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杏林童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自身发展的规律究竟是什么?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6-11-26 16:14: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11-26 16:18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1-26 06:46
如果先辨病(一定病因下病理改变的集合),再在病的范围内辨证(病理分类或分阶段),表面上得出的诊断是中 ...

    如果先辨病(一定病因下病理改变的集合),再在病的范围内辨证(病理分类或分阶段),表面上得出的诊断是中医的证型名,实际走的是走的是西     医的诊断思维程序与路径——————————————————————————————
      在西医病名下中医辨证,没有什么不对?
      辨证的结果与西医病名没啥关系。走的并不是西医的诊断思维程序与路径。

62
发表于 2016-11-26 16:28:29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1-26 08:14
如果先辨病(一定病因下病理改变的集合),再在病的范围内辨证(病理分类或分阶段),表面上得出的诊 ...

       辨证的结果与西医病名没啥关系。走的并不是西医的诊断思维程序与路径。
=============================================
        我认为,这是正确的。
       【走的是中医的诊断思维程序与路径。】即四诊八钢,辨证论治!
63
发表于 2016-11-26 16:36:1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自身发展的规律究竟是什么?
=====================================
      回复:
       融合现代哲学,包容现代科学,涵盖现代西医。
64
发表于 2016-11-26 16:57:19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6-11-26 06:52
Well,“发生了变化”和“被置换”好像只是表述上的差别,如果变化足够大,说被置换客观上也很难辩解。 ...

我认为长远来说,应该用如脏腑的狭义广义的办法去处理:中医狭义的病(所有已被证明有确切病因的)应该与现代的对接起来,但中医广义的病包含现时所有中医自己定义的病。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疟病,以前中医只根据病的特征去判断,寒热往来是否会与其他少阳病混淆,或疟病是否还包括疟疾以外的病?我不知道。但未发现蚊子/疟原虫是此病的病因前,中医已经找出有效对应疟疾的方剂(也没听过与天地日月或天人合一有关),不然也不会有后来屠呦呦的诺奖了。但在病因被现代科学所证实以后,原先作为中医广义的病之一的疟病,就应该归类为狭义的病。这样,既不妨碍承传,又可包容现代的进步,不是挺好的吗?

——萧兄的看法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西医辨病,中医辨证分型论治,也不是一无是处。在特定的条件下,如疾病能够明确诊断,比较单一的存在,辩证分型论治可以帮助医生简单快速化处理病人与病情。

但对于比较复杂的病情,西医不能做出明确的诊断,或多种疾病并存,辨证分型则显得机械教条,应当采用越过辨病(一定病因作用下病理改变的集合),直接辨证论治的方法(辨病理改变及相互之间轻重缓急标本转化的关系)。
65
发表于 2016-11-26 17:00: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11-26 09:22 编辑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1-26 08:14
如果先辨病(一定病因下病理改变的集合),再在病的范围内辨证(病理分类或分阶段),表面上得出的诊 ...

在西医病名下中医辨证,没有什么不对?
      

——在西医病名下辨证,首先辨证的范围就被缩小了。病是一定病因作用下病理改变的集合,首先必须有前提,西医辨病是正确的,并且没有漏诊,这两点得不到保证,辨证就可能是错误的。其次,如果同一病人出现多种疾病存在,每一种疾病在病理分类或发展阶段上有若干个病理改变,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将会重叠混乱。中医以部位为纲,性质为目,在此基础上定彼此之间轻重缓急标本转化的关系,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
66
发表于 2016-11-26 17:02:0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之所以为中医,其与西医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疾病本质观与病症诊治思维模式的不同。在内伤杂病慢性病为主导的时代,应当是解构西医理论,走中医的思维路径或程序,而不是解构中医,走西医的思维路径或程序。

王锡民先生:二者是一回事,只是陈先生没认识到。


——辨病侧重于在一定病因下的病理改变在时间上发展的纵向的关系,辨证侧重于刻下时间上各种病理改变之间横向的关系。
67
发表于 2016-11-26 17:52:58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11-26 05:49
ymy111
如果中医的概念被置换了,可以重新起名字,但不要叫中医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那么,中医的概念以何时的为准?内经前的?汉代?宋?明?清?
=======================================================
          如果要分清经典中医理论与现代中医理论的话,新中国成立是个分水岭。秦汉是中医理论的发生期,唐宋是发展期,明清是成熟完善期。解放后,中医理论发生了方向性的大转变。
68
发表于 2016-11-26 17:58:58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1-26 00:05
中医证候规范导言 - 摘自《中医证候辨治轨范》27楼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 ...

传统中医先辨病后辨证,所辨的病如咳嗽病、呕吐病、头痛病、水肿病等,并不是"一定病因作用下病理过程或状态的集合",而是主症。传统中医是对主症进行直接的辨证分型论治,并不需要经过辨病(一定病因作用下病理过程或状态的集合)阶段。主症与证的关系,是现象与病理本质的关系(一个主症可见于多种病理过程或状态,所以需要辨证分类而治),并不是阶段与过程的关系。
---------------------------------------------
  总版所论非常到位,中医辨证是辨主证而论治。
  中医之病:
  阳病十八:“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阳者,三阳经受邪之病,分营分卫,营卫相兼之病,合为十八病。
  阴病十八:“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信痛、拘急。”三阴经受邪之病,病分虚实,合为十八病。
“五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五脏六腑之病,有证有形。脏腑受六淫之邪,又有气分、血分、气血并受三端,则五脏病九十,六腑病一百八。可见脏腑之病,也是三阴三阳经病。
  “五劳”病,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七伤”病,大饱伤脾,大怒伤肝,强力举重坐卧湿地伤肾,形寒饮冷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怒恐惧不节伤志。
  “六极”病,气极、血极、筋极、骨极、肌极、精极。

  以上是金匮论病,中医杂病实是六经病之证,各处病证不出三阴三阳六经。六经钤百病,六经辨证是中医自身的规律。
69
发表于 2016-11-26 18:49:07 | 只看该作者
         六经钤百病,六经辨证是中医自身的规律。
===============================================
       在解放前,这是金科玉律!学习中医,第一课就是背诵《伤寒论》。解放后,阴阳五行,脏象经络转换为中医理论的内核。
70
发表于 2016-11-26 19:01: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6-11-26 15:03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11-26 13:52
那么,中医的概念以何时的为准?内经前的?汉代?宋?明?清?
============================ ...

       秦汉是中医理论的发生期,唐宋是发展期,明清是成熟完善期。

————————————————————————

       如此说来,秦汉之前没有中医学?秦汉人以前的古人都是饭桶?不是说古人比后人聪明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7-28 00:50 , Processed in 0.0617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