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杏林童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伤寒杂病论》对五行学说的应用学习总结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8-7-22 20:51:54 | 只看该作者
命曰和名曰,这里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玄机吗?

点评

阳化气以为命,阴成形以为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22 22:19
62
发表于 2018-7-22 22:13: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8-7-22 22:33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7-22 20:42
阴阳离合论二十一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 ...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人亦应之,何以见得?因三阴三阳,六经由人体以为应。如春季三月,从阴阳五行来说,为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当时从日出东南而落西南之方位来看,是圣人南面而立坐标前方,与足外侧小趾至阴穴与之相应,为其所起。日之经天而过光照角度不高,所以说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 太阳。夏季三月,日之出处逐渐向北迁移,经天而过照射角度至高,及至圣人中身而上,圣人足趾厉兑穴与之相应,为其所起。因为坐标圣人身后为阴之处,已得光明,移光存影,位于身前。故曰太阴之前,名曰 阳明。。。。。。。。这是不是阴阳离合,阴阳五行俱体六经?
63
发表于 2018-7-22 22:19: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文地清风 于 2018-7-22 22:58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8-7-22 20:51
命曰和名曰,这里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玄机吗?

阳化气以为命,阴成形而有名。一阳不尽不为鬼
64
发表于 2018-7-22 22:45:57 | 只看该作者
想和杏林先生探讨一个问题:

《伤寒杂病论》里,理中汤又名人参汤,出现一方两名,可能是什么原因?

点评

五方汤:东有青龙汤、南有朱雀汤、西有白虎汤,北有玄武汤、中有理中汤,此与五行无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7-23 22:46
65
 楼主| 发表于 2018-7-23 13:57:38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8-7-22 14:45
想和杏林先生探讨一个问题:

《伤寒杂病论》里,理中汤又名人参汤,出现一方两名,可能是什么原因?

        我也不甚明白,我的理解是立方用意和主治的目标与治则各异,故而用药一样而方名各异:
         理中汤的立方用意我在本主帖用已谈及,意在表明太阴脾土处于五行五脏之中位,主治的目标是中土脾脏虚寒,治宜温中散寒,名曰理中汤,就是料理、调理中土之阳气,补火生土,纠正脾脏虚寒。
       而人参汤主治的目标是胸痹病中属于虚寒的证候,其症状除了喘息咳唾、胸背疼痛之外,又增加了心中痞气、胸满、胁下逆抢心(胁下气逆冲胸)之症,不但说明病势由胸膺部向下扩展到胃脘两胁之间,而且胁下之气又逆而上冲。这里又有两种情况,一是阳气未虚的,就用枳实薤白桂枝汤通阳开结,泄满降逆。二是上述症状又见四肢逆冷、倦怠少气、发音声低、脉象沉细等阳虚症状,就舍标治本,用人参汤补气温阳,体现了同病异治的法则。
        总之,用人参汤主治的胸痹证候是胸痹病中的胸心之病波及胃脘及两胁的阳气已虚的虚寒证,治宜补气温阳,故用人参汤之名;而理中汤主治的太阴脾脏虚寒证是与胸、心无关的虚寒证,治宜温中散寒,故用理中汤之名。虽是异病同治,但治则不同,故方名各异,也有利于临床辨证鉴别。
        以上认识,不甚了了,欢迎朋友高见!
66
发表于 2018-7-23 16:16:29 | 只看该作者
        理中汤(又名理中丸、人参汤)
【原文】
1.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伤寒论》(386)   
2.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伤寒论》(396)
3.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组成与用法】  
     人参  干姜  甘草,炙  白术各三两
       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 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功效】温中健脾。
      理中汤是由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等组成的药物。具有治疗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现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67
发表于 2018-7-23 16:19:15 | 只看该作者
        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证态还有许多不同的类型,第5条举出两个例子,也是比较常见的不典型类型。
       第5条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
       枳实四枚   薤白半升  桂枝一两   厚朴四两  栝蒌实一枚,捣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人参汤方:异名:理中丸。药物组成及剂量与本方同,仅剂型不同
      人参 甘草 干姜 白术各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解读:
      心中痞:是指胃脘部位有痞塞不通之感。胁下逆抢心:指胁下气逆上冲心胸。
      本条胸痹主证,是以心中痞,胸满,胁下逆抢心为特点,病变范围已由胸膺部扩至胁下及腹,其病机虽然是“阳微阴弦”,但有虚实之异,必须辨别。
       其属实者,乃由胸阳不振,胁下阴寒之气乘虚上逆所致。病势急,临证尚可见:腹胀、大便不通、脉象弦紧;治宜通阳开结,泄满降逆。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厚朴,下气除满;桂枝,温降寒逆之气;合栝蒌、薤白宽胸宣痹,除痰降逆。
     其属虚者,系中焦阳虚,虚寒之气上逆,使胸中大气不转所致,其病势较缓,临证还可见到:倦怠少气、便溏、舌淡、脉弱。治宜温中益气培本,温散寒气。方用人参汤,以人参、白术、炙甘草补益中气,干姜温中散寒。
68
发表于 2018-7-23 16:20:30 | 只看该作者
        西医的认识;
       大便秘结时,患者用力排便,使腹内压和心内压急增,导致患者心率加快,心脏负荷急剧增加,极易引起心绞痛发作。长期大便干结,会使患者在排便前产生恐惧、焦虑、烦躁。使心率加快,从而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
      严重贫血、营养不良的病人,在心肌供血量虽未减少的情况下,可由于红细胞减少血液携氧量不足而诱发心绞痛。当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及便秘等诱因直接或间接地使使本来已经硬化、狭窄的冠状动脉发生痉挛,诱发心绞痛发生,这是人参汤的适应症。人参汤用于治疗胸痹病人心中痞气,闷而不通之虚证。本条的适应症是:贫血、营养不良以及体质弱老年人引起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心绞痛。
       本条所述两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心梗多见于男性,多数病人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及便秘等都是常见诱因。这些原因都能直接或间接地使冠状动脉发生痉挛,使本来已经硬化、狭窄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或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血栓堵塞了冠状动脉,造成心肌长时间缺血缺氧,引起心肌局部坏死而发生心梗。根据不同的诱因以及不同的病理机制、不同的严重程度、伴随的不同症状使用不同的方剂,中西医的理论是一致的。
69
发表于 2018-7-23 16:22:01 | 只看该作者
       以下诸条为非冠心病胸痛与心痛。
     第6条,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第8条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此处列出三方具有鉴别诊断之意,西医在诊断冠心病心绞痛的时候也需要与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胸廓疾病等进行鉴别。茯苓杏仁甘草汤证应当属于呼吸系统疾病阻塞性肺病引起的胸痛;橘枳姜汤和胃化饮其适应症应当是胃十二指肠的慢性炎症引起的胃痛之类;桂枝生姜枳实汤与橘枳姜汤仅一味之差,大致属于一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此三方经过加减,其治疗范围非常广泛,不在此处讨论。

70
发表于 2018-7-23 16:34:17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中医的时候,要整篇联系起来学习。胸痹心痛有典型的类型,也有不典型的类型,还有需要鉴别的证候、疾病,三者既有联系,也需要分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胸痹是指胸痛,胸痛在西医临床实践中有以下几种情况:1   胸腔、肺疾病;2  肋间神经痛;3  胃十二指肠、胰腺、胆囊疾病;4  冠心病等等。参看心绞痛的鉴别诊断。
        人参汤的适应症,可能是心绞痛中的一种,也可能是胃肠疾病引起的胸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一刀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11-5 08:05 , Processed in 0.12258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