里话,你没有一句话是行内话。
你真的需要扫盲,你连中医最基础的东西都不懂,你看看下面,再对比你的那些可笑发言就知道了。

滋水涵木法:滋水涵木法是滋养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又称滋养肝肾法、滋补肝肾法、乙癸同源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甚者肝阳偏亢之证。表现为头目眩晕,眼干目涩,耳鸣颧红,口干,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苔少,脉细弦数等。

培土生金法:培土生金法是用补脾益气而补益肺气的方法,又称补养脾肺法,适用于脾胃虚弱,不能滋养肺脏而肺虚脾弱之候。·该证表现为久咳不已,痰多清稀,或痰少而粘,食欲减退,大便溏薄,四肢乏力,舌淡脉弱等。

培土制水法:培土制水法是用温运脾阳或温肾健脾药以治疗水湿停聚为病的方法,又称敦土利水法、温肾健脾法。适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而致水肿胀满之候。

若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阳,则肾不主水,脾不制水,水湿不化,常见于水肿证,这是水反克土。治当温肾为主,兼顾健脾。

所谓培土制水法,是用于脾肾阳虚,水湿不化所致的水肿胀满之证。如以脾虚为主,则重在温运脾阳;若以肾虚为主,则重在温阳利水

益火补土法:益火补土法是温肾阳而补脾阳的一种方法,又称温肾健脾法、温补脾肾法,适用于肾阳式微而致脾阳不振之证。表现为畏寒,四肢不温,纳减腹胀,泄泻,浮肿等
69
 楼主| 发表于 2015-1-7 21:02:11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1-7 11:33
见肝实脾——见肝病,要注重消化吸收功能,以保障营养呗。但实脾,大部分肝病不会自愈。
培土制水——保 ...

你前面说:说五行学说是科学的,中医学中应该保留,那么,就请您谈一下用五行学说能诊治什么病吧。
因为任何医学理论,最终都必须在临床上有作用,否则去之可也。


我回复你:“见肝实脾、培土制水、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金”这些是不是能诊治的疾病?
是不是五行在临床上有作用?

70
发表于 2015-1-7 21:03:45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1-7 20:30
火曰炎上,不假,但土木金水,在一定条件下,或均受益,非独益土也;或均受损,非独损金也。
水曰润下, ...

火曰炎上,不假,但土木金水,在一定条件下,或均受益,非独益土也;或均受损,非独损金也。
水曰润下,不错,但土火金木,在一定条件下,或均受益,非独益木也;或均受损,非独损火也。
金曰从革,正确,但木土水火,在一定条件下,或均受益,非独益水也;或均受损,非独损木也。
木曰曲直,也行,但火土金水,在一定条件下,或均受益,非独益火也;或均受损,非独损土也。
土爰稼穑,同意,但木火金水,在一定条件下,或均受益,非独益金也;或均受损,非独损水也。
——这才五行学说的真实意义。
--------------------------------
这个“五行”应该立即废除,请从速办理,我支持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2 20:10 , Processed in 0.14353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